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核舟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08: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核舟记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罔不(wǎng) 器皿(mǐn) 贻(yí) 篆章(zhuàn)
B.衣褶(zhě) 袒露(tǎn) 黍(shù) 峨冠(guàn)
C.船楫(qí) 箬篷(ruò) 糁(sǎn) 弥勒(lè)
D.矫首(jiǎo) 壬戌(shù) 髯(rán) 椎髻(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高可二黍许(可以)
B.雕栏相望焉(向远处看) 矫首昂视(举)
C.水波不兴(起)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鲁直现左足。 B.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珠可历历数也。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下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严密,比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的“约”“有奇”“可”“许”,就体现了这一点。
B.船头三人,先从中间戴高帽子、留长胡须的东坡写起,而不从左边的鲁直写起,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是因为东坡形象高大伟岸。
C.舟子神情各异,一个悠闲自在,呼应了前文提到的“泛舟”主题。但是另一个神情专注严肃,显得凝重,和“泛舟”主题不符。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具体的数字,统计出核舟所刻东西之多,用料之小,是为了充分说明核舟的特别和雕刻家构思的奇怪。
8.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发现。
材料一 核雕工艺,盛于明代。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不喜读书,好木工手艺,他亲自操刀雕刻的“五鬼闹判”,属上乘之作。上行下效,明代核雕技艺风靡一时。
材料二 核雕的难度非同寻常,果核质地坚硬,表面纹理凹凸不平,天然形成的纹路变化无常,而且果核的横截面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空眼。所以在果核上施展雕刻技艺颇为不易。
材料三 据调查,目前国内从事核雕工作的人很少,原因有二:一是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效果;二是经济价值不高。一件好的作品,光是选材就不容易,大量创作就更不容易。耗时长,创作难,制成后贱卖舍不得,高价卖又无人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核雕工作。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曰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C.其船背稍夷 夷:平。
D.尝贻余核舟一 贻:遗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B.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C.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 D.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艺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C.作者最为详细地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
D.介绍船尾部分,通过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来刻画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愉悦的气氛。
5.文末写道:“嘻,技亦灵怪矣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雕刻者技艺“灵怪”在哪里。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子瞻①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③,涧谷深密。中有浮图④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⑤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瞻:苏轼。②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③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④浮图:指佛寺。⑤幅巾:不着冠,但以幅巾束首。裹幅巾者不着冠,以示洒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___________________
(3)扫叶席草 席:___________________
(4)意适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D.好客而喜游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子 瞻 杖 策 载 酒 乘 渔 舟 乱 流 而 南。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甲]文具体交代核舟左右小窗所雕刻的文字,是为了暗示核舟的主题“ _________ ”,从中也可以看出核舟雕刻者精妙的艺术匠心。
(2)[甲][乙]两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活,都表现出了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素养培育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中国制造”的足迹出现在世界各地,屡创佳绩。在肯尼亚的边远地区,四达时代“万村通”工程为村民们带去数字电视的便利;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作为奥运会器材供应商的泰山体育集团提供了近万件运动器材;在多哥洛美港集装箱码头,中国制造的巨型吊车夜以继日地调配货物 从智能手机到家电,从铁路到大桥,“中国制造”正在以日益提升的实力获得海外的接受和认可。
材料二
1.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认真观察材料二的漫画,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漫画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A [解析]B项,“黍”应读“shǔ”,“冠”应读“guān”;C项,“楫”应读“jí”;D项,“戌”应读“xū”。
2.D [解析]A项,“可”译为“大约”;B项,“望”译为“对着”;C项,“绝”译为“极”。
3.D [解析]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B [解析]B项,“衡”同“横”。
5.D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项,“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B项,“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C项,“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故选D。
6.B [解析]“为”在这里表判断,B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判断句。
7.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之所以从东坡写起,是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C项,另一个舟子神情肃穆,是因为在专注地听茶声,刻画了舟子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也符合“泛舟”主题。D项,统计出核舟所刻东西之多,用料之小,是为了充分说明核舟的精巧,雕刻家技艺的精湛。故选A。
8.①明代核雕技艺风靡一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明熹宗朱由校好木工手艺。②核雕的难度非同寻常,在果核上施展技艺颇为不易。③目前国内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核雕工作的原因:一是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效果;二是经济价值不高。
阅读理解
一、1.D [解析]D项,“贻”是“赠”的意思。
2.A [解析]A项中的“其”均译为“那”;B项中的“可”分别译为“大约/可以”;C项中的“为”分别译为“是/对、向”;D项中的“以”分别译为“用/因为”。故选A。
3.(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2)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4.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项,“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错误,应是“写舟子的神态和动作”,如“若啸呼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是对舟子的神态描写。故选D。
5.示例:在“长不盈寸”的桃核上,刻了“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且因势象形,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构思精巧,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如雕栏上的对联、船头人物的姿势和神态、舟子的动作,都雕刻得生动如见,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洢观察之细。
二、1.(1)赠。(2)类似。(3)以 为席。(4)同“返”,返回。
2.C [解析]A、B、D三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并列;C项中的“而”为连词,表转折。故选C。
3.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杖策载酒”和“乘渔舟”的主语都是“子瞻”,两个句子主谓宾齐全,各自构成完整的句子,故应在“载酒”和“渔舟”后断开。
4.(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5.(1)大苏泛赤壁 (2)随遇而安(或:闲适旷达)、寄情山水[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主题、人物的理解能力。(2)[甲]文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手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的胸襟。[乙]文写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游西山。苏轼与客游玩西山的一段文字,着墨不多,却能从服饰、神态、动作等方面,真切地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来。“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表现了苏轼随意自在、徜徉于大自然的旷达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两文都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或:闲适旷达)、寄情山水的情怀。
[参考译文]
[乙]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但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寺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看不见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相互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筋疲力尽了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斟酒饮酒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畅时,竟忘记了回去,常常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素养培育
1.示例:“中国制造”的足迹出现在世界各地,屡创佳绩(或:“中国制造”获得海外的认可和接受)
2.将“接受”和“认可”调换位置。
3.内容:一名衣服上写有“中国企业”的工匠,正在用一块写有“质量”的木块修补一只写着“中国制造”的木桶,工匠身后是工具和木料。寓意:严把质量关,“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有竞争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