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膳食,比如“腊八粥”,其营养成分特点是( )。
A.营养成分单一 B.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C.营养有所侧重
2.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
A.传声 B.导电 C.通风
3.下面描述中的力,属于摩擦力的是( )。
A.弹簧被拉长时产生的力 B.将吹足气的气球的气嘴放开后产生的力 C.停止骑车后,使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力
4.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跟里的铃声( )。
A.越来越响 B.越来越小 C.不变
5.遇碘酒变蓝的食物是( )。
A.米饭 B.花 C.白菜
6.含淀粉的物质遇碘酒会变( )。
A.蓝色 B.黑色 C.棕色
7.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月球受到撞击时不产生振动
8.下列关于膳食宝塔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的标准饮食,一点也不能有偏差
B.膳食宝塔越下层的食物食用量越多
C.我们要参照膳食宝塔的标准,丰富食物种类
9.关于呼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气管、肺
B.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时刻呼吸
C.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大约60次
10.以下( )状态下,肺活量最小。
A.跑步 B.跳绳 C.睡觉
二.填空题(共9题,共40分)
1.我们在敲击物体振动发声时,轻轻敲击音量就( ),用力敲击音量就(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 );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就( )。
2.营养的均衡就是指所获取的营养必须( )搭配。
3.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原理是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 );物体铜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 )。
4.制作小乐器之前,先要设计一个初步的( ),再寻找合适的( )。
5.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同一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 );振动越慢,音调越( )。
6.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 )、糖类、(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7.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 )( )( )等。
8.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 ),糖类,脂肪,( ),无机盐和水。
9.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2.人体从呼吸过程中获取氧气。( )
3.上课的铃声,我们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说明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
4.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
5.当我们发声时,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低。( )
6.我们周围的声音有的悦耳,有的刺耳。( )
7.生活中我们要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
8.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发生变化。( )
9.通常肺活量越小的人在运动过程中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越多。( )
10.敲击音叉时音叉会发出声音,所以只要对音叉用力,音叉就能发出声音。(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把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用线连接起来。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糖类
芹菜 苹果 牛肉 米饭 肥肉 豆浆
五.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小红同学觉得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于是去查询了很多资料得到:物质的“轻重”可以用“密度”来表示,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如空气的密度是1.29克每升,表示体积为1升的空气质量为1.29克。还找到了以下几种气体的密度和特性。
①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体积为1升的氧气的质量是( )克,比空气( ) ( 填“重”或“轻”);
②分析上表可知,该瓶气体可能是( )。
2.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
(1)如图甲,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用力敲击鼓面,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两次听到的鼓声的强弱( )。[填“相同”或“不同”]
(3)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了,这说明( )停止,发声也停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A
7.B
8.A
9.C
10.C
二.填空题
1.弱;强;高;低
2.合理
3.越高;越低
4.制作方案;材料
5.快慢;高;低
6.蛋白质;油脂
7.气管;支气管;肺
8.蛋白质;维生素
9.肺活量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1.43;重;氩气和二氧化碳
2.(1)振动(2)不同(3)振动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