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回延安
贺敬之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人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日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历任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
代表作品:《白毛女》《回延安》等。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1956年,贺敬之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感到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他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恰好大会要举办一场联欢晚会,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形式写了这首诗。
信天游: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曲调反复演唱。多用比兴手法。很多时候,“兴”中兼“比”,“比”和“兴”融为一体。
朗读课文,了解“信天游”
朗读课文,要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并体会感情
分组朗读,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评比优秀小组(自选其中的一个小节)
2、拟写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
分组朗读,整体感知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感激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喜悦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赞颂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热爱
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再读诗歌,把握情感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部分:跳荡、激烈。
第二部分:深厚。
第三部分:真挚、亲切。
第四部分:热情、明快。
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品味词句
1、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并和大家讨论与分享其表达效果(自主合作)
根据“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品味词句
2、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采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比兴关系
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比兴关系
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女儿”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拓展探究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下课见
烟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