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古诗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2.熟悉中考古诗文阅读真题。
3.进行古诗文阅读常规演练,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
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 (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⑶尝与诸小儿游( ) ⑷唯戎不动( )
2.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
⑵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5.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②焉之:到哪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C.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D.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太丘舍去 去:_______ ⑵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
⑶饮酒乐,天雨 雨:_______ ⑷身自罢之 罢: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5.「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③不逾矩 逾矩:
④饭疏食 饭: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
⑥切问而近思 切:
2.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回是贤者之一。根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说说颜回为什么能成为“贤者”。
6.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
四、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婴《周公诫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____ ⑷又相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⑵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乙文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
4.甲文中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结合原句表述,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5.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五、阅读课文《狼》,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③屠大窘________ ④盖以诱敌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顷刻两毙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屠惧,投以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 一狼径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6.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至4题(14分)
①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去①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信①王信之乎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自①寡人自为知 / ②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至①而谗言先至/ 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⑵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文《杞国忧天》,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⑴忧天地崩坠( ) ⑵天果积气( )
⑶只使坠( ) ⑷充塞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⑴不久,一会儿⑵大体⑶曾经⑷只,只是 2. A(A.人名用字B.代词,指李子。C.代词,指知识D.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 3.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⑵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4.【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只要写对一点就给1分);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1分)。【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意思到就给2分)。5.C
二、1.C 2.⑴离开⑵回头看⑶下雨⑷取消3.①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②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4.B 5.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感受: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三、1.①反省②竭尽自己的心力③越过法度④吃⑤改变⑥恳切
2.D(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3.D(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4.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上天的意旨.
②逝去的一切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6.这里的“浮云”指过眼云烟似的富贵。不义得来的富贵不是君子所求的,孔子将富贵比作浮云,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四、1.⑴增长。⑵陋室。⑶因为。⑷辅佐。
2.⑴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⑵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3.⑴要立德、修身⑵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4. 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感悟示例:要内心宁静,俭朴节约,立志高远,珍惜时间去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5. 示例: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④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五、1.(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大概2.B (B项,连词,表转折,可是。A项,副词,就/副词,才。C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把/连词,来。)3.D(A项,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B项,洞:名词作动词,挖洞;C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D项没有。径:径直。)4、⑴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⑵(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5、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6、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六、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2.(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3.⑴(3分)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⑵(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4.(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附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 ”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 ”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七、1.⑴倒塌,坠落;⑵果然,果真;⑶即使;⑷四方。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古诗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2.熟悉中考古诗文阅读真题。
3.进行古诗文阅读常规演练,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
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 (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⑶尝与诸小儿游( ) ⑷唯戎不动( )
2.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
⑵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5.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②焉之:到哪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C.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D.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太丘舍去 去:_______ ⑵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
⑶饮酒乐,天雨 雨:_______ ⑷身自罢之 罢: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5.「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③不逾矩 逾矩:
④饭疏食 饭: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
⑥切问而近思 切:
2.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回是贤者之一。根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说说颜回为什么能成为“贤者”。
6.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
四、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婴《周公诫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____ ⑷又相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⑵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乙文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
4.甲文中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结合原句表述,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5.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五、阅读课文《狼》,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③屠大窘________ ④盖以诱敌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顷刻两毙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屠惧,投以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 一狼径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6.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至4题(14分)
①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去①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信①王信之乎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自①寡人自为知 / ②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至①而谗言先至/ 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⑵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文《杞国忧天》,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⑴忧天地崩坠( ) ⑵天果积气( )
⑶只使坠( ) ⑷充塞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