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预习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说明文阅读:“冬眠”技术或颠覆未来的太空旅行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休眠。其实,这并非只是一个幻想,而是全球宇航员的真实愿望,从登上飞船就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已到达目的地,太空旅行就像乘坐高铁软卧那样“夕发朝至”,岂不美哉!
但是,怎样才能使宇航员在健康状态下长期熟睡?如果人类能像熊一样冬眠几个月,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都在研究控制宇航员“冬眠”的载人深空探测技术。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冬眠不是冷冻,只是通过适当降低体温,使宇航员的新陈代谢变得“迟钝”,这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物资消耗减少。同时,冬眠的宇航员不需要太大的活动空间,整个航天器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大幅度减小,辐射防护的技术难度显著降低,节约整个任务的能源消耗、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冬眠能够消除宇航员执行任务中的紧张感和孤独感,而且冬眠的宇航员几乎不会出现肌肉流失。
欧洲航天局(ESA)成立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题小组”,希望使其成为现实。日前,专题小组研究了将冬眠技术用于载人探测火星任务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初步的航天器冬眠居住模块草图。研究发现,通过宇航员冬眠,航天器的质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根据ESA公布的草图,整个冬眠居住模块为圆柱形,直径仅有5.9米,高度仅为5.33米,拥有生命保障、居住、储藏、工作等9个系统隔间,能够满足6名宇航员需求。如果不使用冬眠技术,整个居住模块的直径和高度要达到8﹣9米,体积达到前者的3倍。ESA希望能在未来20年实现载人冬眠火星探测。愿景虽好,但拦在路上的重重技术障碍却不可小觑。
(1)开头提到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有什么作用?
(2)宇航员冬眠的好处有哪些?
(3)第五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
(4)宇航员冬眠的技术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发挥联想,写出两条。
2.
忧天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②不必援引枯躁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 ,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④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滞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⑤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⑦今天,地球上每天平均灭绝27种生物,死去4万名儿童,有400万人患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暴减为几百只。
⑧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第二段中“原稿”的意思是 ;“复印”的意思是 。
(3)第3自然段应填的诗句是 。
(4)第5自然段中没有以城市为例作说明是为了强调
A.城市污染是众所周知的。
B.城市污染比珠峰、大西洋、南北极等边远地方污染严重。
C.人类已没有洁净的生活空间了。
D.珠峰、大西洋、南北极等边远地方污染比城市严重。
(5)第7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了 。
(6)你是怎么理解“忧天,人类才可自救”这句话的?
3.课外阅读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 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为怕被野兽吃掉,所以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张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选文选自《鲁宾逊漂流记》作者是 国的笛福,小说是用第 人称按顺序写的,鲁滨逊在荒岛上一共度过了 年。
(2)文中形容鲁滨逊心情的两个词是 、 ,造成他这种心情的原因是 。
(3)“凄凉”的意思是 ,文中“凄凉的境遇”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来。
(4)选文写了鲁滨逊的哪几件事,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下来。
4.记叙文阅读:一棵核桃树
我家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边 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就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了一棵树。
孩子四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爸爸,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显得非常复杂。听了儿子的问话,我顿时忧郁起来,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喝茶叙旧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他审视了一会儿,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着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门前的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
“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
被我们叫了三年的李子树,原来是一樱桃树。爷爷走后,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开始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有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画线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怎么又成了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画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
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十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有时我想,这棵树是不是 上帝派来向我作某种暗示的,它要我知道,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
确实如此啊!自古及今,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1)全文围绕一件什么事展开?
(2)这棵树先后被人看成了哪几种树?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枣树→ → →
(3)联系上下文理解,“张冠李戴”的含义是 。
(4)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
(5)举出一个实例证明你所知道的“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6)本文是怎样以小见大,借物喻人的?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练习
语段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匆匆》节选)
语段二: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那个星期天》节选)
(1)阅读两个语段,联系全文,完成表格。
内容 “我”的心情 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语段一 ① 只有徘徊、何曾、赤裸裸、不能平
语段二 无比失望 ②
(2)语段一借助一连串的问句 (A.直接 B.间接)表达“我”的情感,语段二则借助 表达了“我”的情感。朗读语段二应该用缓慢的语速和 (A.低沉 B.高昂)的语调。
(3)阳阳同学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时作了如下学习整理,请你帮她完成表格。
主 题 内 容 出 处
【A】珍惜时光 太阳他有脚啊,①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朱自清《匆匆》
【B】志存高远 壮哉,我中国少年,②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C】修身治学 敏而好学,③ 。 ④《 》
思考:借用表格归类整理课内的佳句,还可以积累课外的名言。当读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时,我会把它整理到主题⑤ 处(填字母)。
6.
麦收
①咕——咕——每当村子周围传出布谷鸟叫声的时候,地里的麦子就开始变黄了,用不了几天,金黄的麦浪就在田野里汹涌澎湃了。
②要割麦子了,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除非万不得已,再忙也要赶回来。在农村,没有比农忙更大的事了。
③父亲是一个急性子,干活也是干净利落。下午刚一到家,立即就催着我跟他到地里去一趟。他在地头拽下一个麦穗,在宽大的掌心里一搓,饱满丰盈的麦粒便呈现在手里,捏起两粒放在嘴里嚼了嚼,大喊:“香呀!”麦子可以开始收割啦!
④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风一吹,还很冷。野草上明显挂着露水,走过去能感觉到潮湿。不远的麦田里已有人影晃动,父亲带着我们来到了地头:“这麦子不等人,熟透了就要尽快割,不然风一大,互相一摩擦,麦粒会掉的。”
⑤父亲脱下外衣,放在一处空地,就开始割起麦子来。一人一垄,只见父亲弯下腰,弓着背,左手拢过一片麦子,右手挥镰搂住根部,用力一拉,“嚓”的一声,麦子应声而掉。接连两下,左手揽住的麦子全割下来了,顺势一放,它们便齐齐地平躺在麦茬上。不一会儿,父亲身后就铺开了一条长龙,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⑥姐姐和母亲割得比我快一些。快到头的时候,父亲接着她们,顺便把我前面的也割了。割到一半的时候,太阳出来了,母亲回家做饭。小妹在地头玩耍,我们姐弟俩和父亲继续放倒剩下的小麦。
⑦朝阳初上,田野里亮堂起来。人们的脸上都闪着明光,近了就能看到流淌的汗水。
⑧这时候,小妹是最快乐的。她跟在父亲的身后去拾麦穗,又蹦又跳的,可没拾多会儿,就大喊起来:“我不干了,我不干了,我都赶不上您啦……您不能慢点儿……”小妹的喊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⑨母亲做好饭送来了,米汤、馒头、咸鸡蛋。很简单,但是我们吃得真香。
⑩午后,天正热的时候,我们要下地捆麦子了。没有闲人,小妹在前面隔不远撒一根草绳子,我和姐姐、母亲去搬麦子,把它们放在草绳子上。父亲两手各扯一头,用腿一挤麦秆,把草绳拧紧,一个大麦个子就捆好了。捆好的麦个子,像一个个大胖子躺在黄灿灿的麦茬上睡觉,等着我们把它们拉走。
薄西山,远处的山坳里升起袅袅炊烟。一捆捆麦个子装满了整个拖拉机的车斗。父亲掌舵,满载着收获,驶向归途。落日的余晖洒在麦穗上,映射在一家人的身影上显得格外金黄。我们坐在麦个子上有说有笑,谈着劳作,谈着收获……
注释:①[麦个子]麦子割下后捆成的捆子。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内容,谈谈对第②自然段中“万不得已”一词的理解。
(3)短文第⑤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什么内容?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在第⑧自然段,对妹妹的言行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写对表现父亲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5)短文第④自然段,“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风一吹,还很冷”是一处环境描写。这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6)短文的结尾处写道:“落日的余晖洒在麦穗上,映射在一家人的身影上显得格外金黄。我们坐在麦个子上有说有笑,谈着劳作,谈着收……”结合阅读经验,写出你的理解。
7.阅读短文。
顶碗少年
①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②这是二十 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_____。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③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美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④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晴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⑤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⑥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⑦这真是一场______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⑧在以后的岁 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当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根据文意,把词语分别填入文章中的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①座无虚席②惊天动地 ③惊心动魄 ④济济一堂
A.④②
B.①②
C.①③
D.④①
(2)请用文中的词语补充顶碗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图。
愧疚→ →不知所措→
(3)画“ ”的句 子运用的是 和 描写,表现了 。
(4)从内容上来看,文中对前两次失败的顶碗过程,是 (①详细;②简略)地写(填序号),对第三次成功的顶碗过程,是 (①详 细;②简略)地写(填序号),这样写的好处是:
(5)小明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批注了一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解答。
(6)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结合文章,谈谈你得到的启示或者悟出的道理。
8.课外阅读。
善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他说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当时的日记。
⑦“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般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平易近人: 。
火冒三丈: 。
(2)短文围绕中心意思写了哪三件事?其中哪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
(3)照样子完成填空。
①QQ聊天,与朋友告别时,还没等“我”发出问候消息对方已下线。
② 。(详写)
③ 。
(4)第⑤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5)第⑥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6)第⑧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预习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了说明文开头的作用。文中开头提到电影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对宇航员冬眠情况的说明。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能力。阅读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答案。
(3)考查了说明方法及作用。“5.9米”“5.33米”“9个系统隔间”“6名宇航员”“8﹣9米”“3倍”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积达到前者的3倍”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出具体数字,并将冬眠居住模块和不用冬眠技术的居住模块需要的直径、高度、体积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使用冬眠技术的优势。
(4)考查了发挥联想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联想,写出两条宇航员冬眠的技术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即可。
故答案为:
(1)吸引读者,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2)物资消耗减少,节约整个任务的能源消耗、成本投入;能够消除宇航员执行任务中观点紧张感和孤独感;冬眠的宇航员几乎不会出现肌肉流失。
(3)列数字 作比较 使用冬眠技术的优势;
(4)宇航员冬眠后无法再自行苏醒;宇航员冬眠时机舱发生故障无人知晓。
2.【解答】(1)本题考查错别字。枯燥:单调,没有趣味。因此,“枯躁”应是“枯燥”。需:需要。须:须要。因此,“只需”应是“只须”。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由下文“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可知,“原稿”的意思是没被污染的天空。由句子“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可知,“复印”的意思是污染。
(3)本题考查补全诗句。根据课内积累进行补写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可知,这是本段作者要说明的主要观点。因此没有以城市为例作说明是为了强调人类已没有洁净的生活空间了。故选C。
(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⑦段举了虎暴减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地球上每天平均灭绝27种生物,死去4万名儿童,有400万人患各种环境病”“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暴减为几百只”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环境污染已经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忧天,人类才可自救”,结合全文内容可知,这句话强调的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据此来谈即可。
故答案为:
(1)躁 燥 需 需;
(2)没被污染的天空 污染;
(3)两个黄鹂鸣翠柳;
(4)C;
(5)举例子 列数字 环境污染已经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6)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的未来,只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续。
3.【解答】(1)考查了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 笛福说是用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鲁滨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文中形容鲁滨逊心情的两个词是悲痛欲绝和倍感悲伤,造成他这种心情的原因是自己失去了很多的伙伴,变得孤单无助。
(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凄凉”的意思是寂寞冷落,悲凉。联系上下文可知,文中“凄凉的境遇”指的是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
(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概括能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或抓关键句子概括,按时间顺序共写了4件事。第一件:1659年9月30日,在大海中遇到风暴,鲁宾逊独自一个流落到“绝望岛”,在并岛上待了一天。第二件:10月1日,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第三件:从10月1日至24日,鲁宾逊连日上船,把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了。第四件:10月26日,鲁宾逊找了合适的地方住下并决定构筑住所。
故答案为:
(1)英 一 28;
(2)悲痛欲绝 倍感悲伤 自己失去了很多的伙伴,变得孤单无助。
(3)寂寞冷落,悲凉 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
(4)第一件:1659年9月30日,在大海中遇到风暴,鲁宾逊独自一个流落到“绝望岛”,在并岛上待了一天。第二件:10月1日,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第三件:从10月1日至24日,鲁宾逊连日上船,把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了。第四件:10月26日,鲁宾逊找了合适的地方住下并决定构筑住所。
4.【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本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的那棵树多次被冠上错误的树名,直到它用果实来证明自己是棵核桃树。
(2)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中可以找到“他审视了一会儿,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你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看看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
(3)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此题要结合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来回答。“张冠李戴”的本义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名不副实或误甲为乙。从文中第⑦段“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可以看出在文中的意思是我们把核桃树误认为其他树种。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作者通过描写一棵一开始不知名的树到知道错误的树名,到通过果实得到真实得树名,并把人比喻成树,表达出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才能被人真正的认识。所以“自古及今,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这一句能概括文章主旨。
(5)考查知识拓展。根据对文章和句子的理解,举出一个例子来即可。
(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以小见大法,亦称小中见大法,或称小题大作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门前的树几次被错认,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可作者从这件事上获得人生感悟,体会到人生存于世界,应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才会被认可。从是什么树的小事,领悟到人生大道理,即“以小见大”。可据此回答。
故答案为:
(1)“我”家门前的那棵树多次被冠上错误的树名,直到它用果实来证明自己是棵核桃树。
(2)李子树 樱桃树 核桃树;
(3)我们把核桃树误认为其他树种;
(4)自古及今,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解决了无数人的粮食问题,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6)本文写的是家门前的树几次被错认,最后才得知是核桃树。这是一件生活小事,微不足道,可是作者却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做人应向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由小事领悟到人生哲理,可见本文运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解答】(1)考查根据语段内容完成表格。通读两个语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表格内容,可填表格如下:
内容 “我”的心情 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语段一 ①无奈与失落 只有徘徊、何曾、赤裸裸、不能平
语段二 无比失望 ②渐渐暗、凉、沉郁、远、缥缈
(2)考查表达方法。通读两个语段可知,语段一借助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我”的情感,故填A,语段二则借助心理描写表达了“我”的情感。朗读语段二应该用缓慢的语速和低沉的语调,故填A。
(3)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通读语段可知,阳阳同学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时作了学习整理,我可以帮她完成表格如下:
主 题 内 容 出 处
【A】珍惜时光 太阳他有脚啊,①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朱自清《匆匆》
【B】志存高远 壮哉,我中国少年,②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C】修身治学 敏而好学,③不耻下问。 ④《论语 公治长》
思考:借用表格归类整理课内的佳句,还可以积累课外的名言。当读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时,我会把它整理到主题⑤【D】处(填字母)。
故答案为:
(1)①无奈与失落 ②渐渐暗、凉、沉郁、远、缥缈;
(2)A 心理描写 A;
(3)①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②与国无疆 ③不耻下问 ④《论语 公冶长》D。
6.【解答】(1)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讲述了麦收时节,“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起收割麦子的场景。
(2)考查词语的解释。结合日常积累和联系上下文作答。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3)考查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描写了父亲割麦子动作的干净利落,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父亲的勤劳和辛苦。
(4)考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通过小妹大喊“我不干了,我不干了,我都赶不上您啦……您不能慢点儿……”,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割麦子速度之快,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急性子的脾气和干活的干净利落。
(5)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由“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风一吹,还很冷”可知,该句运用了环境描写,表明了“我们”割麦子时间之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推动后文描写割麦子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6)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落日的余晖洒在麦穗上,映射在一家人的身影上显得格外金黄。我们坐在麦个子上有说有笑,谈着劳作,谈着收……”是一家人已经成功将麦子收割完后的场景,该句写出了一家人农收后的喜悦。
故答案为:
(1)本文讲述了麦收时节,“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起收割麦子的场景。
(2)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3)描写了父亲割麦子动作的干净利落,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父亲的勤劳和辛苦。
(4)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割麦子速度之快,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急性子的脾气和干活的干净利落。
(5)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推动后文描写割麦子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6)该句是一家人已经成功将麦子收割完后的场景,写出了一家人农收后的喜悦。
7.【解答】(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惊天动地:形容事业伟大或事情影响极大。惊心动魄:形容极度惊险、紧张。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第一空,由前文语境“节目很精彩”可知,选“座无虚席”恰当。第二空,由前文语境“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可知,选“惊心动魄”恰当。故选C。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梳理。根据文中“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那么轻松优美”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不慌不忙”。“少年镇静下来”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镇静”。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从句中的“鞠”,可以看出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微笑”可以看出是神态描写,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少年谦逊质朴的品质。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内容上来看,文中对前两次失败的顶碗过程,是祥写,对第三次成功的顶碗过程,是略写。因为对前两次失败的顶碗过程详写,更能表现出少年在失败后的心理活动,进而体现出少年的特点;对第三次顶碗过程略写,避免与前两次详写重复,这样安排使文章详略得当,层次鲜明。
(5)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解答此题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想象,写出一句与上下文衔接的话即可,但只能是一句。比如: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6)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表达。阅读启示可以根据从文中的叙述中归结出顶碗少年独具的精神,从他克服困难的方式来谈。如: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故答案为:
(1)C。
(2)不慌不忙 镇静;
(3)神态 动作 少年谦逊质朴的品质;
(4)①②对前两次失败的顶碗过程详写,更能表现出少年在失败后的心理活动,进而体现出少年的特点;对第三次顶碗过程略写,避免与前两次详写重复,这样安排使文章详略得当,层次鲜明。
(5)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6)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8.【解答】(1)考查词语的意思。①“平易近人”的意思是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火冒三丈”的意思是形容怒气特别大。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认真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文章的第一件事是写QQ聊天,第二件事是写拜访一位老人,第三件事是写“我”与儿子。在概括事件时,我们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第一件事:QQ聊天,与朋友告别时,还没等“我”发出问候消息对方已下线,这件事是略写;第二件事:去拜访一位前辈,“我”与老人挥手告别后,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这件事是详写;第三件事:“我”没等儿子解释就批评儿子题目做得不对,让儿子很伤心;这件事是详写。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本题和第(2)小题相似,还是在问短文围绕中心意思写了哪三件事?其中哪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根据内容作答即可。
(4)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这句话和不关门的动作,体现出老人对“我”的尊重和关心,这种真情让“我”感到温暖。
(5)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通过阅读第⑥自然段段中的划线句子“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可知,这句话是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的急躁。
(6)考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后文中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可知,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儿子的话给“我”带来的震撼以及“我”知道真相后的愧疚。
故答案为:
(1)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形容怒气特别大;
(2)文章的第一件事是写QQ聊天,第二件事是写拜访一位老人,第三件事是写“我”与儿子。第一件事:QQ聊天,与朋友告别时,还没等“我”发出问候消息对方已下线,这件事是略写;第二件事:去拜访一位前辈,“我”与老人挥手告别后,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这件事是详写;第三件事:“我”没等儿子解释就批评儿子题目做得不对,让儿子很伤心;这件事是详写。
(3)①略写;②去拜访一位前辈,“我”与老人挥手告别后,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③“我”没等儿子解释就批评儿子题目做得不对,让儿子很伤心。详写;
(4)从老人的言语中感受到老人的善良以及对“我”的关心和尊重。
(5)这句话是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的急躁。
(6)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震撼、愧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