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一年级下册《时间的歌》第三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音乐一年级下册《时间的歌》第三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3 18: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八课《时间的歌》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三角铁和双响筒
教 学 目 标 1、能用自然轻松的声音,演唱《这是什么?》,并按图谱要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通过演唱活泼欢快的时间歌曲,初步懂得时钟的作用和时间的价值。
教 材 分 析 歌曲《这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结构,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四二拍,宫调式。歌词为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还会发出“嘀嗒”与“当当”的声音,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歌曲的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轻松、跳跃,第一、第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第三乐句是重要的两个小乐句,呈示着两个设问,第四乐句是个扩展的尾句,平稳地落在主音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结合歌词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并暗示着谜底。
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神奇而美妙的钟表形象。 难点:结合歌曲时钟嘀嗒声的特点,练习自然轻松的发声。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复习《时间像小马车》 边唱边表演,指名学生背唱 三、新歌教学 复习《时间像小马车》 1、导入: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听后说说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 2、听录音:自由诉说,并用画画出来。 3、听录音,画钟表 4、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5、朗读歌词 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学唱歌词 轻唱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词。 重点:“滴答”唱得整齐轻巧。 “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7、连唱,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8、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 学生评价 9、用打击乐器伴奏 提示:怎样敲最合适? 看书上伴奏谱练习。 重点:二声部处 教师弹旋律,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神奇而美妙的钟表形象 三角铁和双响筒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四、编创与活动 五、小结,师生再见。 创作声音 1、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师: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 学生自由说。 出示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等物品 师:怎样使他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学生讨论 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物品,敲击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短的声音。 敲出来给同学们听。 结合歌曲时钟嘀嗒声的特点,练习用乐器伴奏 三角铁和双响筒
课后记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歌》的内容。在导入环节,我首先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的回答,然后通过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对比两处“当当当”的音高不同,来解决难点,同时通过听老师按节奏读歌词来解决附点音符的用法,学生很自然熟练的学习了歌曲。 让同学们们初听音乐,对歌曲的旋律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复听音乐的时候跟着小声哼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其次,我还采用了跟唱法,让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逐句学唱歌曲,从而进一步巩固歌曲的学习,最终能完整地演唱歌曲:在拓展教学中,我适时加入打击乐器三角铁和双响筒,让同学们从外形、声响及使用方法三方面认识并了解该乐器。 同时运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兴趣绝对是学习的关键,抓住孩子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很自然的解决了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较好。当然,本次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乐器演奏环节,乐器的分配布局还是有些问题,希望以后可以提前注意到。其次是导入环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设计问题还是要精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