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邯郸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然气制氢首先需对天然气进行压缩、脱硫预处理,然后在转化炉中进行转化,余热回收后,通过变压吸附技术添加催化剂提取产品氢气。我国使用的氢气中,煤制氢占62%、天然气制氢占19%。图1示意天然气制氢流程。据此完成1~3题。
1.与煤制氢相比,我国天然气制氢占比偏低,主要受制于
A.原料成本 B.市场需求 C.环保政策 D.基础设施
2.天然气制氢的副产品可直接用于
①供暖 ②施肥 ③制冷 ④清洁洗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为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制氢的环境效益,建议
A.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装置 B.去除脱硫装置
C.为废热锅炉补充冷却水 D.在室外储存催化剂
伴随乡村人口迁出,部分地区出现“空心村”。根据年度空心化率和月度波动值,可以将村庄分为常年活跃村、季节性活跃村、季节性“空心村”、常年“空心村”四种类型(如图2)。据此完成4~6题。
4.识别“空心村”高效可靠的方法是
A.使用遥感影像观测 B.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判断
C.根据用电量分析 D.根据农田弃耕状况分析
5.一般情况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主要属于
A.常年活跃村 B.常年“空心村” C.季节性“空心村” D.季节性活跃村
6.为降低乡村空心化率,建议
①适当开展合村并居 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③引进现代装备制造业 ④在县城集中布局医疗、教育设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活跃火是植被火、火山火,油气井火等不同类型火的统称。海上活跃火的主要来源包括火山活动和油气资源开采。南海的活跃火主要发生在春季,近岸大陆架地区较为集中,大部分海上活跃火规模小且可控。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南海活跃火的季节特征取决于
A.油气储量变化 B.油气开采时间 C.火山活动规律 D.空气干燥程度
8.对南海活跃火的研究能够有效
A.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B.保护南海渔业资源 C.保障海上作业安全 D.预测局地气候变化
2019年,小浪底水库来水、来沙量大增,是自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水沙量最多的一年。由于排水排沙,小浪底水库以下河段淤积明显。图3示意2019年小浪底水库下游三个不同河段槽宽与断面冲淤面积关系(正表示淤积,负表示冲刷),伊洛河口以上接近小浪底水库,夹河滩离小浪底水库最远。据此完成9~11题。
9.2019年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江淮地区气温偏低 B.东北平原积水内涝 C.黄土高原植被干枯 D.天山南北阴雨连绵
10.越往上游,相同槽宽的断面冲淤面积越大,主要是因为
A.径流量小 B.水流速度慢 C.沙源丰富 D.河道宽度大
11.小浪底水库在春季水量较小时排水排沙不利于黄河下游的
A.航运 B.防洪 C.供水 D.灌溉
图4示意广州从化某气象站某日不同时段主导风向和风频的变化,该日山谷风明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气象站附近地势总体上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北高南低 D.西高东低
13.该日下列时间中,该气象站附近近地面等压线最稀疏的是
A.4:00 B.10:00 C.14:00 D.22:00
氮素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取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土壤中不能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氮占90%以上,必须通过微生物的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和硝态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通常情况下,温暖湿润的环境利于微生物活动。专家在青藏高原某草甸开展模拟降雨实验,历时整个生长季(5~10月)。研究发现,降雨频率的增加未导致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峰值提前到来。据此完成14~15题。
14.随着模拟降雨强度增大,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主要是因为
①前期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②前期土壤热量条件改善 ③后期土壤沉积加剧 ④后期土壤侵蚀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降雨频率的增加未导致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峰值提前到来,表明该地
A.氮矿化主要取决于土壤温度 B.生长季天然降雨量少
C.氮矿化主要取决于土壤湿度 D.生长季热量条件较差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野生石斛多生长在山区阴湿的树干或岩石缝隙中,不耐高温和寒冷,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贵州省兴义市某农业研究所推广钉入式种植模式,选择在林下有原生石、一定土壤层的喀斯特地貌区种植石斛,在石头表面钻孔,选择健壮的石斛幼苗依附在石头表面,把木块压在石斛苗上,用铁钉将木块钉入孔中。其中使用的木块经过与牛粪、菜籽饼等混合发酵并自然干燥,肥料的缓释效果较好。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合作社雇用农户种植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图5示意兴义市的位置,图6为兴义市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图。
(1)分析兴义市种植户在岩石表面采用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的好处。(4分)
(2)说明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中木块所起的作用。(6分)
(3)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澳大利亚南部的纳拉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300mm,以亚热带灌木草原为主,鲜有树木,人口密度极低。横穿纳拉伯平原的公路虽地处无人区,但为澳大利亚重要的高等级国道,穿越该段公路成为澳大利亚越野自驾爱好者崇尚的活动。图7示意纳拉伯平原及周边的公路分布。
(1)分析纳拉伯平原几乎属于无人区的原因。(4分)
(2)地处无人区的纳拉伯平原公路等级较高,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3)说明图示范围内支路对区域交通的积极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阿拉伯半岛以干旱著称。研究表明,冬季阿拉伯半岛靠近波斯湾一侧入夜之后多雾,雾出现在较为狭窄的带状空间,距离海洋过近或者过远的地区都很少看见雾。图8示意阿拉伯半岛夜晚雾带的位置。
(1)分析冬季阿拉伯半岛近海地区夜晚雾的形成过程。(8分)
(2)说明该地区夜晚雾出现在较为狭窄的带状空间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冀中平原是太行山前典型的冲积洪积平原,全新世以来湖泊群经历了兴起—扩张—收缩的过程。孢粉是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器官,能相对完整地保留在沉积层中。地理学家通过湖泊中的孢粉可以反演环境变迁。冀中平原多处低洼地带中全新世的沉积层中都出现了水生植物孢粉和喜暖湿的陆生植物孢粉,说明该时期湖泊数量增加。中全新世时期,冀中平原最大的湖泊白洋淀为游荡型湖泊,位置不定,面积不定,形态不定。晚全新世以来,旱生植物的孢粉占比逐渐增大。图9示意冀中平原的位置。
(1)指出冀中平原湖泊中孢粉的主要来源。(3分)
(2)中全新世时期冀中平原湖泊数量增加,试分析原因。(4分)
(3)分析中全新世时期白洋淀成为游荡型湖泊的条件。(6分)
高三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天然气制氢占比偏低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使用成本低,与天然气相比,使用煤炭制氢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市场需要的是产品氢气,与通过什么方式制氢无关;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制氢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较少;制氢的基础设施是由人工兴建的,是因为煤炭制氢成本低所以才倾向建更多的煤炭制氢厂,因果关系不正确。故A选项正确。
2.B【解析】本题考查天然气制氢的副产品的应用领域,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蒸汽余热可以供暖,蒸汽也可用于清洁洗涤,①④正确;无可生产肥料的副产品,②错误;高温废气无法制冷,③错误。故B选项正确。
3.A【解析】本题考查提高天然气制氢环境效益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天然气制氢是在燃烧化石能源,尽管是清洁能源但仍然会排放二氧化碳,需要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装置;去除脱硫装置会导致空气污染;废热锅炉的废热可以回收利用,补充冷却水则浪费了热量资源;在室外储存催化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不易保存。故A选项正确。
4.C【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遥感影响无法识别村内房屋是否有人居住;难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全体村民进行定位;如果家庭电表长时间出现停转,可推测出现了人口迁出,可以据此识别村庄常住人口的变化;如果农户从事第二、三产业,如转型发展电商直播产业,仍然住在农村,也可能会出现农田弃耕现象。故C选项正确。
5.D【解析】本题考查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人口流动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总体上较为发达,年度空心化率较低,但因为旅游业有淡旺季之分,因此月度空心化率会有季节波动。故D选项正确。
6.A【解析】本题考查降低乡村“空心化”水平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适当开展合村并居可以提高乡村公共资源利用率,提高中心村的活力,被撤并的村庄不再考虑是否空心,①正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能够减轻人口流失,②正确;乡村区位条件较差,引进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可行性较低,③错误;在县城集中布局医疗、教育设施会加剧乡村人口迁入县城,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
7.B【解析】本题考查南海活跃火季节特征的主要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油气储量不随季节而变化;火山活动没有季节分布的规律性;油气资源开采产生活跃火无须干燥的气候;南海夏秋季节多台风干扰,冬季风速较大,3~5月是油气开采作业的最佳时间,天气好,海况好,处于季风转换期间,风平浪静。故B选项正确。
8.C【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南海活跃火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油气开采效率取决于技术和设备;大部分海上活跃火规模小且可控,对渔业的影响有限;海上活跃火(油气井开采)的强度,对海上石油资源开采的工程安全.战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南海活跃火的研究能够有效保障海上作业安全;局地气候变化受大气环流等更大尺度因素影响,仅活跃火对其影响不大。故C选项正确。
9.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2019年,小浪底水库来水,来沙量大增,说明黄河径流量增大,即北方地区降水量偏多,该年夏季风偏强,形成南旱北涝,江淮地区气温偏高;雨带在北方停留较久,华北、东北降水量偏多,利于植被生长;天山地处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故B选项正确。
10.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断面淤积面积的分布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越往上游,越接近小浪底水库的坝下﹐越接近排水排沙的沙源地,所以断面冲淤面积越大。故C选项正确。
11.B【解析】本题考查小浪底水库排水排沙对黄河下游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黄河下游目前不具备通航条件;在水量较小时排水排沙容易造成泥沙在黄河下游干流河床淤积,导致河流水位抬升,不利防洪;水位抬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供水和灌溉。故B选项正确。
12.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势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该气象站白天盛行偏南风,白天为谷风,说明地势北高南低。故C选项正确。
13.B【解析】本题考查山谷风转换时间,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10:00恰好处于山风向谷风转换期间,山坡和山谷同高度大气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弱。故B选项正确。
14.B【解析】本题考查降雨对土壤铵态氨和硝态氨含量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随着模拟降雨强度增大﹐土壤水分条件改善,进而利于微生物矿化,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大,①正确;随着降雨强度进一步增大,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表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流失而减小,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
15.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
地理事物的能力。降雨频率的增加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但无法改变土壤热量条件。降雨频率的增加未导致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峰值提前到来,说明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条件是微生物矿化作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在最温暖的时间到来之前,即使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其对微生物矿化的促进作用也不如等待最温暖时间的到来更有效;生长季(5~10月)是青藏高原降雨量较多、热量条件较好的时期。故A选项正确。
16.(1)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适宜种植的空间有限,钉入式种植模式能够挖掘种植潜力;在岩石缝隙种植符合石斛的生长习性,产出的石斛质量好;钉入式种植模式能提高裸岩的植被覆盖率,生态效益良好。(答出两点,4分)
(2)压固石斛苗,利于石斛稳定生长;木块吸收的养分缓慢释放给石斛,改善石斛长势;稳定木块下方的温度﹑湿度,调节微观生境。(6分)
(3)需要人工逐一完成钉入工作,劳动量大;在起伏不平的裸岩区种植,有一定安全隐患;石斛收益高,相关产业环节叫价高。(6分)
【解析】本题考查兴义市在岩石表面采用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的好处、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中木块的作用、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问,兴义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土地空间不足,采用钉入式石斛种植模式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石斛的生长习性也为钉入式种植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在喀斯特地貌区种植石斛除了具有经济效益,还具备生态效益。第(2)问,根据材料,把木块压在石斛苗上说明木块起到稳定作用;木块经过与牛粪、菜籽饼等混合发酵并自然干燥,说明木块能够为石斛幼苗提供营养;石斛不耐高温和寒冷,木块的遮蔽可以减轻局地温度、湿度的变化。第(3)问,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原因可以从劳动工作量大.劳动隐患多等劳动本身的原因分析,也可从市场上石斛收益高的角度说明。
17.(1)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适合人类生存;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有限的人口可以集聚在少数自然条件更为优越的地区。(4分)
(2)该公路是环绕澳大利亚公路(沿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向东联系的必经通道;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条件能够支持高等级公路建设;平原地势平坦,建设难度较小。(答出三点,6分)
(3)连接更多的小城镇,改善通行条件;联系沿海和内陆,形成出海通道;与主干道交汇成网,提高通达性。
(答出两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纳拉伯平原几乎属于无人区的原因、横穿纳拉伯公路等级较高的原因、支路对区域交通的积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纳拉伯平原气候干旱,不利于城镇建设,且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无须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定居。第(2)问,横穿纳拉伯公路等级较高的原因,一方面从该公路在全国路网中的地位分析,另一方面从该区域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可行性方面分析。第(3)问,主要从连接范围.出海通道和公路网的角度分析。
18.(1)白天盛行海风,挟带大量水汽进入陆地(2分),东北信风也将海洋水汽带至陆地(2分);夜晚地面辐射放出热量,地温逐渐降低,近地面大气降温(2分),水汽遇冷凝结逐渐形成雾(2分)。
(2)该地区气候干旱,总体水汽含量有限,雾出现的范围有限;距海过近的地方受海洋调节作用强,夜晚降温幅度较小;距海过远的地方海洋水汽难以抵达。(答出两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冬季阿拉伯半岛近海地区夜晚雾的形成过程、夜晚雾出现在较为狭窄的带状空间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问,雾的形成过程包括水汽的聚集、水汽的凝结。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海上,依靠白天的海风和稳定的东北信风吹向陆地,随着夜晚陆地冷却,水汽逐渐凝结。第(2)问,根据材料,距离海洋过近或者过远的地区都很少看见雾。太近的地方降温幅度有限,太远的地方水汽不足,且总体上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汽不足,因此夜晚雾出现在较为狭窄的带状空间。
19.(1)经河流注入湖泊的孢粉;由空气搬运的孢粉;湖泊内生长的水生植物的孢粉。(3分)
(2)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富,河流来水量大;海平面上升,河流坡度变缓,堆积作用强烈,不均匀堆积形成更多的低洼地和更多的积水湖泊。(4分)
(3)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河流和湖泊摆动空间大;降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冲淤形势复杂;河流从太行山挟带大量泥沙,在山前平原造成冲淤交替,形成游荡型湖泊。(6分)
【解析】本题考查冀中平原湖泊中孢粉的主要来源、中全新世时期冀中平原湖泊数量增加的原因、白洋淀成为游荡型湖泊的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问,孢粉的来源有外源和内源,外源为外力搬运,如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内源为湖泊内的水生植物自身的孢粉。第(2)问,湖泊数量增加的原因要从湖水和湖盆两个方面描述。湖水增加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湖盆扩大主要是因为流水不均匀的堆积作用在堆积体之间形成低洼地,易积水成湖。第(3)问,游荡型湖泊说明地势起伏小,摆动空间大,且来水来沙的变化大,冲淤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