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孙权劝学》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这篇课文是相对简单的文言文,结合《教师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运用“精读”法来学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司马光、《资治通鉴》。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RS-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4.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中获得启迪。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和常用成语,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历让学生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说学情
初一学生经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层次的"读",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感受"读书学习的益处"!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学生平日诵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因此,我在教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其次还采用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等。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过《三国演义》和看过相关影视资料的人都知道,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却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
(二)、自学检测
1.检测课文朗读,正字音
2.文学常识,师做强调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注意停顿
2.对文中的生字、词、句进行解疑。
3.请部分学生朗读,找出认为特别需要重视的文言字词。
如:岂,难道。 辞,推托。 当涂:当道,当权。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道授业的学官,等等。
4.汇总本课重点词汇
当涂 治经 博士 但 涉猎 见往事 及 更 刮目相待 见事
(四)、探究质疑
1.文章题为“孙权劝学”重在“劝”字,他是如何来规劝的。
2.吕蒙的改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鲁肃的论议:(一问一答)
(五)、品味赏析.(分角色朗读体 会人物形象。)
1.吕蒙乃一介武夫,要劝说他学习是何等困难,在这过程中孙权对此又是何等态度?
(请学生进行对话朗读,体味孙权当时的心态。吕蒙的话课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据课文进行改编)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严肃、恳切
卿言多务,孰若孤——责备
乃始就学——不情愿
2.文章中没涉及吕蒙求学的过程,却让我们见证了他极大的变化,主要是谁的神情、态度让我看到了这一切(朗读吕蒙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说话人当时的神态)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赞)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而别”?
3.孙权的话与鲁肃的话情调有何不同?
孙权比较低严肃、认真(君臣之分)
鲁肃则有调侃意味是(朋友之情)
4概括人物特点
孙权:
对部下要求严格、循循善诱、有耐心、平易近人、好学等。
吕蒙: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有幽默感等。
鲁肃:
敬才爱才、真诚忠厚、讲礼节。
(六)、谈启示
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1.不但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2.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一个人只要广泛的涉猎,终会有所成就;
5.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七)、写法探究
1.记事简练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仅119个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2.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侧面烘托
(八)、作业安排
课后研讨与练习的一、二、三。
七、说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劝孙 权 吕蒙 赞 鲁肃
就学
开卷有益
八、说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 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突破较好;环节设置到位。缺点是:问题设置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在导入、教学环节衔接方面还应讲究些艺术性,小结时要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经过认真反思,我不仅认识到本堂公开课的缺陷,而且意识到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围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其次,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学中“沉”得不够,往往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总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再次,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选自《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文中相关历史人物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五、说教法学法
活动激趣,趣味导读: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该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结合“单元导语”及本单元学习要求,本文学习要抓住“读”,首先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精读把握关键语句与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品悟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风采。把“人物形象分析品悟”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对文本的“读”,品味文中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情感,感受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非凡的气质,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动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
(2)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
(3)刮目相待 刮: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
【解析】(1)推托 (2)当道,当权 (3)擦拭 (4)到,等到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D.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秦师过周北门
【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认清”“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刮目相待)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孙权是如何劝吕蒙读书的,劝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结果: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结果:蒙乃始就学。
3.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4.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孙权形象
①“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孙权:关心部下 好学 善劝
(2)鲁肃形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鲁肃:敬才 爱才
(3)吕蒙形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吕蒙:听劝 好学
(三)、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开卷有益。
②劝人要讲究策略。
③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⑤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⑥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⑦抓紧时间,发奋学习。
(四)、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2.详略得当,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五)、拓展探究
(1)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拓展阅读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点亮)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但总比摸黑强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听说 )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里 )
2.翻译句子。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
3.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附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六)、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描写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伤仲永》,联系两文,谈谈你有何收获。
(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
七、说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学——善劝 开端 (详)
吕蒙 辞学————就学 发展 (略)
鲁肃 赞学——结友 高潮结局 (详)
八、说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文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针对文章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等,让学生疏通文意,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人物的语气、心理,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在实际的引导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很出色,也在亲身情感的体验中,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融入度、凝合度不高,这还需要同学们在课内外的双向互动,才能真正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将加强其训练,培养学生该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