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20: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在技巧方面,大量使用象征、比喻、借代、暗示、渲染等手法,常常使作品显得玄奥诡秘,变幻莫测,甚至隐晦艰涩.
结构上多采取“戏中戏”手法,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具有多层次特点;有时也突破时间顺序,采用意识流手法,使情节颠倒、跳跃,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
1、了解“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了解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背景: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马尔克斯正是描写以死亡为背景的种种生活,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内容: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手法: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大胆借鉴象征、极度夸张、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各种表现技巧。
3、了解《百年孤独》
人物关系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
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过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临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4、前情回顾
①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
②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结合学习提示厘清人物关系。
③梳理行文结构,概括层意。
自读课文:
任务1——圈画出选文中出现的十个人物,结合学习提示,按代际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丽贝卡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奥雷里亚诺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梅尔基亚德斯
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
第一代
第二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人物关系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老人
布恩迪亚朋友
阿玛兰妲
丽贝卡
布恩迪亚长子
布恩迪亚次子
小女儿
养女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
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
印加王后裔
普鲁邓希奥 阿基拉尔
被布恩迪亚杀死的邻居
序幕(第1-2段) :马孔多镇的变化,布恩迪亚家族。
开端(第3-6段) :丽贝卡到来。
发展(第7段) :丽贝卡吃土症。
高潮(第8-12段):失眠症席卷全镇。
结局(第13-14段):应对失忆症。
任务2——标记段落序号,梳理行文结构,概括层意。
任务3: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最能代表节选内容的一句话。
马孔多变了样--------开宗明义
在课文中圈画梳理马孔多发生的各种变化
客观环境变化、人物变化
以前的马孔多 现在的马孔多
繁华的城镇
手工作坊和店铺,永久商道
阿拉伯人的玻璃珠琏
新落户居民
吉普赛人带来大型赌场
统一校时、同一华尔兹乐曲的音乐钟
巴旦杏
任务3、文章开篇写“马孔多变了样”,请结合文办简要概括马孔多小镇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土地肥美、僻静的小村落
金刚鹦鹉
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
金合欢
玻璃珠琏
金刚鹦鹉
巴旦杏树
金合欢树
走江湖的吉普赛人又来了。D1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
以前的马孔多 现在的马孔多
土地肥美、僻静的小村落 繁华的城镇
手工作坊和店铺,永久商道
金刚鹦鹉 阿拉伯人的玻璃珠琏
新落户居民
吉普赛人带来大型赌场
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 统一校时、同一华尔兹乐曲的音乐钟
金合欢 巴旦杏
闭塞落后,质朴多彩的
原始村落文明
先进发达,复杂统一的
世界商业文明
任务3、文章开篇写“马孔多变了样”,马孔多小镇发生了哪些变化?
客观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客观环境的变化象征着一个封闭原始的文明正在被现代文明一点点打破。
马孔多镇上的人们 以前 现在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拉苏尔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任务3、文章开篇写“马孔多变了样”,马孔多小镇发生了哪些变化?
沉迷炼金术
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统一校准木钟
种植巴旦木代替金合欢
在菜园里累得直不起腰
一心扩展家业
到处跟着父亲游玩
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思考: 当这些“先进发达,复杂统一的世界商业文明”以其强势的步伐不可阻挡的开进闭塞原始的马孔多村时,人们是怎样的态度?
布恩迪亚——
悠远的智慧和奇神奇的发明
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门永远敞开
乌尔苏拉——
失去找儿子的唯一线索
镇上拒绝吉普赛人安营扎寨
不许踏上这片土地
任务4、
作为外来人员的“丽贝卡”有哪些主要的“魔幻”行为?
这些“魔幻”行为你会用怎样的客观、科学眼光来分析其原因?
而布恩迪亚一家及镇上的人对“魔幻”行为是什么态度?
折射了怎样的“现实”?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丽贝卡“魔幻”行为 今日科学解谜   布恩迪亚家人或 镇上人态度 最终结果 映射的“现实”



食土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
失眠症:
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像猫眼一样发光
失忆症:
淡忘童年,事物名称,自我,没有过往的白痴。
她顶多只有十一岁,是跟一些皮货商从马诺尔村来的,经历了艰苦的旅程……这姑娘的全部行李是一只小衣箱、一把画着鲜艳花朵的木制小摇椅以及一个帆布袋;袋子里老是发出“咔嚓、咔嚓、咔嚓”的响声——那儿装的是她父母的骨殖┈┈然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记不得这样的亲戚,也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从来到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坐在摇椅上吮手指,一双受惊的大眼睛打量着所有人,不曾流露出能听懂别人提问的迹象。她穿着已显破旧的黑色斜纹布衣裳,脚上是漆皮脱落的短靴。头发拢到耳后,用黑带子束住两个发髻。披肩上的图案沁染汗渍已无法辨认,一颗食肉动物的犬牙配上铜托系在右手腕上当作抵抗“邪眼”的护身符。青绿色的皮肤,圆滚紧绷如一面鼓的肚子,都显示出她体弱多病、忍饥挨饿的历史甚至要比自身的年龄更久远,然而食物端上来的时候,她却任凭盘子搁在腿上尝也不尝。大家几乎要相信她是个聋哑儿,直到印第安人用他们的语言问她要不要喝点儿水的时候,她才眼神一动仿佛认出了他们,点了点头。
思考:丽贝卡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身处遥远陌生环境,且体弱多病、忍饥挨饿,孤苦无依、颠沛流离,惊恐不安,语言不通的十一岁孤女
身处遥远陌生环境,且体弱多病、忍饥挨饿,孤苦无依、颠沛流离,惊恐不安,语言不通的十一岁孤女
丽贝卡“魔幻”行为 今日科学解谜   布恩迪亚家人或 镇上人态度 最终结果 映射的“现实”



食土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
失眠症:
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像猫眼一样发光
失忆症:
淡忘童年,事物名称,自我,没有过往的白痴。
缓解父母双亡、投靠陌生远亲的惊恐焦虑
逼喂大黄
皮带毒打
显示康复迹象
加入游戏
成为家庭新成员
对异己行为的强行扭转,愚昧无知,封闭自负的民众。
丽贝卡“魔幻”行为 今日科学解谜   布恩迪亚家人或 镇上人态度 最终结果 映射的“现实”



食土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
失眠症:
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像猫眼一样发光
失忆症:
淡忘童年,事物名称,自我,没有过往的白痴。
缓解父母双亡、投靠远亲的恐慌不安
食土症的转移,孤独恐惧在被强行压制后的进一步升级。
长期失眠导致健忘,记忆力衰退
逼喂大黄
皮带毒打
布嘲笑为杜撰,
乌隔离孩子,
镇上人兴高采烈,夜以继日的工作、聊天
给每样事物贴标签、加解说,用词语维系现实。
显示康复迹象
加入游戏
成为家庭新成员
失眠侵入镇上,
马孔多被隔离
没有人为无用的睡眠而担忧。
一旦标签意义被遗忘,词语维系的现实将一去不返。
对异己行为的强行扭转,愚昧无知,封闭自负的民众。
现代商业文明入侵,原住民抛弃自己的传统,被洪流吞噬而不自知。
历史教育只是自欺欺人,原住民将成为遗忘历史、备受奴役的白痴。
“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布恩迪亚)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
“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
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
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
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
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魔幻的马孔多镇即现实的
马孔多的居民们在失眠病毒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的生活用品的名字都忘了。
作者以马孔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遗忘症,来象征世人中普遍存在的历史健忘症,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历史。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只有记住历史、总结历史,才能图谋民族的新生。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包含了他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和清醒的批判精神,他在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
18世纪末,结束西班牙300年的殖民统治。
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内战持续近70年。
美洲三大古文明之玛雅丛林文明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
现实背景
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 《百年孤独》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一史实,马尔克斯正是描写以死亡为背景的种种生活,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丽贝卡“魔幻”行为 今日科学解谜   布恩迪亚家人或镇上人态度 最终结果 映射的“现实” 今日中国民众
启示



食土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
失眠症:
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像猫眼一样发光
失忆症:
淡忘童年,事物名称,自我,没有过往的白痴。
缓解父母双亡、投靠远亲的恐慌不安
食土症的转移,孤独恐惧在被强行压制后的进一步升级。
长期失眠导致健忘,记忆力衰退
逼喂大黄
皮带毒打
迪嘲笑为杜撰,
乌隔离孩子,
镇上人兴高采烈,夜以继日的工作、聊天
给每样事物贴标签、加解说,用词语维系现实。
显示康复迹象
加入游戏
成为家庭新成员
失眠侵入镇上,
没有人为无用的睡眠而担忧。
一旦标签意义被遗忘,词语维系的现实将一去不返。
对异己行为的强行扭转,原始愚昧,封闭自负的民众。
世界商业文明入侵,原住民抛弃自己的传统,被洪流吞噬而不自知。
历史教育只是自欺欺人,原住民将成为遗忘历史、备受奴役的白痴。
丽贝卡“魔幻”行为 今日科学解谜   布恩迪亚家人或镇上人态度 最终结果 映射的“现实” 今日中国民众
启示



食土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
失眠症:
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像猫眼一样发光
失忆症:
淡忘童年,事物名称,自我,没有过往的白痴。
缓解父母双亡、投靠远亲的恐慌不安
食土症的转移,孤独恐惧在被强行压制后的进一步升级。
长期失眠导致健忘,记忆力衰退
逼喂大黄
皮带毒打
迪嘲笑为杜撰,
乌隔离孩子,
镇上人兴高采烈,夜以继日的工作、聊天
给每样事物贴标签、加解说,用词语维系现实。
显示康复迹象
加入游戏
成为家庭新成员
失眠侵入镇上,
没有人为无用的睡眠而担忧。
一旦标签意义被遗忘,词语维系的现实将一去不返。
对异己行为的强行扭转,原始愚昧,封闭自负的民众。
世界商业文明入侵,原住民抛弃自己的传统,被洪流吞噬而不自知。
历史教育只是自欺欺人,原住民将成为遗忘历史、备受奴役的白痴。
铭记历史、
弘扬传统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警惕文化侵略,也要看到差距,
主动的、选择性的吸收多元文化。
任务5:
小说为什么命名为“百年孤独”?
1、比较三个标题
《家》 《一百四十三年的孤独》 《百年孤独》
几乎是在写最后一页时想到的。到那时为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本书。我早就放弃《家》这个名字了。做出那个决定时,我做了一些计算,发现不止孤独了一百年,但把这本书叫作《一百四十三年的孤独》,听起来就会不对头。我弄成个整数。结果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定。
——马尔克斯
《家》——可以代表一个家族七代人的传奇历史,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寄托了情感与联接的。这与这个家族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似乎不够贴切,143年是个确数,与百年相比,后者的时间长度更加模糊,可以是一百年也可以是九百年,恰好可以营造出一种无限的漫长的孤独的蔓延感。
2、请结合文本,分析“孤独”的多重含义。
1、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外面偶尔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孤独的多重含义
第1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第一段:在吉卜赛人在马孔多扎营的问题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镇上的人们见解不同,有被孤立的趋势;
第二段:他在改建市镇中,种植巴旦杏树,但使树经久不衰的方法却秘不示人,多年后人们不知是谁人手植;
第九段:他不相信印第安女人比西塔西翁对“失眠症”的解释。他的认识和见解经常与大家不同。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原因:不被理解,天才式的孤独,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的极限,从而步入了他个人独享的神奇的,却无法传达的孤独的世界中。
乌尔苏拉:
(1)她是一位勤劳持家的主妇。
她“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的小鸡小鱼出门销售”,忙于买卖,用积攒起来的钱不断壮大家业。
(2)她是一位慈爱而严厉的母亲。
当她发现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时,用严厉的手段加以遏制,想尽办法使丽贝卡康复,并与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13)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母亲。
热心为患了失眠症的人们熬制各种草药服用。
乌尔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维持小说连贯性与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她的生命长度贯穿整个家族,是整个家族 唯一一个富有人情味与承担家庭责任的角色。因丈夫沉迷炼金术她独自一人一力支撑家族,想尽办法扭转家族命运,无疑是孤独的。虽然她看起来总是忙忙碌碌,但这样的生活才能掩藏内心的孤独。
小说为什么命名为“百年孤独”?
作品中的乌尔苏拉孤独吗?
孤独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阿玛兰妲(第2代)和阿尔卡迪奥(第3代):
还是孩子时,被母亲托付给印第安姐弟照顾,他俩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第2段)
第2代的丽贝卡:
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有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失眠症。
原因:心灵封闭、缺少沟通、怪异孤独、不被理解,导致爱的缺失,灵魂的极度痛苦。
第1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第2代奥雷里亚诺:
3、4、14段:热心于金银器工艺,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奔的实验室里;能预见丽贝卡将要到来;想出了抵御失忆的“标签”方法。
——聪明、富于想象力、有预见能力、执着于自己的喜好
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正好是哥伦比亚挣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前后。作品中孤独闭塞小镇马孔多就是现实中拉丁美洲的缩影。外来殖民者的入侵和掠夺使得原本安宁的拉美人民不知所措,与外界的接触让他们更为惶恐不安,从心理层面陷入孤独的阴影中。孤独与闭塞成为了民族发展的障碍。
马孔多是孤独的
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家族成员是孤独的
拉丁美洲是孤独的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陷入家族循环式“孤独”。
马孔多小镇:封闭幽静——外来文明入侵——混乱堕落——消亡。
孤独造成封闭保守、愚昧落后,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其它一些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堵路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主题归纳
本课节选的这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抉择点——这个偏远、闭塞而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巨大冲击。作者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拉丁美洲大陆的历史。
学习任务6:把握小说写作特色
1. 叙事特点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
叙事者从在叙事时间上带有模糊性的“现在”出发,陈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发生的事又指向遥远的“过去”,这个循环往复的时间结构使人物的命运与时间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称,《百年孤独》构思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他都不知道怎么写第一句话。毫无疑问,构思一部小说的开头特别需要勇气。马尔克斯的勇气,是给了一个时非其时、地非其地的新解。他站在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同时拢住了过去与未来,一尾鱼一样灵巧地游进了时空宇宙,让叙述获得了新的自由。
经典开篇:
这是什么时态
仅仅40多个字、一句话,表达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空概念,这种时空概念构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一个不确定的现在,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是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跨时空叙事”打破了传统的线型叙事时间,而将现在、过去和将来三个时间层面立体地交错安排。 作者自由穿梭于时间的长河之中,使小说带上了沉重的历史感,又有一种迷离恍惚的时间循环意识。
作者以“现在”的态度回顾 “过去”,展望 “未来”。
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样的开头在往后的文坛中,不断地被众多中国作家所模仿。
陈忠实《白鹿原》开篇:“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莫言《红高粱》开篇:“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莫言《檀香刑》:“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
余华《难逃劫数》:“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
2、艺 术 手 法 探 究
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用魔幻的、离奇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体现、暗示现实生活。
再次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
首先,这种“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拉丁美洲本土色彩。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其次,这种“魔幻”性还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诸多表现手法的影响。由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受教育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西方现代主义手法,采取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度,并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魔幻”只是手法,
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3-5段,奥雷里亚诺可以预感到尚未发生的事情。
6-7段,丽贝卡的帆布口袋里裴着她父母的骨殖,“一刻不停地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她可以吃土而活下来。
8-14段,“失眠症”出现,疫病传染到整个村镇,失眠后导致遗忘。
12段,“失眠症”出现后,梦幻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这些情节都具有离奇怪诞和超现实的特色,现实与幻象交织在一起,带有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1)课文节选部分有魔幻离奇的成分吗?
①情节离奇怪诞。+分析 (情节)
②人物具有超能力,超现实的特色。 +分析 (人物)
③有隐喻意义,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分析 (表现手法)
若其他文本中有“④环境(场景)不合常理。+分析”,那么也可以加上。
(2)课文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的?
如何在虚构中体现真实?
(1)取材真实:故事的情节有现实依据。
(2)场景真实:虚构的环境有现实环境方面的真实。
(3)人物真实。
(4)心理(情感)真实。
(5)细节真实:细节描写真实具体,与现实没有违和。
(6)逻辑合理:人物的思维、情节的推进符合生活中的基本逻辑。
(7)使用第一人称也能增加真实感。
(2)课文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的?
取材真实:故事的情节有现实依据。
逻辑合理:人物的思维、情节的推进符合生活中的基本逻辑。
人物真实。
心理(情感)真实。
细节真实☆:细节描写真实具体,与现实没有违和。
场景真实:虚构的环境有现实环境方面的真实。
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生活(表现心灵的真实)。
使用第一人称也能增加真实感。
情节
人物
环境
读者
主题
细节
(2)课文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的?
①故事的情节有现实依据。比如,丽贝卡失去父母后被布恩迪亚收养的情节很有可能在现实中发生。(情节)
②细节描写真实具体,与现实没有违和。比如,在马孔多小镇上的人们发现记忆衰退后选择贴标签的方式记住物品,真实生活中也存在。(细节)
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生活(表现心灵的真实)。比如,小镇上失眠症带来了失忆,象征着拉丁美洲人民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遗忘历史。(主题)
(3)课文是如何体现“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
①魔幻是对现实的想象和夸张。文中情节离奇怪诞/人物具有超现实的能力/…… + 具体阐释。
②魔幻立足于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 + 具体阐释。 (象征、隐喻义)
如《一遍过》p106 T4
拓展练习【2018年全国3卷】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5.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拓展练习【2018年全国3卷】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案,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 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 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6.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有人评价《百年孤独》“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请谈谈你的理解。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未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有人评价《百年孤独》“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请谈谈你的理解。
(3)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有人评价《百年孤独》“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请谈谈你的理解。
3、象征
象征意义
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他们正在逐渐麻木的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①乌尔苏拉的一位姑妈嫁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一位叔父,生出的儿子就长有一条猪尾巴。
布恩迪亚家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后来阿玛兰姐·乌尔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
小说中交代,这是布恩迪亚家族因近亲结婚而带来的遗传病,产下的婴儿可能会长猪尾巴。
乌尔苏拉“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结合你对全书有关章节的了解,谈一谈“猪尾巴”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
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带尾巴的小孩总让我们想到返祖。返祖意味着倒退、落后、原始状态。
马孔多人显然处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和发展的规律,不懂得什么是文明,不懂得社会的发展必须杜绝乱伦情结、近亲结婚。
“猪尾巴”的描写象征了拉美人生活中愚昧的一面。从第一代猪尾儿的出现,他们意识到了恐慌,但他们没有总结原因,没有改进,没有进步,历史依然继续上演,直到布恩迪亚家族最后一代猪尾儿的出现,这如同是一个圆圈,又回到了第一代的状态,历史似乎是打了一个转,又回到原地,历史是没有进步的,是停滞不前的,人民依然如故。
拓展一:
比较本小说与卡夫卡的《变形记》在表现生活方面有怎样的异同。
同:都运用 了营造荒诞情节的方式描述故事。
异:卡夫卡的《变形记》是现代派作品,以格里高尔变甲虫的故事反映了世态炎凉,用荒诞情节折射了现实的冷漠无情。
《百年孤独》则是在现实描述中插入"魔幻"情节,有亦真亦幻的效果。马尔克斯称卡夫卡让他发现了"文学还存在着多种别的可能性",可见他深受卡夫卡的影响。
拓展二∶同样是讲故事,本小说与《复活》的讲述方式相同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感受。
《复活》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交流、交往,作品中的人物走到了读者面前活动,动态感更强,作者好像一个摄影者,读者更多是在通过阅读来“观看”,从而了解故事; 而本文更多是旁观者角“全知全能”的讲述视角,作品中的人物行动、心理全在讲述者掌握之中,作者好像一个解说员,读者是在通过阅读来“听讲”。
一个是人物来演,一个是从旁叙述;一个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一个是现代派风格的体现,这是两种不同的讲述方式。由此,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也感知了小说不同的写作方式。
拓展练习【2018年全国3卷】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5.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