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声声慢·寻寻觅觅
— —作者:李清照
教学目标
壹
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贰
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叁
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体味词中的“愁”情。
熟读全文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文解释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全文解释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思考探究
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感情?
愁
研读探讨
线索指引:
A:哪句话奠定了“愁”的感情基调?
B:缘何生愁:李清照究竟为何而愁?
C:怎样入愁: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
情感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情感基调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字叠词者。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张端义
怎么写愁
叠词的作用: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2. 起强调作用。(结合诗文)
李诗用叠词,清新自然,内容情感极其深沉。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作品集《漱玉集》。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词人生平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诗词赏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词赏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怎么写愁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运用
直抒胸臆
二、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怎么入愁
意象
秋风:渲染愁情
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淡酒:象征愁情
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大雁:象征愁情
诗句: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
怎么入愁
黄花:喻指女子的容颜
诗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梧桐:引发愁情
细雨:象征愁情
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怎么入愁
意境
冷清、凄婉、愁苦之境
情感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感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缘何生愁
愁
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沦落之苦
总结全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运用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
秋风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首
尾
呼
应
直抒胸臆
本文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