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核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鼓的种类及相关的知识,聆听《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场景,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和鼓的不同演奏技法。
2.学生通过观摩、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鼓乐的鉴赏。
3.引导学生参与合奏,锻炼学生互相配合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滚核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引导学生体验《滚核桃》中的代表节奏、练习合奏。
(二)教学难点:实践鼓的演奏方法,根据情境进行简单的
节奏创编,从中体验鼓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请跟老师模仿一段节奏
保持这样的节奏连续不断的拍下去, 播放吴克群《将军令》
通过观看视频和节奏的练习,同学们会感受到今天这个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乐器。中国鼓在中国的运用非常的广泛,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文化,比如在人们在仪式上(广西壮族-铜鼓魂),在节日上
(黄土高原百面腰鼓齐飞舞),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绛州鼓乐:秦王点兵),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究鼓乐铿锵,用心去体味鼓乐的铿锵神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新授:
请大家观看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音乐的情绪怎样?震撼、充满激情
2、他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它是鼓的一种,缶,它是一件我们中国古代的打ft乐器,鼓,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诗经》、《史记》等古籍中记载:“ft鼓其镗”、 “坎其ft鼓”、“鼍鼓逢逢”等十几种形容鼓声的象声词,妙趣横生;而鼓的出现,却在那比之更加遥远的年代。
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同学们平时接触的鼓有哪些?学生回答问题:
腰鼓、大鼓、小鼓等。你知道哪些中国鼓的种类?
师:中国鼓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从制作材料上可分为陶鼓(陶泥烧制而成)、皮鼓(动物的兽皮制作的)、青铜鼓、还有就是我们所常见到的中国鼓.
我给大家整理一些鼓的种类,请看大屏幕。
了解这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绛州大鼓,欣赏一首山西绛州
鼓乐——《滚核桃》。
绛州大鼓有八到十面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为绛州大鼓打基本拍,演奏者运用各种演奏技法来表达乐曲的乐思。请大家欣赏视频并思考:视频中都敲ft了鼓的什么位置?
打鼓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双脚分开,肩膀和
手臂放松,正确握鼓槌,以拇指和食指抓住鼓棒的(后往起)1/3 处。我给大家列出 6 种敲ft鼓面的方式,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双手敲ft鼓面、滚奏(滚奏是指用鼓槌密集连续ft奏的演奏手法。 滚奏应该是不论单ft双ft,只要达到一定速度,就可以称为滚奏)鼓面、闷ft鼓面、双手交替敲ft鼓梆、敲ft鼓槌、刮奏鼓梆等。
复听音乐,选取与作品头、身、尾相对应的音乐片段(课件)。
教师明确:乐曲包括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
时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喜悦的心情。
“头”为散板,带有引子的性质,演奏时,先合奏,而后由十人轮流
滚奏鼓梆,渲染出一幅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师:请欣赏“头”部音乐,并回答:
1、音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2、几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头”部分为先合奏(先强后弱)、轮流
滚奏(速度由慢到快)、合奏(先强后弱);下面我们分组,合作表现,一组负责先合奏,二组负责轮流滚奏,3 组同学负责合奏,注意力度和速度的表现。
师:“身”为主体,演奏者通过敲ft鼓梆、敲ft鼓面等不同的演奏技法,造成音响、音色上的不同,进而使音乐情绪显得丰富多彩。请欣赏“身”部音乐,并回答:音乐有什么特点?
有我们课前模打的节奏,前两拍是拍板演奏,然后是两边节奏,请
看黑板,我们是否可以变化一下,用不同的音色表达演奏,一拍时我们拍手, 其余我们拍桌面,为表现了农民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我们连续拍四遍,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尾”音乐,想想这部分音乐与“头”部分音乐有什 么不同,刚开始是合奏(先强后弱),之后轮流滚奏越来越慢。这段音乐表现核桃由屋顶逐渐滚落渐远渐停的静止画面,再一次回味了农民在喜获丰收之后的难以言表之情,表现人们休息下来后的那种休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三)拓展:
师:鼓是最擅长表现节奏的。请欣赏绛州鼓乐之《牛虎斗》片段,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提炼节奏)慢节奏——威严
快节奏——紧张
我们已经对中国鼓的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根据以下
两个情境进行中国鼓的即兴创作。(给出情境,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四、课堂总结:
中国鼓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中国鼓乐不仅给了我们力量,也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同学们表演的鼓乐,也使我们难忘。希望这节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中国鼓的认识,更是关注中国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