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侮辱(wū) 粗茁(zhuō) 震悚(sǒng)
B.镶嵌(qiàn) 取缔(dì) 肿胀(zhàng)
C.蹋败(tā) 自矜(jīn) 晌午(xiǎng)
D.愧怍(zà) 忿然(fēn) 憎恶(zē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明性格内向,有心事时总是自言自语。
B.他的话你没听懂,言外之意是叫你别管他。
C.面对这些来自贫困山区,因营养不良而面色如土的孩子,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D.对群众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做好。
3.下列括号里内容对画线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学期我们搬进了新的教学楼,教室的墙壁非常雪白。(副词使用合理)
B.在开展“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活动以来,同学们节俭意识增强。(介词使用不当)
C.因为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了《山海经》,因此他对长妈妈充满敬意。(连词使用不当)
D.呸!家乡的春天真是美极了!(拟声词使用不当)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老王》一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老王: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B.《台阶》一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C.《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如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有关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5.中国的美食文化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不仅不局限于食物,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含义,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面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4分)
①吃 。(受人欢迎,受重视)
②吃 。(产生嫉妒情绪)
③吃 。(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④吃 。(特别爱吃、能吃的人)
6.某中学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拟举行“多彩延时,快乐成长”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撰写一条标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减”实施后,你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双减”前后学生参与活动和学科成绩变化情况
项目 时间 课外阅 读时间 社团参 加人数 考试学科成 绩合格率
“双减”前 0.5小时 365人 72.6%
“双减”后 2.5小时 1867人 81.2%
根据图表,得出结论: 。(5分)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B.但微颔之 颔:下巴
C.尔安敢轻吾射 轻:轻视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置、覆、酌、沥”,四个动作一气呵成,卖油翁身手不凡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D.本文故事短小,记述简洁生动,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24分)
拥抱星辰拥抱你
高绪丽
①春节过去不久,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饭后,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我蒙眬中看到母亲准备出门,连忙起身穿衣,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担心我们离开的工夫会有人来,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 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透着无法掩藏、令人满足的诱惑,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在不同的年纪无数次回忆过那夜的星光,到最后,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几天前,我们又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过晚饭,小儿想要车里的玩具,我同母亲一起去门口的车上拿。彼时,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无数颗星星在头顶上方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最亮的星星。
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 ”
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齐鲁晚报》2022年3月30日,有删改)
10.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4分)
①仰望星空,引出回忆;②星光相伴, ;③再望星空, 。
11.结合上下文,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在“母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品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中反复描写那一夜的星空,那个夜晚对“我”来说有何意义 请写出你的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40分)
14.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补好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难忘的,可以是令自己惊喜、兴奋、有趣、惭愧、尴尬的事;要运用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1.B A.侮wǔ,茁→拙。C.蹋→塌,晌shǎng。D.怍zuò,忿fèn。
2.C 面色如土:脸色像土的颜色一样,形容惊恐到了极点。不符合语境。
3.A “雪白”是“非常白”之意,与前面的“非常”重复。故应为副词使用不当。
4.C 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不能体现她的善良。
5.答案 ①香 ②醋(味) ③亏 ④货
解析 先根据平时积累想一想以“吃”字开头的词语,再根据提示筛选,与题意精准匹配即可。
6.答案 (1)(示例)延时丰富多彩,学生快乐成长。(2)(示例)“双减”实施后,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增多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学科教学成绩的提高。
解析 (1)语言简洁,紧扣活动主题即可。
(2)课外阅读时间由0.5小时到2.5小时;社团参加人数由365人到1867人;考试学科成绩合格率由72.6%到81.2%。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7.B 颔,点头。
8.答案 (1)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很久不离开。
(2)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滴入葫芦。
解析 重点词语要翻译到位。(1)重点词语: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2)重点词语: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
9.C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10.答案 提水浇树 拥抱母亲
解析 从“星光相伴”“再望星空”可知,第一空的内容应在第⑥— 段;第二空的内容应在第 — 段。第⑥— 段主要写母亲和“我”在星光的陪伴下提水浇灌苹果树,据此可得出:提水浇树。第 — 段主要写“我”和母亲的对话及“我”最后“用力抱了抱母亲”,据此可得出:拥抱母亲。
11.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喜悦比作糖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内心的欢喜,表达了“我”对儿时母女相依那段记忆深深的怀念之情。
解析 从“喜悦像 糖块”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喜悦”比喻成“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可见“我”内心十分高兴。从原文“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可知,“我”对儿时与母亲提水浇树的那个晚上的情景的记忆深刻,非常怀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答案 ①关爱家人。母亲特意趁父亲上夜班时去提水浇树,主动承担了劳动。②吃苦耐劳。母亲在夜色里提水浇树,一路小跑,不知疲倦。(意近即可)
解析 根据第④段“我与母亲打算 在水眼处守夜”可知,母亲是一个关爱家人的人。根据第⑨段“母亲弯下腰 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和第⑩段“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 一桶水、两桶水”可知,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13.答案 那个夜晚,“我”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让果树久旱逢甘霖,饱尝了成功的喜悦;那个夜晚“我”和母亲一起提水浇树,变得成熟;那个夜晚,“我”与母亲做伴,让两人更加亲密。(意思对即可)
解析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刚出家门那会儿,“我”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后来“我”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尝到成功的喜悦。从成长的角度来看,那晚提水浇树的经历,加速“我”的成长,使“我”懂得生活的不易。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看,母亲对“我”说的“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增进了“我们”两人的关系。
14.[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应先补全题目,再写作。题目中的“那一刻”是指一个瞬间,而不是一个长时段,因此横线处填入的应是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自己难忘的事情。“那一刻”,有追忆的意味,文中要对“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要写出特定时间内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写作时,要注意突出“那一刻”对自己的影响,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例文]
让我感动的那一刻
窗外是浅青色的黎明,残余的夜色不曾褪去,草木在夏日的风中更加茂盛。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期末的激战又摆在眼前。炎热让人平添几分焦躁。忽然,一股浓郁的饭香飘了过来。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我发现母亲正在为我煮粥。
听到脚步声,妈妈慢慢转过身来,对我微笑。我清晰地看见,她的脸上有细密的汗珠,额前的发丝已经被汗水浸湿,她轻轻抬起一只胳膊,为自己拭去汗珠。片刻过后,母亲为我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粥,递给我说:“天太热了,特意为你煮了绿豆粥,慢慢喝吧,别烫着。”便转身去收拾厨房里的东西。
我凝视着这碗绿豆粥,只见碗中宝石般的豆子如同洒在银河天际的繁星,令人味蕾生津。我舀起一勺粥,先用嘴唇轻轻触碰,感知绿豆的温度,再用牙齿撞进它清香柔软的怀里,用舌头进入它清爽润滑的躯体。咽下去的瞬间,我的身体便一点点地褪尽疲惫,我的心灵也被一寸寸地清除掉浮躁……这不是在品一碗绿豆粥,而是徜徉在母爱中,畅游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水波之上。一时间,觉得神清气爽。
当我满怀欣喜地喝完了这碗绿豆粥,抬头的瞬间,发现母亲正凝视着我。她额头上的汗水缓缓地滑出曲折的印痕,脸上带着几分憔悴、几分疲惫。这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来,惭愧的波涛几乎要把我淹没,我觉得有一股热流要从眼中涌出来。
时光点滴逝去,窗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照射进屋内,为母亲衬上了金色的背景。母爱,何止是一碗绿豆粥,浓浓的亲情如蜜糖般融在其中。时光流转,岁月易逝,而母爱的浓情永远不会褪去。
[点评] 文章抓住平淡生活中一件温馨的小事,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描绘了母亲煮绿豆粥、“我”喝绿豆粥两个画面,塑造出一个为了孩子甘愿奉献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和“我”感受到母爱后内心的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