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拓展达标单
班 级 组 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环境。
【重点难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2、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拓展延伸】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
2、模仿第二段描写自己心中的乐园。(100字以上,最好是在大自然。)
3、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试着用上一系列的动词。
【达标检测】(20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确凿( )收敛( )竹筛( )宿儒( ) 菜畦( )蟋蟀(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脑suǐ( )jiàn赏( )人迹hǎn至( )mì食( )书shú ( )
蝉tuì( )人声dǐng沸( )tì tǎng( )kuī甲( )
3、解释词语。
(1)人迹罕至:
(2)人声鼎沸:
(3)宿儒:
(4)拗:
【知识链接】
1、 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3、关于鲁迅三味书屋的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