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木箱重G=600 N,小宇用F=20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大到240N时,此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为( )
A.600 N B.200 N
C.240 N D.大于200N小于240N
2.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木块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C.F甲3.如图是一叠试卷,小明发现抽出数学试卷比抽出科学试卷要困难一些。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科学试卷的惯性较小,较易抽出
B.数学试卷的质量较大,较难抽出
C.科学试卷的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较易抽出
D.数学试卷受到压力大,摩擦力大,较难抽出
4.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5.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6.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A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木块A 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 A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A、B、C三个物体,物体A、B放在物体C上,水平力F作用于C,使A、B、C一起向左做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A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 B.C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
C.地面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 D.C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8.一个重为10N的半球体,沿竖直方向被切成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紧贴墙壁保持静止状态,如图,A、B所受力的情况为( )
A.A,B之间没有压力
B.A,B之间没有摩擦力
C.A受到B给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
D.A受到墙壁给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
9.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乙木块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个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
A.甲为零,乙受到向右的15 N的摩擦力
B.甲、乙都受到向右15 N的摩擦力
C.甲、乙都受到向左15 N的摩擦力
D.甲、乙均受力15 N,甲受向右的摩擦力,乙受向左的摩擦力
10.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木块所受摩擦力
B.木块的速度越快,木块所受摩擦力越大
C.若在木块上放砝码,同样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若在木板上铺毛巾,同样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1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直线方向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由表可知( )
实验次数 木块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静止 0.3
2 静止 0.4
3 加速直线运动 0.7
4 匀速直线运动 0.5
5 减速直线运动 0..3
A.第1、5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第2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第5次的
C.第1、2两次实验中,拉力均小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D.第3、4、5三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12.小明利用相同的铁块和木板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铁块或木板,速度大小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中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A.f113.某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
B.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打开,在手和瓶盖之间垫一层毛巾,是为了减小摩擦
C.雨天,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小
D.铅笔芯粉加入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
14.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 )
A.压力小,摩擦力小 B.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
C.推力大,摩擦力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小摩擦
15.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0~2s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0
B.2~6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N
C.8~10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2N
D.物体4s时所受摩擦力大于9s时所受摩擦力
16.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30牛
D.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牛
17.如图,a为水平输送带,b为倾斜输送带。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中的行李箱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a中的行李箱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b中的行李箱受到斜向上的摩擦力
D.b中的行李箱受到斜向下的摩擦力
二、填空题
18.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 20 牛。
(1)如图甲所示,在小晨施加的 15 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 A、B 以 3 米/秒的速度在一粗糙程度相同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小晨对B 的推力为 牛。
(2)如图乙所示,小晨接着把 B 叠放在 A 正上面,用水平向右的力 F1 拉 A,使 A 和 B 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起以 1m/s 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小晨作用的拉力 F1 大小为 牛,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
19.如图甲所示的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拉物体,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0.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1=10牛,F2=6牛。则:
(1)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2)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为 。
2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F作用如图甲所示;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体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则:
(1)物体在第4秒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2)第10秒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3)物体第16秒末撤去力F,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如何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
22.学校在运动会上要举行拔河比赛,某班级组队时,同学们陷入了不同意见之中,请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帮体育委员解决问题。
探究真知: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 运动,这样做可以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说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 (填“增大”或“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 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
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上选体重 (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脚穿 (填“甲”“乙”或“丙”)种鞋。
23.某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重力两个因素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氢气充气机(可给氢气球充气)、台式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白纸、金属盒、细线若干
[实验步骤]
实验1: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如图1),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2: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如图2),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3:再往金属盒里注入适量的沙子,用氢气充气机往氢气球中充气, ,在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相关数据。
实验次数 金属盒总重力G/N 台式测力计示数F1/N 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1 4.8 4.8 1.8
2 4.8 3.2 1.2
3 6.4
[实验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1)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2)实验2中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 (选填“金属盒对纸的压力”或“金属盒的重力”)的大小。
(3)请完善实验3步骤: 。
24.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示意图。
(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运动时,弹簧被拉长,这说明 (答出一点即可)。(2)如图甲、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研究的影响因素 是 。
(3)用同一装置重复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某时刻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4)为解决(3)中的问题,将实验装置改进如图丁。实验时,拉着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即使木板不作匀速直线运动,也不影响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5.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前3秒弹簧秤示数始终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两段图像。
(1)根据图乙分析,物体在BC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静止”、“加速”、“减速”或“匀速”)
(2)在AB段,物体受到弹簧秤的拉力为________牛?
(3)在BC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牛?
(4)求物体在AB段的运动速度?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F=200N。当推力增大到240N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200N,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三幅图中,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而甲和乙的压力相等,那么摩擦力f甲=f乙。 丙的压力大于乙,则摩擦力f丙>f乙。 则摩擦力f甲=f乙3.D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科学试卷在上,而数学试卷在下,则数学试卷受到的压力较大,则数学试卷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自然不易抽出,故D正确,而A、B错误;
科学试卷和数学试卷材料相同,则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故C错误。 故选D。
4.B
【解析】乙图,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D错误;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B正确;
甲图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且f=F,C错误。故答案为:B
5.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小红肯定受到重力和扶梯对她的支持力,此时二者平衡。由于她和扶梯保持相互静止状态,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她不会受到摩擦力,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即木块A是静止的,故B错误;
木块A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者的方向相反,因为拉力水平向右,所以摩擦力水平向左,故A正确;
当速度变大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则谈话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 木块和木板之间相对滑动,则受到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A、B、C三个物体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三者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即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那么A、B、C三者之间不存在摩擦力,故A、B、D错误;
C相对地面向左运动,那么地面对C产生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故C正确。 故选C。
8.D
【解析】以B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因为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B的重力与A给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并且摩擦力等于重力,即5N。
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会对A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B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N,方向竖直向下。ABC不符合题意。
把半球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墙壁之间的摩擦为10N,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将甲和乙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到向右的拉力F和向左的细绳上的拉力F拉;因为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细绳上的拉力;
对甲进行分析,甲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细绳上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因此乙对甲的摩擦力为15N,方向向右;
对乙进行分析,乙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受到甲对乙的摩擦力和拉力F相互平衡,因此甲对乙的摩擦力是15N,方向向左。 故选D。
10.C
【解析】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处于平衡状态,即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二者大小相等,故A错误;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若在木块上放砝码,则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增大,则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故C正确;
若在木板上铺毛巾,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化,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因此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在第1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0.3N。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拉力0.5N。在第5次实验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0.5N,故A错误;
在第2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即f=0.4N,在第5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0.5N,故B错误;
第1、2两次实验中,拉力均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故C错误;
在第3、4、5实验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都是0.5N,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实验甲和乙比较可知,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压力大于甲,因此摩擦力f113.B
【解析】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小摩擦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打开,在手和瓶盖之间垫一层毛巾,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雨天,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铅笔芯粉加入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小摩擦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B
【解析】左图中,物体与地面之间为滑动摩擦力,推动时吃力,说明滑动摩擦力较大;右图中,物体与地面之间为滚动摩擦力,推动时很轻松,说明滚动摩擦力较小,那么得到: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C
【解析】根据丙图可知,在0~2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为零,即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故A错误; 根据丙图可知,6~8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在2~6s内,和8~10s内,物体分别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即仍为2N,故B错误,C正确; 物体4s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9s时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C。
16.B
【解析】物块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F=10N;由于拉力向右,所以摩擦力向左,故B正确,A错误;
物块在BC段不受拉力,只受摩擦力,因为它向右运动,所以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还是水平向左。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还是10N,故C、D错误。 故选B。
17.C
【解析】水平传送带上的a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关系,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不受摩擦力,故A、B错误; 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b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会受到斜向上的摩擦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8.(1)7.5;0(2)15;0
【解析】(1)将A和B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和等于推力15N;因为两个物体重力相等,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摩擦力相等,那么B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总摩擦力的一半,即:15N÷2=7.5N。由于小晨与B没有相互接触,所以小晨对B的推力为0N。
(2)将两个物体叠放后,总重力不变,即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还是15N;因为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还是等于摩擦力15N。因为B和A保持相对静止,所以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N。
19.2;4
【解析】(1)根据丙图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F=2N; (2)根据丙图可知,当4~6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F=4N。当t=3s时,它做加速运动,由于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还是4N。
20.(1)10(2)向左
【解析】(1)物体A在水平方向做元素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拉力F1与摩擦力f相互平衡,因此f=F1=10N; (2)将A和B看作一个整体,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10N,水平向左的拉力F2=6N,那么合力为:10N-6N=4N,且方向向右。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肯定与它相互平衡,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
21.(1)2(2)4(3)作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来
【解析】(1)第4s时,根据乙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是2N;根据丙图可知,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即f=F=2N;
(2)根据丙图可知,在12s~18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距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这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4N,那么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N。第10s时,物体受到拉力6N,由于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即f=4N。
(3)物体第16秒末撤去力F,这时它只受向后的摩擦力,即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它将做减速运动,直到停下来
三、实验探究题
22.匀速直线;二力平衡;增大;增大压力;大;甲
【解析】探究真知: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说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
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上选体重大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脚穿甲种鞋。
23.(1)不需要(2)金属盒对纸的压力(3)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F1)与步骤1中的示数(4.8N)相等或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F1)与步骤2中的示数(3.2N)相等
【解析】(1)实验中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2)实验2中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金属盒对纸的压力的大小。
(3)实验3的步骤为: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F1)与步骤1中的示数(4.8N)相等或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F1)与步骤2中的示数(3.2N)相等。
24.(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给分)
(2)压力(3)2.2(4)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作用(答摩擦的影响因素不变也给分)
【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运动时,弹簧被拉长,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比较甲和乙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但是压力大小不同,则这时研究的影响因素为压力。
(3)根据甲图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2N。根据丙图可知,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2.2N。
(4)实验时,拉着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即使木板不作匀速直线运动,也不影响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原因是: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作用。(影响摩擦的因素不变)
四、解答题
25.(1)减速
(2)2.2
(3)解: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f=F=2.2N
物体在BC段做减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所以,在BC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2N
(4)解:v= =4cm/s
答:物体在AB段的运动速度为4cm/s。
【解析】(1)根据乙图,分析BC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图片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3)根据图乙可知,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分析摩擦力是否改变即可。
(4)根据公式计算物体在AB段的速度。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BC段的图像逐渐向横轴方向偏转,则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短,因此物体在BC段处于减速状态。
(2)根据甲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物体在AB段受到的拉力为2.2N。
(3)根据乙图可知,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则摩擦力f=F=2.2N;
物体在BC段做减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所以,在BC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2N。
(4)根据乙图可知,物体在3s内前进12m,则物体的速度为: 。
3.6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