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七课《巧巧手》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沙球 串铃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聆听乐曲《铁匠波尔卡》和歌曲《理发师》,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劳动的愉快。 3、能用轻松愉快的歌声、自编的理发动作、较整齐的沙球声等多元化地表现歌曲《理发师》。
教 材 分 析 歌曲《理发师》 这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大调式,四二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 X | X X”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重点:感受并表现劳动的愉快。 难点:创造性地演示沙球和串铃的演奏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开始 二、感受 并多元化地表 现歌曲 《理发师》 三、表演乐曲《铁匠波尔 卡》 欣赏《理发师》 听着歌曲《理发师》的音乐快乐地跳进音乐教室。 初听歌曲,自由表演 复听歌曲,集体较有节奏地表现理发的动作。 再听歌曲,同桌间合作表演。(要求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理发动作) 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并说说歌曲的内容。 尝试听录音跟唱。 聆听教师的歌声与沙球声,感受沙球的音色。 反馈说说沙球的音色。 认识沙球 。 小组探索式地模仿和创造沙球的演奏方法。 反馈演奏。 尝试按照节奏谱,用创造性的方式演奏沙球为歌曲伴奏。(一句 ~ 多句)(慢速 ~ 快速) 多元化地表现歌曲《理发师》(唱、奏、演) 初听一小段《铁匠波尔卡》,反馈说说。 继续聆听,即兴表演。 律动中,感受、熟悉歌曲,为后面的表现歌曲作好铺垫。 聆听教师的歌声与沙球声,感受沙球的音色。 反馈说说沙球的音色。 认识沙球 。 沙球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四、延伸 活动 复听乐曲,用串铃为乐曲伴奏。 不同方式演奏串铃表现节奏谱。 认识串铃,了解其音色、外形。 复听乐曲,用串铃为乐曲伴奏。 再听乐曲,可以自由选择其它乐器为乐曲伴奏,也可以听着音乐划图形谱。 导: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又能刷墙又能理发,也能打铁,还能做演奏家演奏那么多种乐器,这双巧巧手会制作乐器吗?我们可以利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比如:将米灌入可乐瓶中,能做成沙球;拿一根铅丝,穿起许多个啤酒瓶盖子,所以做成串铃……希望小朋友课后能自己动脑筋寻找材料,制作乐器。下堂课我们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好吗? 用各种方式演奏串铃,表现节奏谱。 认识串铃,了解其音色、外形。 串铃
课后记 大街上有许多热闹的东西,有明亮的路灯、来来往往的车辆、形形色色的人们、还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商店。而这节音乐活动《理发师》正是来自于《我们去游玩》中热闹的大街其中的一节活动。 “理发师"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熟悉的一个人物及事件。我在教学设计上有了一些创新,通过动作的加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熟练的掌握歌词,了解歌词含义。首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利用线条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其次,用情景带动幼儿去熟悉歌词并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第三,用表演的方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并请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和创编。 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并且幼儿都能随着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体验到与同伴之间合作游戏的`快乐。《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应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应加入一些音乐创编的环节,满足幼儿对艺术创编的兴趣和需要,这样一节音乐活动才能更加的饱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