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课件(共26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课件(共26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1:06: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第24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爱国情感。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真正的大丈夫,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熟读诗歌
(1)个别读,读准字词
(2)听录音范读,读者节奏情感
(3)齐读,纠正提高
2.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3.背景简介
本诗作于1279年正月。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1279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4.概括内容主旨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三.译读诗歌,疏通文义
1.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年。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译文: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的烽火变得寥寥落落。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如雨打浮萍时起时沉。在惶恐滩头曾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丁洋倍感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四.研读诗歌,深入探究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点拨】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2.山河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比喻、对偶。国土遭元军蹂躏,犹如风中柳絮;个人命运也是起伏不定,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这两句连用,暗含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意思,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3.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点拨】双关,巧妙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辛被俘的孤独处境。
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点拨】直抒胸臆,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五.品读诗歌,归纳特色
(1)格调悲壮激昂,回顾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风格慷慨,语言凝练。
诗歌语言凝练,风格慷慨,融豪情于诗中,意在激励后人坚强不屈。特别是颈联,巧借谐音,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零丁的艰难处境,尾联更是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不知激励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
(3)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根据内容填空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浓缩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诗人为自己的命运忧虑,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2分。修辞1分,赏析1分)
3.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点拨】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1分),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1分)。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6分)
【点拨】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1分)。“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 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点拨】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点拨】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点拨】D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点拨】C
板书设计(共26张PPT)
24.过零丁洋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文天祥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新知讲解




本诗作于1279年正月。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1279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liáo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新知讲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奋力抗敌四年未停。
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是两种兵器。
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从德祐元年(1275年)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已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的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新知讲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因兵败曾说起惊恐不安的心情,如今在零丁洋里又感叹自己的孤独无援。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有谁能一生不死?我要留得一片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辉。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合作探究
2.山河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对偶。国土遭元军蹂躏,犹如风中柳絮;个人命运也是起伏不定,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这两句连用,暗含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意思,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合作探究
3.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巧妙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辛被俘的孤独处境。
合作探究
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直抒胸臆,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格调悲壮激昂,回顾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合作探究
(2)风格慷慨,语言凝练。
诗歌语言凝练,风格慷慨,融豪情于诗中,意在激励后人坚强不屈。特别是颈联,巧借谐音,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零丁的艰难处境,尾联更是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不知激励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
(3)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根据内容填空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___________ ”两句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浓缩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诗人为自己的命运忧虑,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 ”。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合作探究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2分。修辞1分,赏析1分)
合作探究
3.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1分),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1分)。
合作探究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3分)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1分)。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 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分)
合作探究
5.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合作探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
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合作探究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D
合作探究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C
过零丁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明经出仕 积极抗元(回忆)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对偶)
山河破碎 身世浮沉(比喻)
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主旨)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