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预习检测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预习检测卷(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11:34: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9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①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⑤锯中截而入?”遂⑥依而截之。
【注释】①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②计:办法③俄: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⑤以:用。 ⑥遂:于是,就。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②亦不可入    
③俄有老父至    
④遂依而截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物,鲁人和老父,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作简单评价。    
2.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 yù)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 shū)    为汝多知乎?”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游历,游学。)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到。)
C.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
D.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3)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请用“_____”画出来。
3.阅读小古文,完成后面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①,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行于郊衡④,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⑦。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薛谭、秦青:古代传说中秦国的两名善歌的人。讴:唱歌。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郊衡:郊外的大路。⑤抚节:按着节拍。⑥遏:阻止。⑦行云:飘浮的云。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谓尽之(认为)
B.遂辞归(告别)
C.薛谭乃谢求反(道谢)
(2)读文中画“_____”线句子,结合注释,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3)下列对这篇文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自谓尽之”。
B.薛谭头脑不清晰,缺乏艺术鉴赏力。
C.“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秦青唱歌技术的高超,艺术境界的高深。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薛谭是秦青的老师,他的歌声很动听。    
②秦青用唱歌的方式为薛谭送别,是因为他很伤心。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4.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1)将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在横线里写出两个“为”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猜一猜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诲:   
至:   
俱:   
为:   
5.小古文阅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2)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②欲以清热也清    
(3)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6.阅读理解
吴起①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②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④其能服三军欤(yuú)?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止:留住。③俟:等待。④宜:应该。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昔吴起出    
②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2)下列句子中,能具体表现吴起守信的句子是    (多选)
A.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B.起曰:“待公而食。
C.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D.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4)读短文,你觉得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学习生活,你得到什么启发?   
7.小古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①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②凸者为丘凹者为壑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清]沈复《童趣》(有删节)
注释:①藐(miáo)小:微小。①土砾 (lì):小石,碎石。③壑(hì):山沟。④虾蟆:通“蛤蟆”。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请照样子用“/”画出其余4处。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读最后一段,想一想发生了哪些事?“我”的情绪变化如何?填一填。
看见两虫相斗→兴正浓→   →   →神定→   
8.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拾捡;②掷,丢弃;③尝,曾经;④同席,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⑤乘轩冕:乘车。
(1)写出句子大意。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1)   
2)   
(3)管宁割席分坐,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过中不至。    
②元方入门不顾。    
(2)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3)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9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哉具体语句中理解字词的意思。①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故“执”的意思是拿。②亦不可入:也不能进入城门。故“亦”的意思是也。③俄有老父至: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故“至”的意思是到。④遂依而截之: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故“之”的意思是长竿。
(2)考察了翻译句子。何:为什么。以:用。截:截断。句意: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人物的行为、语言和相关事件等评价其性格、品质。文中的“执长竿入城门者”拿着一根长竿入城门,竖着拿横着拿都不能成功进去,之后就想不出办法了,由此可见,“执长竿入城门者”遇事不会动脑筋,不懂得变通,是愚蠢的人。文中的“老父”为“执长竿入城门者”出主意,让他把长竿截断后带入城门,但“老父”没想到,在不截断长竿的前提下,有更好的带长竿进城门的办法,由此可见,“老父”是自作聪明、不懂装懂的人。
故答案为:
(1)①拿着。②也。③到。④长竿。
(2)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老父 自作聪明、不懂装懂。
2.【解答】(1)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盘盂:圆盘与方盂的并称。用于盛物。故“盂”读“yú”。
孰:谁。故“孰”读“shú”。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B.有误。“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故“去”的意思是“离,距离”。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回答,意思是: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孔子不能决也”可知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不能判断,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
故答案为:
(1)yú shú;
(2)B;
(3)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4)孔子不能决也。
3.【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根据古文意思可完成这道题。“自谓尽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以为已经学完了。“谓”是认为的意思。“遂辞归”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就告辞回去。“辞”是告别的意思。“薛谭乃谢求反”这句话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谢”是道歉的意思。“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通过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展开想象即可。
(3)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A、C正确,B错误。文章只是从薛谭刚开始学习秦青的歌唱技艺时有些骄傲自大展开介绍,并没有讲他头脑不清晰,缺乏艺术鉴赏力。
(4)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①通过古文“薛谭学讴于秦青”这句话可知,秦青是薛谭的老师,应该是秦青的歌声很好听。②秦青用歌唱的形式送别薛谭,歌唱时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秦青通过这样的方式是希望薛谭明白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学会谦虚,学习是无止境的。
(5)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从古文“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这句话可知薛谭虽然刚开始非常骄傲自大,自认为自己已经学到秦青的歌唱技艺了,但是后来听到秦青的歌声之后跟秦青道歉,也改过自新了。而且从“终身不敢言归”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学习的持之以恒。所以说薛谭身上有可取之处。
故答案为:
(1)C;
(2)秦青没有劝阻他,默默地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为薛谭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连天上的行云也为之停留,鸟儿也被吸引过来,歌声在树林间回荡,久久没有散去;
(3)B;
(4)①×②×;
(5)薛谭身上有可取之处。虽然他刚开始非常骄傲自大,自认为自己已经学到秦青的歌唱技艺了,但是后来他听到秦青的歌声之后跟秦青道歉,也改过自新了。而且从“终身不敢言归”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学习的持之以恒。
4.【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即可解答。
(2)考查了对加点字的字音。结合语境理解,①为:读“wéi”,认为;②为:读“wèi”,因为的意思。
(3)词语理解的考查。可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
(1)惟弈秋之为听 思援弓缴而射之;
(2)wéi wèi;
(3)教
到来
一起
因为
5.【解答】(1)本题考查了句子的停顿划分能力。结合句意理解,句子意思是: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根据句意应划为: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在酒席上吃菱角。啖:吃。②句意为:是想要清热解毒。清:清除。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土:土地;坐:因为;强:勉强。句意为: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却说自己知道菱角,结果闹出了笑话。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故答案为:
(1)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①吃 ②清除;
(3)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4)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6.【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翻译。①昔吴起出:从前吴起外出。“昔”的意思是从前。②明日早,令人求故人: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明日”的意思是第二天。③故人来,方与之食: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之”的意思是代词,指代老友。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由“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结合参考译文可知,表现了吴起守信的美好品质。故选C、D。
(3)考查了文言文翻译。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这类题要从整体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掌握其中的内容和主旨,然后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后面补充原因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①从前 ②第二天 ③代词,指代老友;
(2)C、D;
(3)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从“吴起守信”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吴起是一个言而有信,遵守承诺的人,我觉得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因为为人处事要讲信用,要以诚信为本。
7.【解答】(1)考查了对成语意思的理解。明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掌握情况。“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因此本句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考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最后一段主要写了看见两虫相斗、两虫被蛤蟆所吞、鞭打蛤蟆的故事,“我”的情绪从“兴正浓”变为“呀然一惊”最后“神定”。
故答案为:
(1)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两虫被蛤蟆所吞 呀然一惊 鞭打蛤蟆。
8.【解答】(1)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句话的意思是:管宁割开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第一件:管宁和华歆在菜园里锄菜时,见地下有片金子,管宁不管不顾,华歆捡起来又扔了;第二件:管宁和华歆在一起读书,门前有人乘华车经过,管宁依旧读书,华歆丢下书,出去观望。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短文内容,说出自己赞同或是不赞同管宁的做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管宁割开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2)1)管宁和华歆在菜园里锄菜时,见地下有片金子,管宁不管不顾,华歆捡起来又扔了。
2)管宁和华歆在一起读书,门前有人乘华车经过,管宁依旧读书,华歆丢下书,出去观望。
(3)我赞同文中管宁的做法。因为和自己思想不一致、认识不相同的人是很难成为真心朋友的。
9.【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过中不至:过了中午还没到。至:到达。②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文言文译文可以知道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孩子。
故答案为:
(1)①到达;
②回头看;
(2)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孩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