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4 17: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温故知新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成立的目的和提出的政治纲领分别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时间
目的
政治纲领
意义
1905年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鹿钟麟(左)、溥仪(中)和熊秉坤(右)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的集会上,末代皇帝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说:“感谢你的第一枪,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了一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共和国的公民”。
这个“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
溥仪为什么会从“皇帝”变成“公民”?
课程导入
第9课 辛亥革命
目录
CONTENTS
序曲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高潮篇——惊天动地谱春秋
回响篇——留名青史凭谁判
序曲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
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影响 结果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西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起义,同盟会名声大振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失败
失败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失败
1910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
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②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一、序曲篇——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lǐ)起义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接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1884-1906年)
2、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功名富贵,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
3、广西起义
1907年12月,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众寡悬殊最终失败。
孙中山
黄兴
起义失败后后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柔情与铁血:千古家国情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黄花岗起义
十次武装起义
万千热血前赴后继
倾覆二千载历史洪流
武昌起义
高潮篇
惊天动地谱春秋
二、高潮篇——武昌起义
(一)概况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10月9日,孙武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起义爆发
占领武昌
进攻总督衙门
夺取军械库
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汉三镇获胜
汉阳、汉口、武昌
时 间
领导机构
起义主力
直接原因
过 程
结果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二)起义的经过、结果
(结果)
(影响)
合作交流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
自主探究: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入反清的斗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武昌首义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湖北、武汉地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阶层人民反抗斗争迅猛发展,为首义成功提供了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湖北武汉地区革命党人长期进行艰苦、扎实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为首义成功准备了主观条件。
——摘编自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下》
①革命志士的奋斗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进一步高涨,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更快到来。
②新军中的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
③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
19世纪末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3月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解读辛亥革命
回响篇
留名青史凭谁判
讨论思考: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具体变化?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国家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民主共和代替了君主专制
(1)国家政体方面
国名的变化
帝国、王朝
民 国
国家主权变化
政体方面
国旗的变化
五族共和、民族平等
君临天下、君权神授
人民地位变化
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颁布
国家政体变化
国家主权 主权在君
人民地位 臣民等级
国家政体 君主专制
主权在民
公民平等
民主共和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1912)
封建政治
中华民国政治
以上说明了什么变化?
辛亥革命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材料二:“辛亥革命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
材料三: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 “ 皇帝倒了 ” 相提并论的是 “ 辫子割了 ”…… 鲁迅 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 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 …… 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想解放方面
中国社会生活的进步
社会进步方面
(1)政治方面: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思想方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社会生活方面: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比如:社会习俗:男子剪辫、服饰的改变,妇女解放等。
文化教育:结束了封建教育体制,开启了国民教育。
意义
主力:湖北新军
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序曲篇:
高潮篇:武昌起义
回响篇: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课堂小结
1.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A
检测提升
2.孙中山称赞黄花岗起义“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
A.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C.规模大、准备充分,坚持七十二天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革命进程
D
3.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家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废除了封建制度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根除了社会陋习
C
4.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B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中考链接
1.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这里是
2.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