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单元特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单元特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0 14: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基础与积累】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cǎi huì biān pào fèi ténɡ wū yā
zī ɡé bǐ cǐ hè sè ɡǎn jué
二、选择。(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B.骡马(lǘ) 藏戏(zànɡ)
C.搅和(huo) 栖息(qī) D.吞咽(yān) 汤匙(chí)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掺和 B.搅和 C.暖和 D.应和
3.下列这些习俗和寓意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宵节吃汤圆——阖家团圆
B.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
C.中秋节吃月饼——年年有余
D.过年的时候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C.多吃水果、桃子、苹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D.学校运动会上,典典在长跑比赛中喜获金牌,为班级争了光。
三、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搅和”的解释,给下列句中加点的“搅和”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 ( )
2.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 )
四、同音字填空。(6分)
【zhānɡ】 文( ) ( )贴 表( )
【qī】 ( )息 ( )负 ( )待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
万( )更新 万不得( ) ( )然不同
独出心(_____) 悬灯( )彩 无( )顾及
1.前两个词语都包含“万”字,我也能写一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
2.我能写出与画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
3.选词填空。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处处____________,呈现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热闹”的不同意思造句。
(1)(景象)繁盛活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东杰布成为藏戏的第一个开山鼻祖。(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日积月累。(7分)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1.补充词句。(3分)
2.这是一首劝诫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这首诗中的“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了年老时再后悔,到那时已是于事无补。(2分)
3.下列句子与《长歌行》表达的主题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八、课文回顾。(5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念之情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了这一点。
【阅读与鉴赏】
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一直是一个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2008年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毅然写下绝笔诗《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河,以身殉国。沿江百姓听闻消息后,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随着屈原影响力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代表性的说法是端午节来源于古人五月初五避疫驱邪的习俗。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而且时逢“重五”。仲夏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人们需要“避疫驱邪”。因此,旧时人们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形成了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挂平安符,喝雄黄酒,挂香囊,拴五色丝线等避疫驱邪的特殊习俗。
材料二:描写端午的诗
端午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材料三:
某地2022年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安排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龙舟竞渡 海内外代表队龙舟竞速赛 9:00~15:30 南湖
屈子庙会 民俗展示巡演,文化体验 9:00~22:00 月湖老街
包粽大赛 中外友人、市民、专业人员分组比赛 10:00~12:00 中关村广场一楼
1.材料一主要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材料二的诗中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端午节民俗。(2分)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2分)
(1)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它来源于古人五月初五避疫驱邪的习俗。( )
(2)端午包粽子的习俗,源自人们为了不让鱼虾蚕食投江殉国的屈原的身体而将粽子投入江中。( )
(3)端午节那天,为了参加民俗文化节活动中的包粽大赛, 赵楷在中午12点要赶到中关村广场一楼。( )
(4)端午节那天,为了参加民俗文化节活动中的“屈子庙会”,赵楷当天晚上10点必须赶到南湖。( )
十、课内阅读。(9分)
【文段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文段二】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这两个文段都是写腊八粥的,文段一侧重介绍了腊八粥的( ),文段二侧重渲染了腊八粥的( )(2分)
A.受欢迎程度 B.食材和功能 C.熬煮过程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5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一句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一句从视觉和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一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了老北京俗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12分)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小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为起点,税关前为终点,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的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面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地把锣鼓敲打起来,为桨手调整下桨节拍。一船的快慢得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的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的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每当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庆祝胜利的500响鞭炮。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说明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时的___________。(3分)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面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了端午节这天茶峒的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_的习俗。(2分)
4.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意与表达】
十二、习作。(25分)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在你的印象中,你的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深入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彩绘 鞭炮 沸腾 乌鸦 资格 彼此 褐色 感觉
二、1.C 2.D 3.C 4.D
三、1.② 2.①
四、章 张 彰 栖 欺 期
五、象 已 截 裁 结 暇
良辰美景 乐此不疲 离乡背井
1.示例:万无一失 2.独具匠心
3.悬灯结彩 万象更新
六、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了。
2.示例:(1)快过年了,街上好热闹啊!
(2)明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叫我邀请同学到家里来热闹一下。
3.唐东杰布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七、1.阳春布德泽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2.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C
八、1.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1.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两种说法
2.示例:挂艾蒿、喝雄黄酒
3.(1)× (2)√ (3)× (4)×
十、1.B A
2.(1)腊八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粥食材丰富的特点
(2)嗅觉 腊八粥对人们的吸引力大
3.这样写富有民俗色彩,表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并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
十一、1.多 广 盛况
2.(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因为要指挥船只,所以用“摇摆”形容带头人的动作不恰当。
3.穿新衣 吃鱼吃肉 赛龙舟 赛龙舟
4.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
十二、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