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逻辑的力量1
逻辑的谬误与推理
——发现常见谬误
“你行你上啊,不行就不要说?”
“送来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到了你医院就不行了呢?”
“天天批评资本家,有本事别用支付宝啊?”
“你都那么有钱了,给别人多捐一点算什么?
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
——伽利略
认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01
同一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不矛盾律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逻辑谬误:“偷换概念”或者“转移论题”
同一律
公式:A是A
煮竹席
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请他吃笋。北方人没有吃过,觉得味道很鲜美,问:“这是什么 ”南方人回答:“是笋,长起来就是竹子。”北方人回到家里看见了竹席,忽然想到竹子既然是笋长起来的,竹席大概也能吃,就把竹席切碎了煮,煮来煮去不得熟。他恼了,跟妻子说:“南方人真滑头,专门戏弄人!”
尽管竹是由笋长成的,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质的不同,是两个概念。
北方人在这里所犯的思考上的错误是将竹、笋两个概念搞混淆了。
同一律
混淆概念
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
姑娘:"怕什么!斐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
显然,这位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这姑娘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偷换价的概念,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
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语文,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在论证中没有使论题保持始终如一,这样的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同一律
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下述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同一律
体现同一律的文本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同一律
体现同一律的文本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同一律: 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不矛盾律
不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假。
两个相互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小明是个男孩子
小明是个女孩子
小明在写语文作业
小明在写数学作业
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必有一假或者同假。
公式:A不是非A
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
自相矛盾
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
这里,从这个楚人所作的两个断定中,可同时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
①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
②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
因此,违反不矛盾律。
例如2: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分析:因为他的想法包含了逻辑矛盾。
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另一方面又承认"作为存放这种溶液的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
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
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呢?
排中律
排中律: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问:听说你们班的语文作业没有完成?
答:谁说我们班没完成?
问:这么说,是完成了?
答:我们可没说。
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公式:A或者非A
① 甲:火星上有火星人。
乙:火星上没有火星人。
丙:甲乙两人说的都错。
②在讨论是否应该禁烟时,甲说:“我不赞成禁烟,烟草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可是,毕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也不赞成不禁烟的意见。”
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否定,你必须肯定一个
排中律
否则意思含糊不清,态度模棱两可
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
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
(同时否定,必有一真。违反了排中律)
(同时肯定,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
排中律
不矛盾律
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不能自相矛盾
在于保证思想具有明确性,只能有一个思想
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
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
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分析:甲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断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小麦"和"不应该种小麦"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
充足理由律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要点:
①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
②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
③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常见的逻辑错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推不出来”
主要作用:在于保证论证的充分性和严密性。
公式:A真,
是因为B真,
并且B能推出A
强加因果 虚假理由 推不出结论
①送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你们医院之后就不行了呢?
②小李结婚后就离开了公司,一定是他新婚夫人让他辞去这份工作的。
③没撞,你为什么要扶?
④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 歪曲观点等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自相矛盾
模棱两可 含糊不清
没有理由 虚假理由 推不出来
一致性
无矛盾性
明确性
充足理由
逻辑规律 公式 要求 (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 同一对象)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 如果是真就是真 如果是假就是假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 不能同时肯定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自相矛盾(两可);
排中律 A或者非A 不能同时否定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矛盾关系) 两不可;模棱两可
充分理由律 A真, 是因为B真, 并且B能推出A 一要有理由 二要理由真 三是必然推导 没有理由;
虚假理由;
推不出来;
《威尼斯商人》经典情节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
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里”,
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经过逻辑推断,你认为肖像应该在哪个盒子里?
逻辑分析:
因为金盒子上的话和铅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两句中一真一假。
其次,三句话中至多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盒上的是假话。
所以,画像在银盒里。
针对训练
“你行你上啊,不行就不要说?”
“送来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到了你医院就不行了呢?”
“天天批评资本家,有本事别用支付宝啊?”
“你都那么有钱了,给别人多捐一点算什么?
2
0
“任务”案例分析与探究.
分析下面的例子(p93页),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已》 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已》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也。”
分析: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看起来表述一样,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这样的情况就是“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分析: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怎么”,另一种表示“在哪里”。庄子惠子一开始是围绕“人能不能以及怎么能知道鱼快乐”的话题进行辩论的。但到最后,庄子突然偷换概念,把“安”用于表达“在哪里”,并以“知之濠上”作结。违反了同一律。
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分析:
顾客想表达的是提醒甚至抗议,关注的是他饭菜的卫生问题;
服务员却把问题转移成自己有没有被烫痛的问题。
应该说服务员的答话颇为狡黠,但考虑到其做法确实有损顾客的权益,而又有逃避责任的意思,可以认定其答话是典型的“转移话题”的谬误。违反同一律
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 “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 ”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分析: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就“有人来开门”呢 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总之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分析:“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被保留下来则意味着拿破仑死于童年。而耍戏法的用拿破仑的名头来招揽观众,显然指的是活到成年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这个有名的拿破仑52岁病逝。又何来“小时候的头骨” “拿破仑死于童年”和“拿破仑死于中年”两者必有一假,耍戏法的违反了矛盾律。
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⑦不薄之谓厚,
不白之谓黑。
分析:《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也是相互矛盾的,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两不可 含糊不清
分析:薄厚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中做出判断或选择。其实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属于排中律使用不当。假二择一
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 个谬种!”
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 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分析:鲁四老爷的这句话存在两个错误捆绑:一是把祥林嫂的死和祝福捆绑,二是把死和“谬种”捆绑。祥林嫂的死与年关的祝福活动,只是时间上接近的两件事,并无因果关系,不是祥林嫂自主选择或命中注定。明明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分析:“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 这个问题,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可以把这种错误叫作“不当预设” 违反排中律。
拓展:辨析考题中的逻辑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 OK 等 19 项体育活动,并将 20 万元活动经费发送到各社区。
“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 OK” 属于文娱活动,可以将“体育活动”改成“文体活动”
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 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 至2倍”,这是一个劣势,而不是一个优势,不合逻辑
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那么“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怎么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是前后矛盾的,应改为“选择后者”。
拓展:辨析考题中的逻辑错误
拓展:辨析考题中的逻辑错误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引起深深的思索”的应该是”这类形象”,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主客颠倒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禁止”和“不得”均表否定,双重否定变肯定,句意就成了允许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了,两个词保留一个
违反了矛盾律
拓展:辨析考题中的逻辑错误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汽车本身的行车状况”有好有坏,应该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者,把“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
两面对一面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抗灾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实力的雄厚”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
可删除“的雄厚”
语言艺术
1.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 陛下书帝中第一。”
2.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以下是几则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案例,它们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又为什么称得上是语言艺术?
4、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个德军军官手指毕加索描绘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惨状的画作《格尔尼卡》,问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会如何回答?
语言艺术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气愤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