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供耕织 供应 B.觉得 睡觉
C.明晃晃 晃眼 D.燕园 燕子
2.下列诗句中,与送别有关的一项的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夏天的夜,天空中繁星闪烁,不可胜数。
B.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
D.在风雪中观赏梅花,雪与梅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4.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拟人)
B.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
C.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D.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设问)
5.下列不属于借物抒情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童趣。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祖父的园子里,yīng táo 树不大结果子,太阳下榆树的叶子闪烁得像沙滩上的蚌壳,hú dié 随意地飞,鸟儿自由地guàng 。
8.比一比,再组词。
祖 掏 摘 忘
组 淘 滴 望
9.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不可 碧波 乐此
寒冬 成趣 顶天
(1) ,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下着鹅毛大雪,但孩子们依然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得 。
(2)春光下, 的湖面波光粼粼,与四周连绵起伏的青山 。
10.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一……就……
(1)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2)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3)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4)太阳 出来,榆树的叶子 发光了。
11.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对比 E.设问
(1)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都说牡丹雍容华贵香气宜人,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这些花再美也比不过挺立在寒风中傲雪盛开的红梅。
(4)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作小孩的摇篮。
12.填空。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 (朝代)的 (作者),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描写了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映日分外红艳的景象。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3.口语交际。
梁凡要参加小提琴大赛,为此他每天练琴到深夜,严重影响了邻居李奶奶休息。于是李奶奶说:“小凡啊,你可真刻苦,每天到半夜,我们都睡了,你还在练琴。”梁凡谦虚地说:“李奶奶,过奖了,我还要加倍努力才行啊!”
(1)李奶奶话中的意思是: ;梁凡却认为: 。
(2)如果你是梁凡,会对李奶奶说:“ ”
14.按要求写句子。
(1)我想到的依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2)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半多。(改为“被”字句)
(3)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和孤独。(修改病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1)将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2)选段写了作者做的哪些事情?
(3)从选段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6.阅读短文。
半瓶阳光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我当然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 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回屋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她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发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顽皮——
(2)短文第1自然段属于 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 B.点明短文的中心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小女儿捉到了阳光?用横线画出来。
(4)仔细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①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
②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第①句中的“暖”是指
第②句中的“暖“是指
(5)说一说你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五.习作(共1小题)
17.题目:我读懂了_____
成长就像一本书,我们时时在经历,时时在体会。同学们,从成长这一本生命之书中,你读懂了什么?是如高山流水的友谊,还是温馨守望的亲情?是渐行渐远的那个背影,还是难以忘怀的那个笑容……请打开记忆的大门,选取成长路上的一个典型事例,写出自己的感受。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读音不同,供:gōng指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gòng奉献的意思。故依次读“gòng、gōng”。
B.读音不同,觉:jué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得。jiào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故依次读“jué、jiào”。
C.读音相同,晃:huàng摇动;摆动:摇头~脑。huǎng(光芒)闪耀:太阳~得眼睛睁不开。故都读“huǎng”。
D.读音不同,yàn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yān指河北北部。 故依次读“yān、yàn”。
故选:C。
2.【解答】A、B、D与送别无关。
C.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故选:C。
3.【解答】A、B、D恰当。
C.不恰当,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语义不符。
故选:C。
4.【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这是一个反问句。
故选:D。
5.【解答】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这句诗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意志和豪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情谊深厚、依依不舍。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鸟鸣涧》,这句诗写出了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没有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凉州词》,这句诗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这首诗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故选:C。
6.【解答】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是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并不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故错误。
B.《稚子弄冰》这首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童趣。故正确。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村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学生查阅资料可知,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故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樱桃 蝴蝶 逛
8.【解答】故答案为:
祖先 掏出 摘下 忘记
组成 淘气 滴水 希望
9.【解答】不可胜数 碧波万顷 乐此不疲
寒冬腊月 相映成趣 顶天立地
(1)寒冬腊月:寒冬腊月指最寒冷的十二月天。乐此不疲: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
(2)碧波万顷:形容水色碧绿,广阔无际的样子。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故答案为:
胜 数 万 顷 不 疲
腊 月 相 映 立 地
(1)寒冬腊月 乐此不疲;
(2)碧波万顷 相映成趣。
10.【解答】(1)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2)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不是……而是……”相连。
(3)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相连。
(4)两个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一……就……”相连。
故答案为:
(1)因为……所以……;
(2)不是……而是……;
(3)虽然……但是……;
(4)一……就……。
11.【解答】(1)本句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2)本句中“漓江的水真……”的句式连续出现了三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3)本句中将红梅与牡丹、荷花相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本句中将“昆明湖”比作“碧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5)本句中将拖鞋大的程度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答案为:
(1)E;
(2)A;
(3)D;
(4)C;
(5)B。
12.【解答】《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了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映日分外红艳的景象。
故答案为:
宋 杨万里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3.【解答】(1)阅读材料内容可知,李奶奶话中的意思是:梁凡夜晚练琴,影响了左邻右舍的休息,梁凡却认为李奶奶在称赞自己练琴刻苦。
(2)如果我是梁凡,会对李奶奶说:“李奶奶,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谢谢您的提醒。我最近在准备比赛,需要努力练习,但是我会尽量把练习时间调到白天。”
故答案为:
(1)梁凡夜晚练琴,影响了左邻右舍的休息 李奶奶在称赞自己练琴刻苦;
(2)李奶奶,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谢谢您的提醒。我最近在准备比赛,需要努力练习,但是我会尽量把练习时间调到白天。
14.【解答】(1)考查了缩句,去掉枝叶,抓住主干,缩到最简,可去掉“依然,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
(2)考查了改为“被”字句,句式是“谁被谁怎么样”,考虑“村子面积的一半多”被“几个大苇坑”怎么样。
(3)考查了修改病句,意思重复,去掉“和孤独”。
故答案为:
(1)我想到的是小月亮。
(2)村子面积的一半多被几个大苇坑占了。
(3)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结合句子“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把疑问词“哪里”去掉,把肯定词变成否定词,即“追得上”变为“追不上”。问号变成句号。即: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选段主要写了作者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的事情。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从作者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等事情可以看出,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是无忧无虑、非常快乐的。
故答案为:
(1)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2)作者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的事情。
(3)作者无忧无虑,非常快乐的心情。
16.【解答】(1)考查对反义词的理解。明亮:光线充足。故反义词为“昏暗”。顽皮:(儿童、少年等)爱玩爱闹,不听劝导。故反义词为“乖巧”。
(2)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第1自然的“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属于环境描写,结合下文内容可知,其作用是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故选A。
(3)考查对内容的提取。小女儿捉到了阳光可以从以下句子看出: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
(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可知,第一个“暖”指阳光照到手上的温度高,感到温暖。第二个“暖”指小女儿的天真打动了“我”。
(5)考查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含义可理解为:儿童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幻想,值得成人学习。儿童的天真无邪能帮助成人看到他们发现不了的东西,感悟到世界的真善美,所以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故答案为:
(1)昏暗 乖巧;
(2)环境 A;
(3)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
(4)阳光照到手上的温度高,感到温暖。小女儿的天真打动了“我”。
(5)儿童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幻想,值得成人学习。儿童的天真无邪能帮助成人看到他们发现不了的东西,感悟到世界的真善美,所以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五.习作(共1小题)
17.【解答】范文:
我读懂了父爱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妈妈爱我,爸爸并不是特别爱我,因为平时爸爸一天到晚都陷在工作里,别说陪我去玩,连吃饭都很少见到他的面。不像别人家爸爸,成天和孩子有说有笑的,真让人羡慕。
可是自那件事后,我却改变了原先的看法,终于明白爸爸其实是很爱我的。那是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爸爸终于抽空陪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
一路上,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共同游玩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可是,不幸的事儿发生了,由于我吃不惯北方的食物,竟然拉起肚子来了。更不幸的是第二天就要游长城了,这可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不是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吗,我又怎么能错过呢?不管爸爸妈妈如何劝说,我却始终不肯放弃。没办法,爸爸只好答应我随车同去,说到了长城脚下再说。经过几番颠簸,车子已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我的身体丝毫没有半点起色,仍然有气无力的。看着一副我病恹恹的样子,妈妈坚持不肯让我去爬长城。原本爸爸妈妈都要陪我留在车上,经过妈妈地再三劝说,爸爸才勉强同意代表我们全家独自去长城。可是,没过多久,爸爸却又跑回来说:“走吧,商琦,你也一起去,爸爸背着你登长城!”我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连病也似乎好了很多。就这样,爸爸背着我开始了我们的长城之旅。
我身子伏在爸爸厚厚的背上,双手搭在爸爸宽宽的肩上,呀,爸爸的额头上冒出汗珠来了!这时,我的心里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暖流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爸爸也是爱我的,而且是深深地爱着我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