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2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2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1:06: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第24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 ,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登高望远总能让人心生感慨,王维登高寄托思念兄弟亲人的感慨;陈子昂登高抒发怀才不遇的情绪;今天穿过历史的风烟看看辛弃疾登高又产生什么情怀!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
1.朗读此词
(1)听名家朗读,读准节奏情感
(2)学生自读,读准字词
(3)学生齐读,纠正提升
2.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3.背景简介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载(1203)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这首词就写于开禧元年(1205) 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章。
4.概括本词内容的主旨。
【点拨】上阕写景,以问起句,以答作结,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阙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感情。
三.译读诗歌,疏通文义
1.对照注释,翻译此词
⑴南乡子: 词牌名 。
⑵京口: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北固亭 :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 长江 ,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 中原 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指 孙权 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 (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 曹操 与 刘备 。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2.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四.研读诗歌,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一问)
【点拨】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二问)
【点拨】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抒发作者无奈,伤感,抑郁。(“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点拨】借古讽今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热情歌颂孙权雄踞东南,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南宋王朝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同时也表达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问)
【点拨】用典,赞叹了孙权的雄才大略,暗指南宋没有橡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点拨】 ①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
②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
③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这句话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五.品读诗歌,归纳特色
(1)借古讽今。
词人注意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之口,借古讽今,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2)结构新颖。
词作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有强烈的抒彩。意境高远,风格明快,同时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点拨】“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点拨】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点拨】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板书设计(共23张PPT)
2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望远的情怀
新知讲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代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望远的情怀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新知讲解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载(1203)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这首词就写于开禧元年(1205) 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章。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上阕写景,以问起句,以答作结,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阙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感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móu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新知讲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神州:中原地区。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奔流不息。
兴亡:兴盛与衰亡。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新知讲解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征战不休。
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坐断:占据。
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只有曹操与刘备。生儿子就应像孙权那样大有作为。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一问)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合作探究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二问)
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抒发作者无奈,伤感,抑郁。(“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合作探究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借古讽今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热情歌颂孙权雄踞东南,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南宋王朝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同时也表达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合作探究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问)
用典,赞叹了孙权的雄才大略,暗指南宋没有橡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合作探究
5.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①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
②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
③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这句话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借古讽今。
词人注意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之口,借古讽今,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合作探究
(2)结构新颖。
词作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有强烈的抒彩。意境高远,风格明快,同时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阕写景
望神州
北固楼
千古事
长江流
下阕怀古
万兜鍪
战未休
谁敌手
孙仲谋
讽刺当朝
爱国卫国收复中原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
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B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