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4 06: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如图),回答下面1-2小题。
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 点这一天( )
A. 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 晨昏线与极圈重合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2. 下列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读图,完成下题。
第16届亚运会于11月12日20时在广州开幕。读图,回答下列3-6小题。
3. 位于图中③地的我国某旅游团在当地观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是( )
A. 11月11日14时 B. 11月13日0时 C. 11月12日14时 D. 11月11日0时
4. 如图所示,地球( )
A. 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在近日点附近 B.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D.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5.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A. 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B.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C.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D.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6. 某军舰在①处(40°N、160°E)向正南发射射程为2000千米的远程导弹,其落点位于( )
A. 东半球、热带 B. 东半球、北温带 C. 西半球、热带 D. 西半球、北寒带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7-8小题。
7. 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④②
8. 图中( )
A. 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 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 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读“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9-10小题。
9. 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
A. 人工筑湖 B. 火山口积水 C. 断层凹陷 D. 滑坡堰塞
10. 大理古城聚落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该地形应属于( )
A. 山体崩塌形成低地 B. 流水沉积而成的冲积扇
C. 风力沉积而成的平地 D. 洱海侵蚀而成的平原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1-12小题。
11. 图示锋面为( )
A. 北半球冷锋 B. 南半球冷锋 C. 北半球暖锋 D. 南半球暖锋
12. 图示时刻,甲地(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于乙地 B. 甲地为连续性降水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于乙地 D. 白天温度高于乙地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下面13-14题。
13. 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A. 高温少雨 B. 温和多雨 C. 高温多雨 D. 寒冷干燥
14. 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
A. 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 B. 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C. 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 D. 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下图示意某河流水文观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河流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完成下面15-17小题。
15.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 地下水补给
C. 雨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16.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17. 该河流的径流量最小的月份出现在( )
A. 1 月 B. 2 月 C. 11 月 D. 12 月
“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伴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回答下列18-20小题。
18. “沃克环流”属于( )
A. 大洋洋流 B. 热力环流 C. 季风环流 D. 三圈环流
19. 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 )
A. 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B. 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
C. 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D. 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20. 若“沃克环流”减弱,下列气候变化中,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降水减少 B. 气温急剧上升
C. 风暴天气明显增多 D. 降水季节变化更加显著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1-23小题。
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
21. 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22. 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较多 B. 蒸发较大 C. 气温较高 D. 枯枝落叶较多
23. 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土壤温度较高 B. 土壤湿度较大 C. 土壤含水量较高 D. 枯枝落叶量较多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1)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图2),完成下列24-25小题。
24. 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5.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 ②弱、③强 B. ①强、③弱 C. ②强、④强 D. ②强、④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某半球某节气太阳光照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弧线a、b分别表示晨昏线中的一段。
(1)图示半球为_________(填“北”或“南”)半球,图示节气为北半球_______ __。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弧线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节气,甲地夜长是_________小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丙地日落时间是_________时,丁地出现_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比较此日甲、乙、丙、丁四地昼长大小。
27. (10分)读“等压线分布图”及“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1为北半球_________(夏季或冬季)气压分布状况.该季节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
(2)图1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
(3)图2中B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C为_________风带;
(4)图1中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C处盛行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5)夏季,图1D处盛行_________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8. (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索马里半岛是非洲最大的半岛,东濒阿拉伯海,北临亚丁湾。其大部分是砂岩和石灰岩组成的高原,呈阶梯状,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较低的山地,中部为一片辽阔的波状起伏的高原,南部为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狭窄的沿海平原,南部沿海平原年降水量少。内陆高原属于热带草原和荒漠化热带草原。下图示意索马里半岛位置。
(1)指出索马里半岛夏季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说明夏季索马里半岛沿岸上升流的成因。
(3)阐述索马里半岛南部沿海平原年降水量少的原因。
29. (15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 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导致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测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 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3) 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成因。
(4) 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角度分析丁所在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答案和解析
1. A【解析】读图可知, A 为春分日、 B 为夏至日、 C 为秋分日、 D 为冬至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 点这一天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球自转速度无变化,全球昼夜等长,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
2. C【解析】①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夜进入昼为晨线;②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③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沿图中箭头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④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图中箭头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⑤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夜进入昼为昏线;⑥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昼进入夜为晨线.所以①③⑥是晨线.故 A 、 B 、 D 不符合题意, C 正确。 故选 C 。
3. C【解析】读图,③地所在经线为 30°E ,属于东二区,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用时间,两地相差 6 个时区,区时时间相差 6 小时,③地在北京的西侧,采用东加西减的办法,可知当北京时间 11 月 12 日 20 时,③地的区时时间是 11 月 12 日 14 时 ,故 ABD 错误, C 正确。
4. D【解析】读图,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 6 月 22 日左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在远日点附近 ,公转速度在 6 月 22 日变慢,过了 6 月 22 日再变快;除去极点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故 ABC 错误;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不同,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②地纬度比④地低,故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D 选项正确。 ABC 选项错误 故选 D 。
5. 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结论,此时为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故四地的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A 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反之越小,故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④, B 错误;该日后三个月为 9 月 23 日左右为秋分,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故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③④, C 错误;该日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北回归线以南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D 正确。 故选 D 。
6. A【解析】某军舰在①处( 40°N 、 160°E )向正南发射射程为 2000 千米的远程导弹,根据纬度每差 1 度距离相差 111 公里,大约向南飞行了约 18 个纬度,大约在北纬 12 度左右为热带,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导弹落在东经 160 的西侧,从西经 20 度向东到东经 160 度为东半球,故落点位于东半球,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7. A【解析】 图中断层①左侧没有沉积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③形成;③岩层处发生明显错位,说明形成岩层③后被断层②切断,再有岩层④沉积,故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③②④。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8. B 【解析】A. 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 A 错误。
B. 乙处是沉积岩,故其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故 B 正确。
C. 丙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故 C 错误。
D. 丁处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B 。
9. C【解析】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洱海附近有断层陡坡,据此可判断洱海是因地层断裂下陷而形成的。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10. 【解析】B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大理古城聚落在河流附近,是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到地势较低地区堆积而形成的洪积—冲积扇平原。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1. 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且向右偏,应为北半球的气旋,锋面随气流逆时针运动,偏北风势力强,应为冷锋,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12. A【解析】冷锋的雨区为锋面附近及其锋后。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锋后,为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乙地为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弱, A 对;甲地受冷气团控制,且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夜晚温度低于乙地, B 错;甲地为阴雨天气,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高于乙地 , C 错;甲地为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白天温度低于乙地, D 错。 故选 A 。
13. 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乙位于太平洋上,应该为夏威夷高压,甲位于印度附近,应该为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应该为 7 月, 7 月我国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C 正确, ABD 错误。
14. B【解析】图示月份为 7 月,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东亚,此时盛行东南风;②地位于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③地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内,为东南风。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5. C【解析】该水文站最冷月均温在 0 ~ 10 ℃之间,应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符合的是长江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地中海气候区;由降水曲线知,降水量集中于春、夏两季,排除地中海气候区。应为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 C 正确, ABD 错误。
16. D【解析】该水文站最冷月均温在 0 ~ 10 ℃之间,应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符合的是长江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地中海气候区;由降水曲线知,降水量集中于春、夏两季,排除地中海气候区。应为长江流域,故 D 正确, ABC 错误。
17. A【解析】按照我国的季节划分,冬季为 12 、 1 、 2 三个月,由图知,径流量最低的月份为冬季的第二个月份,即 1 月,故 A 正确, BCD 错误。
18. B【解析】A. 大洋环流是海水的运动,由材料可知沃克环流属于大气的运动, A 错误;
B. 根据题意,沃克环流是因洋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与热力环流成因相同,故 B 正确;
C. 季风环流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C 错误;
D. 三圈环流是因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和地转偏向力导致, D 错误。
19. D 【解析】A. “沃克环流”增强,说明温差增大,南美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寒流势力增强, A 错误;
B. 澳大利亚东岸为暖流,势力增强, B 错误;
C. 沃克环流增强则南半球副热带为中心大洋环流势力增强,南北向的洋流能调节高低纬度的热量,使得南北部温差减小, C 错误;
D. 沃克环流增强则南半球副热带为中心大洋环流势力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使得大洋东西两侧温差增大, D 正确。
20. A【解析】 “沃克环流”减弱,说明温差减小,西岸寒流势力减弱,东岸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 A 正确, B 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风暴天气减少, C 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减小, D 错误。
21. C【解析】根据图示曲线,森林土壤 CO 2 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武夷山森林土壤 CO 2 排放量最高值应出现在 7 — 8 月,因此时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故 C 正确, ABD 错误。
22. A【解析】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 CO 2 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 A 正确, BCD 错误。
23. 【解析】 D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 CO 2 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4. D【解析】纬度地带性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热量、水分;经度地带性规律,又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水分;垂直地带性分异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基础是水热变化;从陆地自然带上来说,月牙泉位于温带荒漠带,以荒漠为主,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说明在沙漠地区有地下水出漏,属于非地带性景观,即地方性分异规律,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5. D【解析】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因为沙漠地区天气晴朗,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由图可知,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所以该日应该是②强、④弱,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6.(1)北 夏至日
(2)90°W 23°26′N 晨线 昏线
(3)8 90° 18 极昼
(4)丁>甲>乙>丙或丙<乙<甲<丁
27.(1)冬季、南
(2)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3)副热带高气压带、西
(4)西北、寒冷干燥
(5)西南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28.(1)西南风。理由: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2)夏季盛行西南风,把印度洋表层海水吹向东北方向,底层温度比较低的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
(3)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夏季在半岛南部沿岸有海底冷水上泛,冬季海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水温较低,气流稳定,虽多雾但不易形成降水。
29.(1)原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影响: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3)成因: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难以获得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
(4)丁的自然带类型:热带荒漠带。
大气环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炎热干燥.
地形: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线,形成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
洋流: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