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4 22:31:47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结合左图回答右图
" 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推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
——蒙曼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干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目录
一、励精图治建隋朝
二、开皇之治隋强盛
三、科举运河隋功业
四、大兴土木隋灭亡
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
2、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何开通大运河?
3、通过学习隋朝的兴亡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兴于励精图治
材料一 587 年,隋造大船,积极进行军事上的准备。588 年冬十月,以杨广、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率军50万,向陈发起进攻。这时,陈在后主陈叔宝统治下,更加腐朽不堪。在隋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对于边将的报警告急,他认为这不过是“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陈后主也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君臣奏伎、纵酒、赋诗不辍。——据吴宗国著《隋唐五代简史》整理
材料二 隋文帝总结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力行节俭,凡“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乘舆御物, 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于是“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整理


VS
根据材料,分析陈朝和隋朝,各有什么特点?
隋文帝提倡节俭,励精图治,积极进取。
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隋朝开国皇帝)
出身于汉族军事集团,北周武帝时任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薨,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杨坚自封为左丞相,总揽军政大权。581年2月,杨坚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杨坚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清)赵翼
一、隋的统一
个人档案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来看,北方民族大交融,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经济状况方面看,北周、隋及北周之前的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北方大批人民南迁得到了开发。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后主陈叔宝不问政事,沉迷享乐,荒废朝政。
试归纳隋朝统一全国的有利条件
1.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2.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3.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弱。
客观上
主观上
1.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时间线索
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了北方。
581年,杨坚逼静帝禅位,定国号隋,隋朝建立
587年,隋造大船,做灭陈的军事准备。
589年,隋军攻破建康,陈朝灭亡。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记忆抢答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唐太宗曾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隋朝粮仓丰实,经济繁盛
隋文帝杨坚
①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等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隋书》
三、隋的功业
科举制
大运河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1、考试与个人命运
2、运河与国家前途
1、考试与个人命运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杨广
杨坚
科举是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科举制名称由来
考试科目
第一场是贴经
第二场考诗赋
第三 场考试策
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重点)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张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富家子弟
学识: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李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平民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选官看重门第,不重才能。真正有才能的贫穷读书人很难做官。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1)背景
隋朝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望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统一后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隋文帝:
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易错易混点
· 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
· 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或标准是什么?
才学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确立
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郭士立《开放的中国》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3)评价
根据课文,总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具备了哪些条件?
(1)隋朝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中央集权加强,为征发百万人提供可能;
(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2、运河与国家前途
材料 据唐初王孝通《缉古算经》记载,(隋朝)当时已运用由开立方的方法推演出的三次方程式解法,来解决修筑堤台、河道等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用木鹅下挂铁链来测量河床高低,以保证水道的畅通。——吴宗国著《隋唐五代简史》
问题:材料涉及哪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与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关系?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隋朝开通大运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目的
中国古代,在没有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等大宗货物只能依靠人力、畜力,运量小、速度慢、费用高,相比之下水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费用低,优势显著。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自己动手:
◆出谋划策:
为余杭的商人设计一条到涿郡的水路线路。
简笔画大运河,并在图上标注重点信息。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否定
肯定
评价原则:
一分为二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影响
古诗里的运河
隋炀帝
604年—618年在位
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有如此功绩的隋炀帝,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是作为暴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
龙舟三下江南 民夫40多万人
营建东都 每月征用约200万人
开凿大运河 征夫约300万人
三次亲征辽东 共计约300万人
好大喜功 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隋炀帝滥用民力,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1.重建统一: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2.制度创举:
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
隋朝首创科举制。
3.大型工程:
秦朝建万里长城,
隋朝开凿大运河。
4.短命而亡:
秦朝暴政而亡,存在17年;
隋朝暴政而亡,存在37年。
1、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C
(2022·陕西A卷·11)(2分)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81年,隋朝建立,   年,隋朝统一全国,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21
589
真题演练
2、(2022·黑龙江鸡西·3)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3、(2022·福建省·6)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4、(2022·辽宁盘锦·2)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A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