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17: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宋】叶绍翁
夜书所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01
课文导入
初读课文
再读课文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作业布置
02
03
04
05
06
CONTENTS
目录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3.通过对古诗学习,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重点)
学习目标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观看下面的图片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文学家,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初读课文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我会认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亻
组词:促进、急促、局促不安
造句:与生人面谈时他总是局促不安。
写字技巧:“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竖画对准“口”的正中,横宜短,捺画收笔比撇画略低。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shēn

我会认
结构:左右
音序:S
部首:氵
组词:高深、深刻、深浅
造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写字技巧:“氵”上两点短小, 中点偏左, 提画直斜有力。“罙”宽窄适中撒点稍小, 竖要正直, 撒捺舒展, 对称, 收笔高于竖画。
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2)“所见”是什么意思?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称作“客”?动客情 又是什么呢?
1.“客”指诗人自己。
2.因为他身在异乡。
4.“客情”即:在外做客时产生的思乡之情。
3.“动”即:牵动。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诗人独自在冷冷清清的夜里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孤独
寂寞
郁闷
思乡
苦涩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不能。
料想、想象。
思考:“知”字是什么意思?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作者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抒发了思乡之情。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旅客思乡之情。
晚上写。
风声。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词义理解
知识巩固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的温馨美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课文小结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篱笆下的一盏灯。
2.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1.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看到了什么?
有两个孩子在逗蛐蛐。
3.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
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逗蛐蛐。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近处
夜书所见
思乡怀亲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作业布置
课文导入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课文小结
再读课文
初读课文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1.背诵课文并默写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