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之海明威小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之海明威小说(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20: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海明威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伏击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围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
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转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
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
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他接着掏出烟荷包和一张卷烟纸,卷了一支烟。他用打火机打了几下,没打上,结果把它放进衣袋,走到火盆边,弯下腰,从火盆里取出一块炭,在一只手中挥挥,一边往上而吹气,接着点燃了卷烟,把炭扔回火中。
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
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
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绝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
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
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公路上这时没有雾,罗伯特·乔丹清楚而鲜明地看到哨兵站在公路上仰望着天空。阳光透过树丛照亮了他的身子。
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
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的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
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
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
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这位普通老人脸频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
(选自《丧钟为谁而鸣》,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间对周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静谧祥和的氛围,以此反衬之后突如其来的伏击,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震撼。
B.小说中,哨兵走出岗亭、“阳光透过树丛照亮了他的身子”等细节为下文罗伯特·乔丹的成功伏击作铺垫。
C.小说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罗伯特·乔丹击杀法西斯哨兵时的形象,突出他的动作敏捷,从容镇定,毫不紧张。
D.小说写伏击哨兵扣人心弦,通过对交织着的各种武器声音的描写,以及人物简洁的语言,来渲染战争的残酷。
2.从听到炸弹声到击毙哨兵,罗伯特·乔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怎样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海明威
火车飞驶过一长排红石头房子,房子有个花园,四棵茂密的棕榈树,树荫下有桌子。另一边是大海。接着有一条路堑穿过红石和泥土间,大海就只是偶尔跃入眼帘了,而且远在下面,紧靠岩礁。
“我在巴勒莫买下它的,我们在岸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那天是星期天早上。这人要求付好几美元,我只给了他一块半美元。它唱得可好听呢。”美国太太说。
火车上好热,卧铺车厢里好热。窗子敞开也没有风吹进来。美国太太把百叶窗拉下,就此再也看不见大海了,连偶尔也看不见了。另一边是玻璃,外面是过道,对面是一扇开着的窗,窗外是灰不溜秋的树木,一条精光溜滑的路,一片片平展展的葡萄田,后面有玄武石丘陵。
许多高高的烟囱冒着烟——火车开进马赛,减低速度,沿着一条铁轨,穿越许多条其他铁轨,进了站。火车在马赛站停靠二十五分钟,美国太太买了一份《每日邮报》、半瓶埃维矿泉水,她好容易才及时上了车。美国太太耳朵有点背,她生怕发出了开车信号自己听不见。
火车离开了马赛站,不但调车场和工厂的烟都落在后面,回头一看,连马赛城和背靠石头丘陵的海港,以及水面上的夕阳余晖都落在后面。天快黑时,火车开过田野一所着火的农舍。沿路停着一排汽车,农舍里搬出来的被褥衣物都摊在田野上。许多人在观看火烧房子。天黑后,火车到了阿维尼翁。旅客上上下下。准备回巴黎的法国人在报摊上买当天的法国报纸。站台上有黑人士兵。他们穿着棕色军装,个子高大,紧挨着电灯光下,脸庞照得亮堂堂。他们的脸很黑,个子高得没法逼视。火车离开阿维尼翁站,黑人还站在那儿。有个矮小的白人中士跟他们在一起。
卧铺车厢里,乘务员把壁间三张床铺拉下来,铺开准备让旅客睡觉。夜里,美国太太躺着,睡不着觉,因为火车是快车,开得很快,她就怕夜里的车速快。美国太太的床靠着窗。从巴勒莫买来的金丝雀,笼子上盖着块布,挂在去洗手间的过道上通风处。车厢外亮着盏蓝灯,火车通宵开得飞快,美国太太醒着,等待撞车。
早上,火车开近巴黎了,美国太太从洗手间里出来,尽管没睡,气色还是很好,一看就是个半老的美国妇女,她拿下鸟笼上的布,把笼子挂在阳光下,就回到餐车里去用早餐。她再回到卧铺车厢时,床铺已经推回壁间,弄成座位,在敞开的窗子照进来的阳光里,金丝雀在抖动羽毛,火车离巴黎更近了。
“它爱太阳,”美国太太说。“它一会儿就要唱了。”
金丝雀抖动羽毛,啄啄毛。“我一向爱鸟,”美国太太说。“我把它带给我的小女儿。瞧——它在唱了。”
金丝雀叽叽喳喳唱了,竖起喉间的羽毛,接着凑下嘴又啄羽毛了。我有好几分钟没听那个美国太太同我妻子说话。
“你丈夫也是美国人吧?”那位太太问。
“是的,”我妻子说。“我们俩都是美国人。”
“我还以为你们是英国人呢。”“哦,不是。”
“也许因为我用背带的缘故,”我说。我原想开口说吊带,后来为了保持我的英国特色,才改了口说背带①。美国太太没听见。她耳朵真是背极了;她看人家嘴唇动来辨别说话的意义,我没朝她看。我望着窗外呢。她径自同我妻子说话。
“我很高兴你们是美国人。美国男人都是好丈夫,”美国太太说着。“不瞒你说,所以我们才离开大陆。我女儿在沃韦②爱上一个男人。”她停了一下。“他们疯狂地爱上了。”她又停了一下。“我当然把她带走了。”
“她断念了没有?”我妻子问。
“我看没有,”美国太太说,“她根本不吃也不睡。我想尽办法,可是她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对世事不闻不问。我不能把她嫁给外国人啊。”她顿了一下。“有个人,是个很好的朋友,有一回告诉我,‘外国人做不了美国姑娘的好丈夫。’”
“对,”我妻子说,“我看做不了。”
美国太太称赞我妻子的旅装,原来这位美国太太二十年来也是一直在圣昂诺路这家裁缝店买衣服的。店里有她的身架尺寸,有个熟悉她,知道她口味的店员替她挑选衣服,寄到美国去。现在店里也有她女儿的身架尺寸了。她成人了,现在尺寸不大有变化的可能了。
火车这会儿进入巴黎了。防御工事都夷为平地了,不过野草还没长出来。铁轨上停着许多节车厢——棕色木头的餐车、棕色木头的卧铺车。早餐什么都没得吃。
“美国人做丈夫最好,”美国太太跟我妻子说。我正往下拿行李包。“美国男人是世界上唯一值得嫁的人。”
“你离开沃韦有多久了?”我妻子问。
“到今年秋天就两年了。不瞒你说,我就是把金丝雀带去给她的。”
“你女儿爱上的人是瑞士人吗?”
“是的,”美国太太说。“他出身沃韦一个很好的门第。他就要当工程师了。”
“我熟悉沃韦,”我妻子说。“我们在那儿度过蜜月。我们租了间很讲究的房间,秋天里这地方真可爱。”
火车开过三节出事的车皮。车皮都四分五裂了,车顶也凹了进去。
“瞧,”我说,“出过事了。”
美国太太瞧了瞧,看见最后一节车。“我整夜就担心出这事,”她说。“我往往有可怕的预感。我今后夜里决不乘坐快车了。一定还有别班开得不这么快的舒服火车。”
这时火车开进里昂车站的暗处,停下了,乘务员走到窗口前。我妻子跟美国太太告了别,我也跟她告了别。我们跟随提着箱子的乘务员走到火车旁的一长溜水泥站台上。站台尽头有扇门,一个人收了车票。
我们回到巴黎去办理分居手续。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陈良廷译,有删改)
【注】①背带:搭在肩上、系住裤子或裙子的带子。英国男子长裤上常系有背带(braces),此词在美国称为吊带(suspenders)。②沃韦,瑞士的一个城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太太丰富却纷杂的话语、絮叨且逻辑不清的措辞既是她表达欲旺盛的体现,也是内心孤独、渴望交流的写照。
B.站台上的士兵、夷为平地的防御工事以及出事的车皮揭示了战争对家园的破坏远未消除,世界仍是一片混乱。
C.美国太太毁掉了女儿的爱情,女儿做出的反应也非常激烈。因为女儿喜欢鸟,美国太太买了一只金丝雀去安慰她。
D.妻子谈到度蜜月的地方沃韦时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只是她并没有长久地沉浸在这种情绪中。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在飞驰的列车上,美丽开阔的自然景观和后文灰暗压抑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
B.小说中的“我”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整个故事都是基于“我”的心理和感官来叙述的,全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
C.小说的后半段以妻子和美国太太琐碎的对话描写为主,通过话题转换来呈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丰富作品内涵。
D.小说跟《老人与海》一样,多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美国太太的耳背象征着她思想的陈旧保守,对女儿的情感诉求充耳不闻。
6.有人认为文中有关“金丝雀”的内容可有可无,你如何看待?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
7.海明威作为书写“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热衷于表现冷漠、自我和人与人无法沟通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注)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 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
“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
“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了。”妻子说。
“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
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
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
“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
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 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
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节)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借助大海、公园、广场等空间场景的象征意义,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把女主人公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B.小说写妻子抱不到赖以摆脱寂寞的小猫,坐在梳妆台前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端详自己。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
C.小说的结尾写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后,只说了一句话,小说就结束了。对之后的事,作者什么也没说,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很吊读者胃口。
D.“雨中的猫”这一题目高度体现了海明威创作“冰山原则”的特点,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
9.有人认为,小说若以“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或“不幸的婚姻”为标题,效果会更好么?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10.海明威关于写作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蓄而不能太直露。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篇小说正是这种理论很好的体现。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好狮子
海明威
从前有一头狮子,跟别的许多狮子一起在非洲过日子。别的狮子都是坏狮子,每天吃斑马,吃角马,吃各种各样的羊。有时这些坏狮子还吃人。吃斯瓦希里人,吃恩布卢人,吃万多罗博人,还特别喜欢吃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个个身体肥壮,很对狮子的口味。
可是,这头因为生性善良所以招得我们喜爱的狮子,背上还长着翅膀。就为它背上长着超膀,所以别的狮子都要拿它开心。
“看它背上还长着翅膀哩。”它们老爱这样说,说完大家就都哈哈大笑。
“看它吃的是什么呀。”它们还往往这样说,因为好狮子生性善良,只吃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
那些坏狮子说得哈哈大笑,又特意吃上一个印度商人。那些母狮子则喝印度商人的血,舌头舐得哗哗直响,好像大猫一般。只偶尔停下来对好狮子狞笑一阵,或者狂笑一阵,对它的翅膀也要捎带咆哮上一通,它们都是很坏的狮子,心眼儿可歹毒了。
可是那好狮子却收拢了翅膀,蹲在那儿,客客气气地问,它可不可以来一客内格罗尼或亚美利加诺,它是一向不喝印度商人的血,只喝这些东西的。一天,它们捕到了马萨伊人的八头牲畜,它却坚决不吃,只吃了些意大利干制面条,喝了杯波莫多罗。
这样一来就惹得那些坏心眼儿的狮子大冒其火了,其中有头母狮心眼儿最坏,它胡须上沾着印度商人的血,把脸就着草地怎么擦也擦不掉,当下它就说:“你算是老几,自以为比我们都要强上十倍?你是哪儿来的,你这头吃面条的狮子?你到这儿到底干什么来了?”它对好狮子一阵咆哮,那些坏狮子也都一齐怒吼,一点笑声都没了。
“我爸爸住在一个城里,站在钟楼底下,脚下有成千只鸽子,都是它的臣民。这些鸽子一飞起来。哗啦啦响成一片,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我爸爸所在的那个城里。皇宫宝殿比整个非洲还多。我爸爸的对面就有四尊大铜马,尊尊都是一足腾空的姿势,因为它们都见我爸爸害怕。”
“我爸爸的那个城里。人们都不是步行就是坐船,真马是决不敢进城的,因为都怕我爸爸。”
“你爸爸是只鹰头飞狮①。”那头坏母狮舔了舔胡须说。
“你吹牛,”一头坏狮子说,“这样的城市是没有的。”
“拿一块印度商人肉给我,”另外有头很坏的狮子说,“这马萨伊人的牲口刚宰,还不好吃。”
“你吹牛,不要脸,你这鹰头飞狮的崽子。”那头心眼儿最坏的母狮说,“我倒不如咬死了你,把你连翅膀一块儿都给吃了。”
这可把好狮子吓坏了,因为它看见那头母狮瞪出了黄眼睛,尾巴上下甩动,胡须上的血都凝成了块,它还闻到母狮嘴里喷出一股好难闻的气味,因为母狮是从来不刷牙的。那母狮的脚爪下还按着几块不新鲜的印度商人肉。
“别咬死我,”好狮子说,“我的爸爸是一头尊贵的狮子,一向受大家敬重,我说的全都是事实。”
就在这时那头坏母狮向它扑了过来。可是它一扑翅膀,飞上了天,在那群环狮子的头顶上打了个盘旋,那群坏狮子都眼睁睁望着它狂吼。它朝下一看,心里想:“这帮狮子多野蛮哪。”
它又在坏狮子们头上打了个盘旋,这一来那群坏狮子就吼得更凶了。然后它又突然来了个低飞,好看清那头坏母狮眼睛里的表情。那头坏母狮用后腿一站了起来,想要把它抓住,可是爪子够不到它。它就说了声:“Adios②。”因为它是一头有文化修养的狮子,说得一口漂亮的西班牙话。“Aurevoir③。”他又用典范的法语向大家大声呼喊。
那群环狮子都用非洲的狮子语大吼大叫。
好狮子于是打着盘旋,愈飞愈高,向威尼斯飞去。它降落在威尼斯的广场上,大家见了它都挺高兴的。它飞起来亲了亲爸爸的两颊,见那些铜马依然扬起了蹄子,见大教堂真比肥皂泡还美。钟楼还在老地方,鸽子都回巢去准备夜宿了。
“非洲怎么样?”它的爸爸问。
“野蛮得很呢,爸爸。”好狮子答说,
“我们这儿现在有夜明灯了。”它的爸爸说。
“我看见了。”好狮子的答话完全是一副孝顺儿子的口吻。
“我的眼睛可有点受不了,”它的爸爸悄悄对它说,“你现在上哪儿去,孩子?”
“上哈利的酒吧去。”好狮子说,
“代我向西普阿尼问候,对他说我的账我稍过几天就去付清。”它的爸爸说。
“是,爸爸。”好狮子说完,就轻轻飞到地上,改用四足走到哈利的酒吧。
西普里阿尼酒吧里一切都还如旧。它的老朋友都在。可是它去了非洲回来,自己倒有点不一样了。
“来杯内格罗尼吗,爵爷?”西普里阿尼先生问。
可是好狮子是老远从非洲飞来的,在非洲待过它就不一样了。
“你们有印度商人三明治吗?“他问西普里阿尼。
“没有,不过我可以代办。”
“你派人去办吧,可先给我来一杯马蒂尼,要绝干的④。”它又补上一句:“要用戈登金酒做。”
“行,”西普里阿尼说,“一定照办。”
狮子这才回过头来,看了看这满店高尚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又到了家乡,可也到底出外开过眼界了。它心里高兴极了。
(有删改)
[注]①即格里芬·出自希腊神话,格里芬头、翼、前足似鹰,身、尾,后足似狮。②西班牙语:再见。③法语:再见,④马蒂尼是以金酒为主料的混合酒,所谓“干”意即不含果味或甜味。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头好狮子背上长着翅膀,别的狮子却都要拿他寻开心,写出了狮子们的亲密无间。
B.好狮子只喜欢吃意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表现了好狮子天生饮食习惯和别的狮子不同。
C.在特别危机的时候,好狮子仍然不忘和坏狮子道别,可见好狮子对这段生活有留恋。
D.好狮子回到家乡后和“众人”的亲切对话以及内心的高兴,显示了他们和谐的关系。
12.小说对好狮子的描绘生动形象,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好狮子这一形象的。
13.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一头母狮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答案】
一、1、C“从容镇定,毫不紧张”错误,由“呼吸紧迫”“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痉挛地撞”等描写可知,他很紧张。
2、①听到炸弹声,他立即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内心果断坚决;②开枪前,他觉得自己呼吸紧迫,内心紧张,瞄准哨兵,镇定地开枪;③开枪后他很警觉,认真观察中弹哨兵,留意另一名哨兵。
3.①安塞尔莫流淌的泪水,有不负重托完成任务的激动和喜悦;②也有为年轻生命逝去的内疚与无奈;③彰显了安塞尔莫身上人性的光辉,也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4.C“因为女儿喜欢鸟,美国太太买了一只金丝雀去安慰她”错误,根据原文“金丝雀抖动羽毛,啄啄毛。‘我一向爱鸟,’美国太太说。‘我把它带给我的小女儿。瞧——它在唱了’”可知,文中美国太太自述“一向爱鸟”,她买金丝雀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非女儿喜欢。
二、 5.B “整个故事都是基于‘我’的心理和感官来叙述的,全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错误,从文中“车厢外亮着盏蓝灯,火车通宵开得飞快,美国太太醒着,等待撞车”可知,并非“整个故事都是基于‘我’的心理和感官来叙述的”,因为“我”不可能也一晚睡不着看着,更不可能知道美国太太的心理活动,这属于全知视角的写法。
6.金丝雀在文中并非可有可无,它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①从情节上看,金丝雀是美国太太要送给女儿的礼物,也是美国太太与美国夫妻展开对话的一个重要契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从人物塑造来看,金丝雀丰富了美国太太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其斤斤计较、独断自私的性格特征。美国太太将买金丝雀的钱从好几美元还价到一块半,可见其斤斤计较。美国太太买金丝雀给女儿不是因为女儿喜欢,而是因为她自己喜欢,可见其独断自私。③从主题表达上看,金丝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它暗指被美国太太过度保护、拆散感情的女儿以及在婚姻牢笼中挣扎的美国夫妻,象征着美国太太固执而保守的婚恋观,反映了战后人们扭曲、压抑的爱情和婚姻。
7.①文中的美国太太出于对国籍的偏见,强行拆散女儿和一位瑞士青年的恋爱关系,哪怕女儿为此痛苦不堪,仍然顽固不化甚至自鸣得意。在与妻子闲谈时,也多次在妻子面前强调“美国男人是好丈夫”,还喋喋不休地夸奖身为“美国丈夫”的“我”,完全不知道“我”和妻子即将分居的尴尬事实。
②文中的妻子一开始对美国太太的絮叨毫无兴趣,只是有问有答,而且答得极为简单,像是敷衍,直到谈及美国太太女儿的恋爱,才主动开口询问,但不久又因触及到自身的感情伤痛而转移话题。
③文中的“我”沉默少言,似乎游离于现实之外,无法与任何人和谐地攀谈,和妻子也无话可说。
④文中天快黑时“火车开过田野一所着火的农舍”“许多人在观看火烧房子”,人们的袖手旁观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冷漠,每个人都孤立无援,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
三、8.B“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错误。作者写妻子的这一系列动作,目的在于表现了这个女人烦闷、压抑和无奈的心情。
9.①不同意这种看法。
②因为“雨中的猫”不仅是文章出现的一个真实角色,更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和对女主人公的映射。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故事完整生动。
③孤独无助的美国太太是在这只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们都孤寂无援,都渴求温暖关爱。
④用“雨中的猫”这个标题,更能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更能涵括作者所要反映的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系列社会问题。它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
⑤而“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和“不幸的婚姻”都太直白,而且包含的内容太单薄,不丰富。
10.①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在《雨中的猫》的情节安排上有很好体现。小说的情节简单明了,却因作者的巧妙安排而起伏跌宕,意味深长。
②故事中省略了不少情节,比如,在写妻子要去“逮那只猫咪”时,只在上文写了一句“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就把妻子逮猫的原因和她此时的心情含蓄表达出来。
③小说对于急于逮猫的妻子、一直闲躺在床上看书的丈夫、派人送来一只大玳瑁猫的旅店老板,这三个人物的简单描写,近乎白描式的记叙和简单的对话,既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又凸显了当时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四、11.D
A.“写出了狮子们的亲密无间”错误。原文“这头因为生性善良所以招得我们喜爱的狮子,背上还长着翅膀。就为它背上长着超膀,所以别的狮子都要拿它开心”,由此看出因为好狮子与其他狮子的形象和习惯不同,其他狮子就歧视它,拿它寻开心,并非是亲密无间。
B.“表现了好狮子天生饮食习惯和别的狮子不同”错误。文中好狮子只喜欢吃意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与其他坏狮子吃人喝血不同,是为了表明好狮子是文明的代表。
C.“可见好狮子对这段生活有留恋”错误。文中写在特别危机的时候,好狮子仍然不忘和坏狮子道别,是与坏狮子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好狮子作为文明的代表,其一举一动都是礼貌文明的。
12.①正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好狮子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文明儒雅的好狮子。
②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坏狮子多个层面的刻画,写出了坏狮子的可恶与野蛮,从侧面划画出了好狮子的美好。
13.①衬托形象,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刻画了一只愚昧、野蛮、残暴的母狮子形象,衬托小说中的好狮子,使好狮子代表的文明、有修养的形象更加突出。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对好狮子以及其他狮子的描写,使文章前后照应,形成一个整体。
③突出小说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通过刻画这头母狮子,深化了作者对野蛮的批判,对文明的赞美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野蛮、愚昧、残暴的贬斥与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