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度上学期武汉市重点中学4G+联合体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2023年1月11日
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放。
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是人体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6
A.图中A是组织液,D是组织细胞内液
B.图中B、C中的蛋白质含量较A低
C.图中A、B、C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有关
D.图中1、2、3、4双向渗透的物质是能透过细胞膜的小分子物质
2.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
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质
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治疗酸中毒时,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能改善患者血浆pH
B.低血糖时,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能量
C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会导致患者的渗透
压升高
D,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
高二生物试卷第1页共9页
3.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列对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婴儿不自主的排尿是非条件反射,成年人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条件反射
B排尿反射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C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
D,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
4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有两种方法,甲: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
外侧:乙:电流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测量的结果如丙丁所示,据图分析不
正确的是()
电
位
电
刺激
0
(mV
时向ms)
差
(mV)
时间ms)
刺激
甲
乙
丙
丁
A.甲图的测量结果对应图丙,乙图的测量结果对应图丁
B.甲图中细胞外液K+浓度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
C增大乙图中两电极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中两曲线间距变大
D.甲乙两图中刺激都产生了动作电位,该峰值大小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5.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
棋式
模式川
式川
说明:1为制性巾神经元
A.模式I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
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可能属于模式Ⅱ
6,冰毒是一种毒品,它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冰毒通过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
上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起作用。DAT是一个双向载体,它的重要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
多巴胺重新摄入到突触前膜的细胞质中,从而终止多巴胺的生理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冰毒和DAT结合能抑制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重新摄入
B,多巴胺的合成、分泌以及多巴胺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
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
D,该生理效应会造成突触后膜上受体减少
高二生物试卷第2页共9页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5ACDDB 6-10BADCB 11-15CBDDA 16-20DDBAB
21、(每空2分,共16分)
(1)负电位变正电位
(2)②
(3)胰岛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分级调节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5)自身免疫 胸腺
22、(每空2分,共16分)
(1)RNA
(2)C
(3)IgM
(4)可能是感染过新冠病毒刚康复或成功接种疫苗,体内的抗体已将病毒予以清除 检测方便,早期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5)3 只有C处出现红色
(6)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兴奋,一方面兴奋传至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 体温调节中枢
23、(每空2分,共14分)
(1)较高 防止溶液中的水分挥发,溶液浓度改变
(2)能 与对照组相比,用a~d mg/L的2,4-D溶液处理月季枝条时,根的平均长度均大于3.5 cm,说明促进生根,用e mg/L的2,4-D溶液处理月季枝条时,根的平均长度小于3.5 cm,说明抑制生根
(3)C
(4)实验思路:用试管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溶液,加入等量的清水进行稀释,再用等量的稀释好的溶液配合浸泡法处理月季枝条。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根的平均长度小于3.9 cm,则为a浓度;若根的平均长度大于3.9 cm,则为d浓度
24.(每空2分,共14分)
(1)60只
(2)增大;增大
(3)“J”形增长;环境阻力为0,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
(4)数量;环境容纳量(K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