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 实验探究题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 实验探究题专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13 14: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 实验探究题专练
1.在“探究杠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1)先要调节好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①消除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
②方便直接读出   的长度;
(2)如图甲所示,小刘同学在调节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可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平衡;
(3)如图乙所示,小刘同学在杠杆左侧挂了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右侧A点处应挂   个同样规格的钩码。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   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3.小丽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当杠杆如图甲所示时,小丽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丽在杠杆的 A 点挂上 2 个钩码(每个钩码重为 1N,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图乙所示。若要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在   点挂上 1 个钩码;或者用弹簧测力计在 B 点沿着   的方向施加 1N 的力拉住杠杆。
4.小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5.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示意图.
(1)调节图甲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端平衡螺母向   移动.
(2)杠杆平衡后,左侧挂钩码,右侧用弹簧测力计(未画出)拉,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   .
(3)操作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写出一条即可).
(4)测得一组数据,推算符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此做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甲,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同样钩码   个;
(3)图甲中,当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画出此时A处所受力的力臂L;
(4)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到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点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应在B点悬挂   个钩码。
(3)如图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改为向左上方斜拉,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   ,这是因为此过程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   。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
(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
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
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     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9.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    (选填“左”或“右”)调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 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作用的影响.
(5)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10.小明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
(1)组装好实验器材,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杠杆   处于平衡状态(选填“是”或“不是”);
(2)为使图(甲)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两空均选填“左”或“右”);
(3)如图(乙)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牛,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牛。若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同学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1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   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   (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   点,且拉力的方向是   .
1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旋(选填“左”或“右”),杠杆保持水平的目的是    ;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杠杆平衡后,小王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同组同学小勇认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这是因为    ;
(4)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____。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5)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    。
1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如图。
(1)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或者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左/右),直至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2)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在A点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测力计的示数将   .
(3)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以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1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安装好杠杆,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   .
(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如图所示,则测量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小红在杜杆的一侧挂钩码,在杠杆的另一侧某一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住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4)如表是小红实验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折可以发现这次实验不妥之处   .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3.0 5
2 1.0 20 2.0 10
3 1.0 30 2.0 15
15.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应将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   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   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选填“小李”或“小王”)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   (选填“影响" 或“不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1)力臂
(2)右
(3)4
2.(1)水平;右
(2)二;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3)杠杆自重的影响
3.(1)左
(2)D;竖直向上
4.(1)平衡
(2)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B
5.(1)左
(2)与杠杆垂直
(3)将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向杠杆的右端移动
(4)不合理;一组数据不具有普遍性
6.(1)右
(2)3
(3)
(4)变大
7.(1)右;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2)3
(3)大;小
8.(1)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3
(3)先变小后变大
(4)O到B;
9.(1)平衡 
(2) 力臂 ; 右 
(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 .
(4) 3.3 ;杠杆自重
(5)1.1
10.(1)是
(2)右;右
(3)1.5;变大
(4)寻找普遍规律
11.(1)便于测量力臂(或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右
(2)4;不能
(3)A;竖直向上(垂直杠杆向上)
12.(1)右;便于读取力臂
(2)2
(3)杠杆平衡后,小王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只通过一组数据得到结论,数据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
(4)C
(5)D
13.(1)右;右;水平;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出力臂
(2)变大
(3)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4.(1)左;零
(2)调节指针在零刻度线处
(3)竖直
(4)实验次数少: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实验数据不具普遍性
15.(1)达到;右
(2)左;左侧钩码去掉1个
(3)小李;便于测量力臂
(4)不影响;力臂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