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09:09:35

文档简介

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
高三年级期末考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纲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逃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在于财富创造与财富共享。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天然具有创造财富的作用,但并不能自然地实现财富共享的功能。
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创造数字红利。从数字经济
中收获数字红利的机制是,数字技术降低个人、企业和公共部门间的获取信息成本
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就业、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和包容性。数字技术
通过消除信息障碍、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革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实现更加包容、高
效和创新的发展,产生消费者福利。数字红利主要有三种:经济增长红利,互联网
能扩大贸易、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并促进竞争:就业创造红利,数字技术促进自主创
业、自营职业和灵活就业,为女性、残障人士、贫困人口和边远居民找工作提供机
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服务红利,数字技术推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更高
效回应民需,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数字经济带来的“鸿沟”是令人担忧的。数字经济发展中有三类“鸿沟”。一
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反映在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数字鸿
沟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城乡数字鸿沟”,以及居民之间的“代际数字鸿沟”。
比如,有些老年人、偏远地区的人口,以及数字素养较低的人口难以享受数字经济
的红利。数字鸿沟将产生新的机会不平等,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二是“鲍莫尔病”。
高三语文第1页(共12页)
0000000
1967年,鲍莫尔提出,某个或某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
率增速放慢,因为进步部门的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将导致停滞部门出现相对成本不
断上升。数字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潜能要高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行业发展速度远
超传统产业,行业领先的平台发挥“蒲公英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形成良
性循环,数字化转型滞后的行业和城市、乡村的发展越来越艰难。地区、行业和群
体间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马太效应。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创造
了发展新机遇,但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所谓的涓流效应,反而是“赢者通吃”导致一
些领域出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如果大型互联网平台
得不到有效规制,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阻碍创新,平台之间相互屏
敲,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发展数字经济是“双刃剑”,国家或地区只有缩小各种各样的“数字鸿沟”,
克服“鲍莫尔病”,才能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
分激发数字经济在创“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建立数字经济“带后富”“帮后
富”的机制,应对技术进步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
(摘编自欧阳日辉《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材料二: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应着眼适
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做强做
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推动产业变革,打造竞争新优势。虽然我国
数字经济增速世界第一、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但同世界数字经济强国相比,我国数
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实现从数字大国向数字强国的升级,必须牵住数字关
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产业攻关模式,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
的数字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型数字经济抢占发展新赛道。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通经济梗阻。夯实基础,推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
心体系落地,深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等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国家
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
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推进形成从
局部地区先发到全域蓬勃的新态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利用互补互促效
应协同推进区域发展;引导“数据富裕地区”对“数据匮乏地区”施行倾斜性资助,
以较好平衡数据要素资源配置和区域发展。
完善共享数字红利的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
高三语文第2页(共12页)
可日
0000000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高三年级期末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1.(3分)A【解析】“从而……实现财富共享”有误,原文明确指出“……并不能自然地实现财富共享的
功能”。
2.(3分)D【解析】“与其他领域相比……水平偏低”于文无据。
3.(3分)A【解析】并没有“着重讨论……”。
4.(4分)
①不同职业中,企业管理者的平均数字素养最高,农民最低;②学历越高,平均数字素养越高;③数字素
养越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
【解析】4分,每写对一条得 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
答案示例一:①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②贫困村东风村 11年人均纯收入翻 10多倍,主要得益于
政府顺势而为,投入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
答案示例二:①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创造了发展新机遇;②东风村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发
展数字经济,创造了村庄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蜕变。
【解析】4分,观点 2分,结合材料分析 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6.(3分)C【解析】“从侧面对其进行刻画”不正确,文本从正面与侧面对李小毛进行刻画。
7.(3分)B【解析】“与他在战场上的绝情反击形成对比”不正确,团长赵恂在战场上,面对炮火支援与
保全自己的士兵生命的抉择时,内心非常矛盾,甚至痛苦,表现出他内心对士兵的关爱。
8.(6分)
①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脉络清晰。②是故事发生的中心地点,使小说情节集中,结构紧凑。
③是小说矛盾冲突的焦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连长与团长、团长与集体、团长内心的矛盾都围绕“最
后的堑壕”展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线索”“故事发生的中心地点”“矛盾冲突的焦点”
每点 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团长赵恂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不得不放下情感,理性地命令炮火支援,放弃只身入敌营的李小毛;②战争胜
利后,赵恂在理性上深知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难以逃脱外在与内心情感的谴责;③军长也认为他的决策是
正确的,然而却决定撤他的职,满足战士们的情感需要;④在战争中,以牺牲少数人的代价换取战争胜利的理性
追求与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情感诉求常常发生矛盾,且互相拉锯,这也是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解析】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探究能力。小说中“情”与“理”矛盾的思辨性思考是小说主题探究的关键。三
连面临敌军的猛烈炮火,他们选择派出优秀的战士李小毛只身入敌营侦察,企图从内部突破。但无法等来李小毛
1
的消息,敌军却愈加猖狂,在伤亡了十八名战士之后,团长赵恂在内心经历极大痛苦的抉择后选择放弃李小毛,
命令炮火支援。最终战争胜利,年轻的李小毛却牺牲得无影无踪、不见尸首。可见,残酷的战争中,“情”屈从
于“理”。赵恂是面临战争与敌军威胁时的正确决策者,而军长却说:“你既然能用十八个人的伤亡,满足感情需
要;我也只有牺牲你,来满足战士的感情需要。我和你一样,都无力越过最后一道堑壕。”“最后一道堑壕”意喻
着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情感诉求,它蕴含着太多有关道德与良心的自我意识,因而团长赵恂也认为只有免职才能卸
下他沉重的思想与情感包袱。可见,“理性”让步于“情感”。小说也因此提出对于战争的深层思考:以牺牲少数
人的代价换取战争的胜利与大多数人的平安生存,这与保卫所有人安全的正义战争的本义是必然悖反的两个存在。
每点 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B【解析】原文断句为: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
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11.(3分)C【解析】此处泛指居高位的官吏。
12.(3分)B【解析】“由族人选出”于文无据。
13.(8分)
(1)他只是把接济穷亲戚、养活族中人的义举,传给他的子女罢了。
【解析】“活”“遗”各 1分,句意 2分。
(2)孟子说:“亲爱亲人而后才能施仁爱于人民,施仁爱于人民然后才能爱护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
这一点。
【解析】“亲亲”“仁”各 1分,句意 2分。
14.(3分)
①平仲好仁止于生前,文正公之义田泽及身后;②义田规模之大与影响之深,超过平仲之仁。
(答对一点 2 分,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
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经常总
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
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
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义田的收入,来供应在这
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
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有志于这一义举,而心有余力不足的状况长达二十年。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
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
子孙主持义田之事,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去世的
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接济穷亲戚、养活族中人的义举,
传给他的子女罢了。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
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妻子的亲族,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
2
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
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曾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赏识贤才,以及桓子能认错服义。孟子说:“亲爱亲人而后
才能施仁爱于人民,施仁爱于人民然后才能爱护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这一点。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
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义田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久远,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子儿
女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中不能进他家门的人,难道还少吗?更何况是接济关系疏远
的贤人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为卿、为大夫、为士的人,俸禄充裕,奉养丰富,一切仅供一人享用,本族拿着破
碗讨饭,最后饿死在沟中的人,难道少吗?更何况接济其他人呢?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
我只是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此写了这篇记来使之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3分)C【解析】“将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理解有误。
16.(6分)
①年轻有才华。由“绿鬓少年”可见其年轻,由“闳材”“下笔千言能立成”可见其才华。
②品行高洁。“冰雪清”,表现其品行高洁。
【解析】两点各 3分,其中形象概括 1分,分析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6分)
(1)克己复礼为仁
(2)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3)示例一: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示例二: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示例三: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示例四: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解析】6分。答对一个空得 1分,凡错、漏、颠倒一个字,则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3分)
参考答案:①琳琅满目 ②百花齐放 ③无源之水
【解析】3分。答对一个得 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4分)
参考答案:开发出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的文化创意产
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解析】4分。“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与“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互换位置,“建设”改为“提升”,每改
对一处得 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3分)B【解析】B项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
21.(4分)
①13世纪,阅读镜片开始进入市场
②15世纪中叶,随着书籍和读书人的增多,眼镜的需求量增大,成本骤降,眼镜开始普及。
【解析】答对第①点给 1分,第②给 3分。大意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3
22.(6分)
示例:①要么求助他人 ②(制作)成本高昂 ③(真正)开始普及
【解析】(每写出一处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四、写作(60 分)
23.(60分)
【审题指导】
这场对赌,河南付出了努力,赢了 1.26亿元,是赢家,是应该得的。河南能赢,赢在对治理黄河水质
的坚定决心和为下游省份山东提供优质水源的责任担当,可谓功不可没,劳有所获。山东支付 1.26亿元,
兑现了补偿金,看似是输家,却赢得了水质,是黄河河南段水质稳中向好的受益方,也是赢家。如果上游
没有将水质治理好,下游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治理费用。河南与山东的这场对赌,赌的是两省对黄河治理的
高度重视,是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态度,一方因保护而得利,一方虽付费也受益,这场鲁豫之约,实则是
双赢之举。以经济利益驱动治理能力建设,给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优质的水质,是造福民族的事,也
是当地生态文明最好的注脚,为“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提供了成功“范本”。这样的补偿机制,核心不在
于多少钱,而在于探索出了生态协同保护的新路子,值得好好研究,可以大力推广。就生态环境保护而言,
类似“谈钱不伤感情”、以共治共担共享为特征的跨区域协同治理多多益善。
【立意参考】
(1)从山东的角度
坚守住诚信,担得起赞誉
输了金钱,赢了水质
为受益买单,谈钱不伤情
网民乐见其成,山东似输实赢
(2)从河南的角度
看似毫不费力,只因非常努力
干得漂亮,所以赢得漂亮
勇下决心,敢赴赌约,重担责任
劳有所获,功不可没
(3)从生态的角度
一场“对赌”,鲁豫共赢
权责对等,共建共享
鲁豫责任共担,利益双赢共享
是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对赌”无输家,鲁豫共受益
多元共治,多方共赢
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
生态对赌,只有双赢
鲁豫有约,多多益善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
4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
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
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
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 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字扣 1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
多的,酌情扣分。
(四)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关于字数: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个字扣 1 分);400字以下
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
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只写标题的,给 1分;完全空
白的,评 0分。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