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4 18: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指出,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而西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在形式上类似商朝的“内外服”制,但在具体实施上,已远比商朝密切。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实现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
2.西汉元始五年,高都里人朱凌在制定家庭土地变动契约文书时,请县、乡三老等,“为 先令券书”,同时还邀请了乡间名望人士及亲属共同见证。这说明当时
A. 政府禁止民间的土地交易 B. 契约文受制于政府抑商政策
C. 民间私有财产权观念强化 D. 基层组织开创集体议事的模式
3.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
A. 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 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
C. 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 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
4.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陕商经贸活动和名目繁多的境内庙会集市不但吸引着秦腔走遍全国,而且使它深入到秦地的大小乡镇。会馆落成、神灵祭日、过年过节等都有秦腔演出, 甚至同业违反行规也要罚演秦腔。这种情况表明
A. 文化发展推动商帮形成 B. 地方文化规范商业经营
C. 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 商业发展影响文化传播
5. 表1反映的是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情况。与此疫情密切相关的是
表1
咸丰十一年(1861年) 秋,嘉兴濮院盛行霍乱转筋之症
同治元年(1862年) 秋八月,江南大疫,南京军中尤甚,死者山积。营哨官无不病者,惟统帅曾国荃日夜拊循,独无恙
同治三年(1864年) 四月,自长毛去后,常熟遍处起病,医者忙极,西南尤甚,死者亦多
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战争
洋务运动 D.西北边疆危机
6.1907年清政府拟与英国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激起江浙人民的愤怒,民众要求拒借洋款。图1描绘的是代表“民气”之人向远处的“拒款”射箭。这幅漫画反映了
图1
A. 保路运动波及东南地区 B. 江浙民众反帝爱国呼声
C. 国人抵制先进交通工具 D. 革命党人领导反帝斗争
7.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劳动界》登载了工人陈文焕的来信:“从前 受资本家的压逼,有话不能讲,有冤光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这说明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壮大工人力量
B. 中国共产党诞生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工作已起到效果
D. 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准备发动起义
8. 表2是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妇救会参战动员慰劳工作统计表。材料表明
表2
缝衣服 帽子 袋子 袜子 鞍 饭包 洗衣
兴县 38475 1000 24 976
临县 3000 2000 3500 450
方山 300 600 2880 900
保德 2693 8000 4989 19500 393 3200
离石 500 7537 300
资料来源:《晋西北群众工作总结(1940年)》
A. 土地革命激发了群众抗日积极性 B. 统一战线发挥巨大动员作用
C. 群众为抗战贡献了大量人力物力 D.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太原会战
9.周恩来总理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强调:“(我们)本着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 旨把会议开好,而不要陷入不利于达成协议的争论;会议应把大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最主要的。”这次会议
A. 践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迎来中国同西方国家建交热潮 D.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10.1961年和1962年,中央先后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民族教育经费上继续给予照顾,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具体化。这些举措
A. 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B.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 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D. 使各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一致
11.1981年春,山东省在企业中率先试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承包划分国家同企业之间、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当时这一改革旨在
A. 调动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B. 根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 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 D. 发展杜会主义市场经济
12. 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发现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在埃及三角洲白史前文化考古层中,发现了类以两河流域装饰神庙门脸的泥钉和抛光的圆锥体。这些考古成就,可用于说明
A. 长途贸易的发展 B.古代文明的交流
C. 手工业分工细密 D.古代帝国的扩张
13. 在中世纪,幸福即物质,只有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才能感觉幸福。而文艺复兴运动拓展了幸福的概念,在人文主义者看来,除了物质,人更要有文化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要在社会得到认同。逆说明文艺复兴
A. 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B. 以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为核心
C. 彻底否定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D. 对人任的理解更加深刻合理
14.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包括地理学者、制图学者、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会各种语言的专家。这些人里,有基督教、犹太人和穆斯林。他的这种做法
A.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B. 深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C. 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 D. 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会
15.图2为1943年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发布的一幅封面图《铆土罗茜》。背景为美国国旗,罗茜将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小册子《我的奋斗》踩在脚下。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2
A. 倡导文化和种族的多元一体 B. 爱国主义与女性独立有机结合
C. 号召女工走上反法西斯战场 D. 工业化社会女性角色不可或缺
16. 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50年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拉美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源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使得拉美国家无法进行资本和累,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该报告
A. 指出冷战是影响拉美发展的重要因素 B. 认为拉美无法完成工业化任务
C. 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拉美帮后原因 D. 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一定义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题,共计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9题1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儒学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汉代。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传富的自然知识、科技知识,其至包含像《尚书·禹贡》《礼记·月令》《周礼·考工记》这样的科技著作。明清之际、不少儒家学者以及科学家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研究西方科技。徐光启把西方科技纳入理学“格物致知”的框架;方以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形成“西学中源”思想;以著录儒家经典以及儒家学者著作为主的《四库全书》也收入了西方科学著作。然而,儒家学者对于西方科技的学习和研究,其目的在于把西方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把科技理解为手段和工具,科技实际上仍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学对古代科技作用的双重性》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6分)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儒学对科技的双重作用。(6分)
1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9年10月,朝鲜人安重根于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曾任日本总理大臣和首届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震惊世界。辛亥前后,安重根的故事在中国多次被改编,搬演于戏剧舞台,所涉体裁丰富,主题多变。
表3
时间 代表作品及简介
1909年11月 王钟麒创作一部名为《藤花血》的传奇作品。其内容主要写日本 欲吞并朝鲜,派伊藤博文为朝鲜统监,爱国志士安荫七欲在伊藤前往“满洲”时刻杀他,其妻金氏得知他的计划,甚为担心。
1915年3月 在国内形势的触动下,民鸣社把安重根的故事搬上舞台,取名《东亚风云》。 在广告中曾写道:“兹者东亚风云日紧一日,本社悲朝鲜之亡,恐覆辙之重寻,特编斯剧以警国人”
1918年春 郑正秋编写了《卖国奴》一剧。该剧的主要人物并不是安重根,而是曾任朝鲜总理大臣的李完用。以李完用的亲日卖国行为作主线,安重根及其同党的刺杀行动,不过是由此延伸出的一个自然结果。
——摘编自张会芳《英雄、亡国、国贼: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转移》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 (16分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议建立专门的党内监察机构。1918年设立工农检查院,旨在提高其在行政部门内部开展监察工作的效率。然而在国内战争末期,列宁迫切希望改组工农检查院,提出要在党内建设监察制度,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独立开展工作。 此后,俄国存在着两套并行的监察机构——工农检查院和史央监察委员会。自1920年后的近三年里,两部门分别负责党和苏维埃的监察工作。监察权由两个部门同时行使易导致职责不分的情形。因此,列宁提议两个机构合并,增进同群众的联系,使工作更加“接地气”。
——摘编自姚天宇《列宁关于党和苏维埃监察制度构建研究》
材料二 苏俄的监察制度对中央苏区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随着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进展而移植到苏区。中国共产党为了保障监察机关取得实效,首先在监察形式上除采取自上而下的监察方式,还积极吸纳列宁所倡导的“应该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察形式和方法”。中共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中共各级领导人还极力倡导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在此期间大声疾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苏维埃时期中共依据不同的革命形势要求,及时地修订了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适应革的需要。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列宁设立和改革监察机构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9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苏区监察制度建立的影响。(7分)
2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新工党上后以后,主张“第三条道路”,平衡经济发展和城市社会环境的同步更新。1998年政庭成立“城市工作组”,综合高品质设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政府治理等多方面的原则与描施。政府将工业遗迹改造为新的消费、创意空间,为工业化时期的“不良资产”注入后工业时代的新功能。政府推动以提升公共空间质量为目标的内城再美化运动,内城中心区得到改头换面的提升。政府意识到郊区化对发展经济的潜在价值:新城及“边缘城市”适于培育知识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郊区风情的文化产业,可以形成更具经济多样化及竞争力的“郊区增长极”。政府还提出“可持续城市设计”,核心主张是: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摘编自杨震《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镜鉴》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推动城市更新的措施和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新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5分)
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D B B C C D A C B D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题,共计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9题1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12分)
(1)(6分)
关系:科技随儒学发展而发展(1分);儒家思想中包含自然科学知识(1分);科技丰富了儒学内涵(2分);科技服务于儒家思想(1分);科技与儒学高度互动,相互促进。(1分)
(2)(6分)
作用:儒学重视国计民生,培育出古代科技的务实性,发挥出科技的社会价值。(3分)使古代科技缺乏独立性,造成科技理论薄弱,阻碍了科技的进步。(3分)
(12分)
【评分标准】论题部分0-2分,阐述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 求
10-12 综合材料信息,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综合材料信息,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开符合要求。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示例:
论题:辛亥前后国人认知随时局变化趋向理性。
阐述:辛亥革命前,民族危机如深,反清革命运动高张,中国知识界对朝鲜民众反侵略抗争有一定关注。但从《藤花血》作品可以看出,时人对此事件认知有限,尚处于赞扬悲情英雄的感性阶段;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二十一条”交涉时期,群众反日情绪高涨。民鸣社的《东亚风云》体现出时人对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注。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卖国奴》一剧将人物主线转移,谴责李完用的亲日卖国行为,以此影射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体现了反帝爱国思想。
总之,辛亥前后国人对于安重根刺杀一案的改编剧主题多变,经历了从赞扬英雄义举到关注亡国危机、谴责卖国行为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
19. (16分)
(1)(9分)
动机:提高监察工作的效率(1分);健全党的监察制度(1分);增强党内监督权力,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2分);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1分);密切联系群众。(1分)
背景: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的现实;巩固政权的需要;经济政策的变动。(3分)
(2)(7分)
特点:借鉴苏俄经验(1分);形成上下相结合的双向监察系统(2分);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分);注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1分)。
影响:有利于铲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1分);适应并推动革命斗争的发展。(1分)
20.(12分)
(1)(7分)
措施:成立专门机构规划设计(1分);推动产业转型(1分);郊区多样化提升(1分);美化内城环境(1分);提出可持续城市设计,发展绿色产业。(1分)
特点:注重国家政策指引;注重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发展。(2分)
(2)(5分)
意义: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1分);城市更新当关注民生(1分);重视城市系统规划(2分);城市更新关注可持续发展。(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