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2-26 06:55:19

文档简介

主备人 张学举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031
课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2. 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教学难点 氨气的还原性。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但我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目标展示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2. 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预习检测 赢在45分钟P76~P77预习导学、自我检测
课堂探究 实验探究一、[演示实验]实验4-8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先打开止水夹,挤压胶状滴管,少量的H2O既可溶解大量的NH3(1:700),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H2O压入上面的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实验探究二、[演示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沾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现象:两棒接近时,产生较多的白烟。实验探究三、[投影视频]1.NH3还原氧化铜的实验2.氨气在纯氧中点燃3.氨气与氯气的反应实验探究四、[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 (NH4)2SO4溶液和NaOH溶液,加热。现象:加热后,溶液中有气泡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探究五、[演示实验]实验室制NH3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3. 氨水中中存在那些粒子?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教材P99中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并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5. 实验室如何检验铵根离子?6. 实验室如何干燥和收集氨气?
疑难点拨 氨气的还原性(1) NH3 还原氧化铜:2NH3+3CuO 3Cu+N2+3H2O (2) 与纯氧的反应:4NH3+3O2(纯)2N2+6H2O (3) 与氯气的反应:若NH3不足,则2NH3+3Cl2 == 6HCl+N2若NH3充足,则 8NH3+3Cl2 == 6NH4Cl+N2
课堂小结 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一、氨 (一) 氨的物理性质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极易溶于水,氨水密度比水小。(二) 氨的化学性质1.与H2O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2.与酸反应NH3+HCl==NH4Cl (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NH3)2NH3+H2SO4== (NH4)2SO4 (吸收NH3的方法)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4.氨气的还原性(1) NH3 还原氧化铜:2NH3+3CuO 3Cu+N2+3H2O (2) 与纯氧的反应:4NH3+3O2(纯)2N2+6H2O (3) 与氯气的反应:若NH3不足,则2NH3+3Cl2 == 6HCl+N2若NH3充足,则 8NH3+3Cl2 == 6NH4Cl+N2 (三) 铵盐1.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无色晶体。2.化学性质(1)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CO2 ↑ NH4Cl NH3 ↑+ HCl ↑2NH4NO3 === 2N2↑+O2↑+4H2O (加热到500℃)(2) 与碱反应 (NH4)2SO4+2NaOHNa2SO4 +2NH3 ↑+2H2O (3)NH4+的检验原理:NH4++OH―NH3↑+H2O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四)实验室制NH3 1.实验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2.干燥剂:碱石灰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4.检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5.棉花团的作用:防止试管内的NH3与管外空气形成对流
达标检测 赢在45分钟随堂训练
作业设计 预习P100-P102课文,完成赢在45分钟P79自主预习和自我检测
课后反思主备人 张学举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032
课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 了解硝酸物理性质,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3. 认识浓硫酸和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如浓硫酸的广泛用途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课堂引入 盐酸、硝酸、硫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大强酸,它们除了都具有酸的通性外,又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质,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H2SO4和HNO3的性质。
目标展示 1.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 了解硝酸物理性质,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3. 认识浓硫酸和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预习检测 赢在45分钟P79~P80预习导学、自我检测
课堂探究 实验探究一、[视频实验]浓硫酸与胆矾的反应操作:在表面皿里放入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硫酸现象:固体由蓝变白。实验探究二、[演示实验]浓硫酸与纤维素的反应 现象:变黑实验探究三、[演示实验]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操作:将预先称量的20g蔗糖放入100 mL 烧杯中,加几滴H2O搅拌均匀,再加15 mL 浓硫酸,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实验探究四、[视频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探究五、[视频实验]浓、稀硝酸与金属Cu的反应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1. 浓硫酸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 根据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现象,推测可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浓硫酸体现了哪些化学性质?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3. 将浓硫酸滴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上,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4. 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这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何区别?5. 将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分别滴在三块蓝色石蕊试纸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6. 为什么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前面我们遇到什么物质也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能否根据其保存预测硝酸有什么样的性质?7. 浓硝酸与铜反应N原子只得到1个电子,而稀硝酸与铜反应N原子得到3个电子,能否由此说明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为什么?
疑难点拨 1.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对比吸水性脱水性对象游离态的H2O、结晶水合物中的H2O 一般含H、O的有机物,H、O按物质的量比为2:1脱去类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能量放热放热现象无明显现象得到黑色固体关系有脱水则必吸水2.HNO3与金属反应规律: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 氧化性:浓硝酸 > 稀硝酸(均比浓硫酸强) 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 ,稀硝酸被还原为NO
课堂小结 二、硫酸(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二) 浓硫酸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性的强酸,能与H2O以任意比互溶,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三) 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 2、脱水性:3、强氧化性(1) 与金属反应Cu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加热条件下,浓H2SO4 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一般生成SO2 常温下,浓H2SO4可使Fe、Al钝化 (2) 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 CO2 ↑+2SO2 ↑+2H2O三、硝酸(一) 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之比为1:3混合而成王水。 (二) 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HNO3 = H+ + NO3― A、稀硝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浓硝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微热) 2.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4NO2↑+O2↑+2H2O 3、强氧化性(1) 与金属反应Cu + 4HNO3 (浓) == Cu(NO3)2 +2NO2 ↑+2H2O 3Cu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 HNO3与金属反应规律小结:①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②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③ 氧化性:浓硝酸 > 稀硝酸(均比浓硫酸强);④ 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 ,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 + 4HNO3 (浓) 2H2O +4NO2 ↑+CO2 ↑(三) 硝酸的用途:用于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
达标检测 赢在45分钟随堂训练
作业设计 课本P103习题
课后反思
光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