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内涵:广义的文明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体系。
何谓“文明”?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采集狩猎—食物的采集者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他们的基本食物是最容易得到的果实、块根,后来也猎取大动物,这时候,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二)农耕畜牧—食物的生产者
世界三大农业发源地:
西亚—大麦、小麦、豆类
东亚中国—水稻和粟
中南美洲—玉米、南瓜
(三)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1、早期城市的出现
采集
渔猎
生产力
发展
农耕畜牧
农业
手工业
交换
贸易
早期
城市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从而使人类转入了比较持久的定居生活,于是,有一定布局的村落开始出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三)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2、阶级的出现
农业发展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生私有制和剥削
阶级
产生
农业的发展使社会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酋长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据为己有,游牧部落中的畜群也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三)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3、国家的出现
面对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也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社会发展下去,必须建立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这就是国家。
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国家开始形成出现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出现
国家诞生后,为了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世界文明的发源地都产生自己的文字。文字的出现也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因为,人们思想的传播、交流、积累都与文字记录相关。人类文字记录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三)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4、文字的出现
古埃及象形文字
苏美尔楔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文字
甲骨文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生活来源 生产力 所有制 阶级 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采集和渔猎
农业和畜牧业
低下
极大提高
公有制
私有制
无
阶级分化
部落或部落联盟
国家
人类文明的产生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出现
国家形成、文字出现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私有制的产生
阶级与阶级矛盾
农耕畜牧的产生
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主要文明概况
早期文明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文明总体有何特点?
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
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基本独立发展
明显的多元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1、西亚:两河流域
前3500年
前2900年
前18世纪
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古巴比伦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为两河流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1、西亚:两河流域
(1)政治文明: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国王汉谟拉比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涉及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1、西亚:两河流域
(2)文化成就
领域 内容
文字
文学
数学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史诗
60进位制;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的分块计算方法。把1小时=60分,1分=60秒;观察太阳运行时把圆周等分为360°。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2、北非:尼罗河流域
(1)政治制度
①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的权力;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尼罗河定期泛滥,但泛滥而不成灾(“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2、北非:尼罗河流域
(2)文化成就
领域 内容
文字
书写 材料
建筑
历法
文学
象形文字
莎草纸
金字塔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丰富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3、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平原。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3、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1)政治制度:种姓制度
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肢体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摘编自(法)迭朗善译《摩奴法典》
影响: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纳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达利特则被称为贱民,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没有资格进入等级,只能从事最低贱的工作,并且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保证种姓的纯洁性、神圣性,各个种姓之间是不能通婚的。
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种姓制度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
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3、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2)文化成就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领域 内容
宗教
文学
数学
佛教是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冲击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境内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
约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二)古代的主要文明成就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1)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局限: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文化成就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的基础。
文学:神话、戏剧。
历史:希罗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文明有何影响?(以中国为例)
文
明
点
特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海洋)对文明有何影响?(以希腊为例)
文
明
点
特
海洋文明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影响上:
大河文明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影响上:
城邦制度,公民民主政治,官员选举产生
由分封诸侯发展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员由君主任命。
从事海外贸易,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人文精神盛行,更多关注“人”的问题。
儒学为正统:强调气节、道德规范、自我节制,社会责任
有利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
定性和连续性。但后期束缚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
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探索思想空前活跃。
民主的滥用和误用、权力分散导致古希腊文明衰落
希腊海洋文明与中国大河文明的对比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文明多元的原因
人类文明的产生
和早期发展
前提:农耕畜牧
标志:阶级、国家、文字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地理环境
国家制度
经济类型
思想文化等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