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和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不同膜表面常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下列生物膜及其上分布的蛋白质,对应不恰当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催化ADP和Pi合成ATP的酶
B.内质网膜——催化蛋白质加工的相关酶
C.细胞膜——将细胞外的K 泵入细胞内的载体蛋白
D.叶绿体内膜——协助色素吸收光能的相关酶
2.葡萄糖和脂肪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在肌肉细胞中,葡萄糖和脂肪在作为能量供给物质时会相互竞争,脂肪含量的升高会影响葡萄糖的利用。下列有关脂肪和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相互转化时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会改变
B.两者都能直接在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供能
C.等质量的脂肪和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较多
D.两者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3.某实验小组分别将等量且适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在各自的实验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混合,再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并将三支试管置于各自的实验温度下反应(甲、乙、丙三支试管的温度分别为T 、T2、T3),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三支试管中产物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T2>T3,则T3一定小于T1 ②若T2>T3,则T1一定大于T1
③若T2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DNP是一种细胞呼吸抑制剂,能抑制线粒体内ATP的合成,黑藻细胞内的Cl 浓度远大于细胞外的,若用DNP处理黑藻细胞,结果将导致黑藻细胞膜内外的Cl 浓度趋于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DNP处理的黑藻细胞呼吸作用不能生成ATP
B.黑藻细胞吸收外界Cl 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协助Cl 进出细胞膜的一定是同种载体蛋白
D.协助Cl 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构象会发生改变
5.GTP是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物质,其结构和ATP类似,可以和ATP相互转化,研究发现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GTP会在GTP酶的作用下水解为GD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属于组胞中的放能反应
B.GTP中的“G”由鸟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
C.GTP和ATP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含氮碱基不同
D.G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6.鸟媒花是一类依赖鸟类进行传粉的花,人们发现传粉鸟几乎没有嗅觉,但是色觉灵敏,而鸟媒花无香味但是颜色艳丽,两者在形态和功能上相互适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鸟媒花主要通过物理信息吸引传粉鸟为其传粉
B.鸟媒花颜色艳丽是为适应鸟的色觉而发生的变异
C.两者在形态和功能上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者在相互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7.转录因子ATF7与许多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有关,低蛋白饮食可使精原细胞中的ATF7出现磷酸化从而使其结构松散,ATF7结构改变又会导致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精原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转录,这种改变在精子中能维持并遗传给子代,使后代出现代谢性疾病。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中的ATF7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的合成
B.甲基化导致DNA分子的碱基序列改变而引发基因突变
C.加大蛋白质的摄入会使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进一步降低
D.DNA甲基化程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其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
8.下图为某家系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缺失产生的,现对Ⅱ-6个体中与该病有关的DNA进行电泳,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只出现一条电泳带,则Ⅲ-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
B.若只出现一条电泳带,则Ⅲ-10与健康男子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若出现两条电泳带,则Ⅲ-9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1和Ⅰ-2
D.若出现两条电泳带,则Ⅲ-10和患病男子婚配生育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3
9.树突状细胞(DC)具有高效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的能力。研究发现,肝癌细胞表面的甲胎蛋白可以抑制DC的成熟,并诱导其凋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DC可以将抗原信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B.甲胎蛋白能使肝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
C.甲胎蛋白会影响DC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胎蛋白的增多可能会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10.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数量极多,下图表示神经元连接的主要方式:单线式、环路式、会聚式和分散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单线式连接方式中信号的传递方向是从左向右
B.若环路式连接方式中的b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则会增强a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C.会聚式有利于实现信号的整合,分散式有利于扩大反射的控制范围
D.若体温调节中枢是分散式连接方式,则该中枢可直接调控的效应器有骨骼肌,甲状腺、立毛肌等
1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研究人员将GLP-1和胰岛B细胞共同培育3d后,再用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发现和不加入GLP-1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上清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肠道L细胞分泌的GLP-1通过导管进入内环境
B.激活胰岛B细胞表面的GLP-1受体会升高血糖浓度
C.GLP-1可能增强了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
D.血糖调节中GLP-1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呈协同关系
12.大脑皮层和脊髓都属于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过程中大脑皮层可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或抑制脊髓的兴奋
B.“吃梅生津”和“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
C.切断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联系会导致尿液储存在膀胱中无法排至体外
D.大脑皮层发出的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鱼的国家,一般认为池塘养鱼始于商代末年。《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王在灵沼,於物鱼跃”,这是关于池塘养鱼的最早记录。下列有关池塘渔业养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捞时控制网眼大小有利于捕捞后鱼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B.调查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可用于确定捕捞的最佳时间点
C.投放饵料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以提高池塘中鱼类的产量
D.鱼类养殖时应尽量将生态位不同的鱼置于池塘中混合养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位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包裹蛋白质等信息分子的囊泡,研究人员将用荧光染料标记的髓核细胞的外泌体和干细胞共同培养,可观察到髓核细胞的外泌体被干细胞摄取,并使干细胞均逐步分化为髓核细胞。敲除髓核细胞的Rabh蛋白基因,髓核细胞的外泌体释放量明显减少,且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过程明显受到抑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细胞摄取外泌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能改变
C.该实例说明外泌体中的信息分子能激发干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
D.外泌体中的信息分子可能影响了干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5.果蝇交配中的性取向(雌与雌、雌与雌、雄与雌)由Fuitless基因控制。Fuitless基因转录的mRNA可剪切为FURITLESS-A和FURITLESS-B两种。研究正常性取向的果蝇(WT)和敲除Fuitless基因的果蝇,以及表达FURITLESS-A或FURITLESS-B的采蝇的性发育和性取向,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果蝇的类型 雄 雌
果蝇外形 性伴侣 果蝇外形 性伴侣
WT 雄 雌 雌 雄
敲除Fuitless基因 雄 雄和雌 雌 雄
仅有FURITLESS-A 雄 雌 雌 雌
仅有JURITLESS-B 雄 雄 雌 雄
A.推测在WT雌性果蝇体内FURITLESS-B很可能对FURITLESS-A起抑制作用
B.FURITLESS-A和FURITLESS-B中含有的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
C.仅有FURITLESS-A使雌、雄果蝇的性取向均发生了改变
D.Fuitless基因可能不参与雌、雄果蝇的外形发育
16.某基因型为AaXBY(只显示部分染色体)的果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细胞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甲的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移向细胞两极的均为形态互不相同的5条染色体,已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一次染色体分离异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甲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
B.细胞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XBY或AXBY
C.细胞甲产生的全部子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全部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17.某细菌基因突变后,可分泌降解抗生素的酶。将该突变菌株混合后涂布在平板上,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A或B处理这些培养物,一段时间后观察面株的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标记为红色(●),抗性菌株标记为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抗生素液浓度对值 抗生素种类 0 2 4 8
A
B
A.图中结果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细菌分泌的抗生素降解酶的空间结构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而形成
C.抗生素导致细菌突变产生了适应环境的性状,从而使细菌发生进化
D.接种使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该过程须使用涂布器进行操作
18.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即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细胞)的筛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筛选杂交瘤细胞所用的HAT培养基成分和细胞增殖时所需的核苷酸的两条形成途径(D途径,S途径)如下表所示。已知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经毒性培养基选出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即只有起始合成途径,效应B细胞有两条核苷酸合成途径。若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AT培养基成分 水,糖类、无机盐、次黄嘌呤、氨基糖呤(叶酸拮抗剂),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等
起始合成途径(D途径) 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
中间合成途径(S建径) 利用次黄嘌呤一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
A.HAT培养基中瘤细胞可利用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
B.杂交瘤细胞能被筛选的原因为既具备增殖能力,又可进行S途径
C.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均为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在放入HAT培养基之前的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有D途径的细胞有3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1分)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且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5-AL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损伤的缓解机制,以小麦为研究材料,向小麦的叶片喷施蒸馏水配制的10mg L 的5-ALA溶液,并向根部施加一定量聚乙二醇以模拟干旱环境。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和对照组相比,5-ALA处理的实验组光合作用速率显著提高,且D1蛋白的含量增多。回答下列问题:
(1)D1蛋白是一种色素结合蛋白,位于____________(填具体场所),光合色素通常和D1蛋白结合形成光复合体,光复合体将光能进行固定和转化后传递给光反应产物中的______,这些产物可用于暗反应中的______(填生理过程)。
(2)该实验应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旱会降低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结合题干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是决定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一种糖蛋白分子,细胞毒性T细胞依靠MHC识别靶细胞,实验小组以SD大鼠为供体,用Woster大鼠为受体建立高危角膜抑制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术后第一天起用TGF-β1滴眼剂滴眼3次/天,共用14天,对照组大鼠滴生理盐水。两组移植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和移植片内表达的MHC-Ⅱ的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排斥反应中直接作用于靶细胞的主要是______细胞,该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_(答出2种)等细胞的参与。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MHC-Ⅱ有差异,从根本上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TGF-β1能延长移植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孢霉素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环孢霉素A相比,利用TGF-β1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的优点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草型清水湖泊和藻型浊水潮泊是潮泊演替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水草和藻类分别是这两个阶段的主要生产者,二者此消数长,相互抑制。下表表示某地区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水生生态类型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类型 NHN 生物多样性指数 主要特征
草型区 0.34 0.53 受人类活动影响少,水质较好,水生植物丰富
过渡区 0.43 0.86 受外源污染少、水生植物丰富,水质较差
鼎盛区 0.85 0.29 污染严重、营养盐提高、水生植物种类单一
(1)据表分析,与草型区相比,藻型区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其生物组分有关,生物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的原因在于______。
(2)从湖心区到近岸区,湖泊不同区域生长着的植物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植物的分层可以决定动物的分层,其原因是植物能为动物提供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推测,大量排放NHN等无机盐会______(填“促进”或“阻止”)湖泊由草型清水湖泊演替为藻型浊水湖泊,试闸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家蚕的正常体色与油质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油质色为隐性性状。Z染色体上存在B/b基因,该对基因在幼蚕体表上没有相应的表型,但不含B基因存在胚胎致死效应。A/a和B/b两对基因的距离相近,不会发生交换,雄蚕体质强壮、结茧层率高、蚕丝多,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雄蚕的致死基因来源于______(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质色基因和致死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常作为遗传标记用于筛选雄性幼蚕,为了尽可能方便、快速地从杂交后代的幼蚕中挑选出雄蚕,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从子代中筛选雄蚕(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写出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筛选方法即可)
(3)家蚕幼虫斑纹的种类繁多,易于识别,是研究遗传学的极好材料,姬蚕无任何斑纹,由d基因控制;普斑蚕第2腹节有半月纹,由D基因控制;黑缟斑蚕在腹面中线处有箭斑,由D 基因控制,这三种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且显隐性关系为D >D>d。某同学选用雄性正常体色姬蚕与雌性油质色黑缟斑蚕,羽化成蛾后进行杂交,F 幼蚕中黑缟斑:普斑=1:1,正常体色雄蚕:油质色雄蚕:油质色雌蚕=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 随机交配,F 中雌性正常体色普斑蚕的比例为______。
23.(13分)实验小组将启动子rd29A和拟南芥植株的抗寒累因DREBI相连后导入大豆,获得了抗寒转基因植株,下图1表示构建重组质粒时所用的载体,已知Ⅰ、Ⅱ、Ⅲ、Ⅳ为四种不同的限制酶,其各自识别的DNA序列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Ⅰ Ⅱ Ⅲ Ⅳ
识别序列及 切割位点
(1)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最好同时使用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需要加入______(填“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温度诱导下转基因植株中抗寒基因DREBI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试根据检测结果阐述目的植株导入DREB7基因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考试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及其相关功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线粒体内膜能合成ATP,因此线粒体内膜上有催化ADP和Pi合成ATP的酶,A项不符合题意;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因此内质网膜上有催化蛋白质加工的酶,B项不符合题意;细胞膜上存在将K 泵入细胞内的载体蛋白,以维持细胞内K 的浓度,C项不符合题意;叶绿体内膜无色素分子,D项符合题意。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但元素含量不同,相互转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含量可能改变,A项错误;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供能,B项错误;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分解产生的能量更多,因此消耗的氧气更多,C项正确;脂肪和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D项错误。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根据题意分析,达到最大产物量时所需要的时间甲<乙<丙,所以酶的活性为甲>乙>丙。因此相对于T 、T 来说,T 可能为最适温度或最接近最适温度,相对于T ,T 和T 的温度差更小,因此T 、T 、T 之间的温度关系可能为:T 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DNP仅仅抑制线粒体中ATP的合成,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能生成ATP,A项错误;抑制线粒体内ATP的合成会导致黑藻细胞膜内外Cl 浓度趋于相等,说明维持膜内外的Cl 浓度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黑藻细胞吸收外界Cl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项错误;协助Cl 进出细胞膜的可能是不同载体蛋白,分别介导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项错误;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构象会发生改变,D项正确。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GTP的水解会释放能量,因此该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属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A项错误;GTP中的“G”表示鸟苷,由鸟嘌呤和核糖组成,B项错误;GTP和ATP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含氮碱基是不同的,C项正确;G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原料合成RNA,D项错误。
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鸟媒花主要通过花的颜色吸引传粉鸟为其传粉,花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A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会主动产生适应性变异,B项错误;两者在形态和功能上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正确。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ATF7磷酸化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磷酸基团,A项错误;甲基化不会改变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因此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项错误;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维持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C项错误;DNA甲基化不会影响碱基配对的方式,D项正确。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系谱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假设该病的相关基因为B/b,根据系谱图分析,该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若只出现一条电泳带,则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XBY,Ⅲ 9的基因型为X Y,,其致病基因来自Ⅱ-5,Ⅱ-5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A项正确;Ⅲ-10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其和一个健康男性(XBY)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B项正确;若出现了两条电泳带,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的基因型为Bb,Ⅲ-9的基因型为bb,其致病基因来自Ⅱ-5和Ⅱ-6,C项错误;若出现两条电泳带,则Ⅲ-10和患病男性婚配生育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2/3)×(1/2)=1/3,D项正确。
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DC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项错误;甲胎蛋白能避免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因此能使肝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B项正确;甲胎蛋白会诱导DC发生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因此甲胎蛋白会影响DC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甲胎蛋白对DC产生抑制,从而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D项正确。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模式,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体温调节中,骨骼肌和立毛肌是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调控的,下丘脑通过垂体对甲状腺进行间接调控,D项错误。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意可知,GLP-1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不需要经过导管,A项错误;激活靶细胞的GLP-1受体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B项错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GLP-1能增强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C项正确;血糖调节中GLP-1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抗衡,D项错误。
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及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大脑皮层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脊髓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或抑制脊髓的兴奋,A项正确;“吃梅生津”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项正确;切断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联系会导致脊髓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即排尿反射不受控制,但是排尿反射可以正常进行,C项错误;大脑皮层发出的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项正确。
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渔业捕捞时,控制网眼的大小能控制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从而有利于捕捞后鱼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A项正确;调查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K值),可用于确定捕捞的最佳时间点,以获得最大收益,B项正确;投放饵料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鱼类养殖时应尽量将生态位不同的鱼置于池塘中混合养殖,以降低鱼之间的种间竞争,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D项正确。
14.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干细胞摄取囊泡的过程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项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能会改变,B项正确;该实例说明外泌体能影响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但不能说明信息分子能激发干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C项错误;根据信息可知,外泌体中包裹的蛋白质使干细胞均分化为髓核细胞,说明外泌体中的信息分子可能影响了干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15.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实验与探究能力。与WT雌性果蝇组相比,仅有FURITLESS-A雌性果蝇组改变了雌性果蝇的性取向,仅有FURITLESS-B雌性果蝇组没有改变雌性果蝇的性取向,推测在WT雌性果蝇体内FURITLESS-B很可能对FURITLESS-A的功能起抑制作用,A项正确;FURITLESS-A和FURITLESS-B为mRNA,含有的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B项错误;由WT果蝇组可知,FURITLESS-A没有改变雄果蝇的性取向,C项错误;由题表推测,雌、雄果蝇的外形发育与Fuitless基因无关,D项正确。
16.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一次染色体分离异常,且细胞甲移向一极的都有5条染色体,因此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因此细胞甲中同时含有X和Y两条染色体,所以细胞甲的基因型为AAXBXBYY或aaXBXBYY,A项、B项错误;细胞甲中含有X和Y染色体,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因此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全部配子的染色体数目都异常,D项正确。
17.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中结果说明细菌发生了不同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抗生素降解酶,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项正确;细菌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B项错误;细菌的突变是随机、不定向的,抗生素只是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C项错误。
18.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HAT培养基中含叶酸拮抗剂,其中不能进行D途径,A项错误;杂交瘤细胞为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细胞,既具备增殖能力,又可在HAT培养基中进行S途径,B项正确;最终筛选出来的可能有多种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可能不是同一种特异性抗体,还需进行进一步筛选,C项错误;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在放入HAT培养基之前的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会有融合的B淋巴细胞—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融合的瘤细胞—瘤细胞、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未融合的瘤细胞等多种形式的细胞,这几种形式的细胞均可进行D途径,D项错误。
19.(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1分)ATP和NADPH(2分)C 的还原(2分)
(2)根部施加一定量聚乙二醇并向小麦的叶片喷施等量的蒸馏水(3分)
(3)干旱会影响小麦对N、Mg等元素的吸收,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干旱会破坏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从而使叶绿素失去附着位点(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及实验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题意分析,D1蛋白能和色素分子结合成光复合体,因此D1蛋白位于类囊体薄膜上;光复合体将光能进行固定和转化后传递给ATP和NADPH,这两种光反应产物可用于暗反应中C 的还原。(2)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5-AL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损伤的缓解机制,因此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根部施加聚乙二醇并向小麦的叶片喷施等量的蒸馏水。(3)结合题干分析,干旱胁迫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且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其原因是干旱可能会影响小麦对N、Mg等元素的吸收,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干旱会破坏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从而使叶绿素失去附着位点。
20.(1)细胞毒性T(1分)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2分)相应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分)
(2)TGF-β1能抑制角膜移植片内MHC-Ⅱ的表达,以免被受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答案合理即可,3分)
(3)TGF-βl在抑制移植器官MHC-Ⅱ的合成,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同时,不会降低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及实验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免疫排斥反应中直接作用于靶细胞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细胞的参与;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即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是两者表达的蛋白质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组的MHC-Ⅱ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原因是TGF-β1能抑制角膜移植片内MHC-Ⅱ的表达,以免被受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3)由于环孢霉素A会抑制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和环孢霉素A相比,TGF-β1在抑制移植器官MHC-Ⅱ的合成,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同时,不会降低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21.(1)低(1分)一种植物可能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摄食,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摄入多种植物,同时被一种或多种肉食性动物捕食,生物组分越多,彼此之间的联系就越多(答案合理即可,3分)
(2)水平、垂直(答全给分,2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分)
(3)促进(1分)NHN等无机盐会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从而导致藻类急剧增加,导致其他生物生长所需的空间和资源减少(答案合理即可,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据表分析,由于藻型区的生物种类单一,因此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2)从湖心区到近岸区,湖泊不同区域生长着的植物类型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可以决定动物的分层,其原因是植物能够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根据表格分析,藻型区的NHN等无机盐的含量最高,其原因是NHN等无机盐会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的生长,导致其他生物生长所需的空间和资源减少。
22.(1)父本(1分)b基因纯合致死,不存在基因型为Z W的母本(3分)
(2)如下图:(写出基因型得1分,写出表型得1分,答出筛选方法得1分,共3分)
(3)ddZAbZaB、D+DZaBW(3分)0(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b基因为致死基因,因为雌蚕的基因型只能为ZBW,,不能为子代提供b基因。(2)用杂合油质色雄蚕和正常体色雌蚕作为亲本杂交,子代中雄蚕均为体色正常,雌蚕均为油质色,且部分雌蚕死亡,因此可方便、快速地从杂交后代的幼蚕中挑选出雄蚕。
(3)亲本组合为雄性正常体色姬蚕(ddZA Z )与雌性油质色黑缟斑蚕(D+―ZaBW),F1出现普斑和油质色雌蚕,且没有出现正常体色的雌蚕,因此雌性油质色黑缟斑蚕的基因型为D+DZaBW,雄性正常体色姬蚕的基因型为ddZAbZaB;F1随机交配,F 中雌性正常体色普斑蚕的比例为0。
23.(1)Ⅱ、Ⅳ(或Ⅲ、Ⅳ)(3分)同时使用两种限制酶可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酶Ⅰ破坏了标记基因,酶Ⅱ和酶Ⅲ切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3分)四环素(2分)对含目的基因的组织细胞进行筛选(2分)
(2)随着温度的降低,DREBI基因的表达产物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胁迫,另外常温下基因不表达,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答案合理即可,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最好同时使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原因是同时使用两种限制酶可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但酶Ⅰ破坏了标记基因,酶Ⅱ和酶Ⅲ切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选择酶Ⅱ和酶Ⅳ或酶Ⅲ和酶Ⅳ;由于酶Ⅱ、酶Ⅲ或酶N破坏了质粒上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需要添加四环素,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和鉴定。
(2)根据检测结果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快速诱导抗寒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胁迫,另外常温下基因不表达,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