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4 20:29:08

文档简介

丰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 物
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第1章第1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激素、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⑦ D.③⑤⑦
2.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痛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内液与内环境均存在尿酸盐
B.机体过量重吸收尿酸盐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C.尿酸盐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pH稳定
D.痛风患者要少吃富含嘌呤的海洋鱼类
3.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患者受到刺激产生痛觉属于条件反射
B.该病患者丧失的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该病患者看不懂文字、不能讲话,说明大脑V、S区受损
D.该病的形成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异常有关
4.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脚趾会缓缓地上翘,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大时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5.如图是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通过分泌激素a可与胰腺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B.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有激素a和物质b两种
C.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通过神经b和神经a的调节比通过激素a或物质b的调节速度快
6.人体长时间暴露于极端热环境时,容易引发中暑,甚至发展成为致死率极高的热射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B.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C.热射病患者的体温比常人更高,易造成代谢紊乱
D.先天性汗腺缺乏症患者在高温环境下中暑风险更大
7.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其种类多样,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其中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均由淋巴干细胞分化形成
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C.树突状细胞可通过特异性识别抗原,激活T细胞
D.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且都来自体外
8.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9.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①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
10.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环境因素调节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菊开花需要光提供能量,这可能与光敏色素有关
B.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水和光照决定的
C.遮光处理可使昙花白天开花,温度与冬小麦开花无关
D.重力可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1.独角金内酯(SLs)是一种新发现的植物激素,GR24是人工合成的SLs类调节剂,科研人员为研究GR24对拟南芥侧枝的影响,选择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和一种突变型拟南芥植株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应选择已经发芽的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
B.突变型拟南芥侧枝数量少,是因为SLs的合成受到抑制
C.相较于突变型拟南芥,野生型拟南芥对SLs更敏感
D.GR24可用于棉花的培育,增加棉花产量
12.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S2点对应数值,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图1所示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实验时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取三个电位差测量点,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点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设计FE=FG,均为5cm,如图2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90mV
B.AC段为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CD段为静息电位,K+外流方式协助扩散
C.图2中,受刺激后,F点处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兴奋在FE、FG段传导的时间依次为t1、t2,两者的大小是t1=t2
14.甲状腺激素是人体的重要激素,寒冷中人体通过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体温,还通过负反馈调节,确保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会过多。人们为证明促甲状腺激素(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大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②将A组大鼠的甲状腺切除,B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③向A、B两组大鼠注射等量的一定浓度的TSH溶液,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组大鼠血液中TRH的含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组进行手术的目的是排除手术损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该实验的结果是A组TRH不减少、B组TRH减少
C.向A组注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其TRH分泌减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时,其可被血液定向运输至下丘脑发挥作用,使TRH下降
15.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B.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
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16.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C.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调节作用
D.这四种物质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9分).请结合下图像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样方法使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1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株。
(2)图2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al、a2、a3株,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区域内,斑马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飞蛾的种群密度适合__________________用法进行调查。
18(12分).新冠病毒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中的细胞受体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结合并完成侵染和增殖。现有2种变异毒株Y1与Y2,它们的RBD发生了不同变异,且具有不同传染力。为做到更好防护和治疗,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侵入正常机体后,相应的____________ 细胞分泌抗体能阻止其在内环境中的扩散。病毒侵入的靶细胞,被____________ 细胞识别并裂解,最终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并被____________ 吞噬消化,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
(2)为探究变异毒株Y1与Y2的传染力不同的原因,研究人员对Y1和Y2进行了抗体中和实验:使用含有Y1和Y2的假病毒,比较两种假病毒逃避6种不同单克隆抗体的能力。结果如下图:结果说明2种变异毒株中____________的传染力更强,原因可能是该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细胞受体结合域)有更高的突变数量,赋予了它更强大的抗体逃避能力。
(3)针对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疫苗的新冠患者产生的自然感染免疫力相比,疫苗对奥密克戎的效果依然更强。综合上述信息分析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最主要的手段是____________
19.(13分)下图表示血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对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葡萄糖以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使细胞内的_________过程加强,同时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进而影响图示ATP敏感的K+通道和Ca2+通道的开闭状态。
(2)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TP在胰岛B细胞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质膜上____________的数量,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内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米格列奈钙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途径如下图所示。
米格列奈钙主要通过两种作用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第一种途径是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关闭KATP通道,引起Ca2+内流,导致囊泡脱颗粒,胰岛素释放;第二种途径则是进入胰岛B细胞,与RYR结合,激活______,从而释放Ca2+,导致囊泡脱颗粒,胰岛素释放。
(5)阿卡波糖也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它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寡糖(2~10个单糖组成的低聚糖),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也不能被吸收。下列关于阿卡波糖的作用机理和用法的推测正确的有_____(选填序号)。
①阿卡波糖可与食物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寡糖结合,抑制其分解
②阿卡波糖可与消化道中分解寡糖的酶结合,抑制这些酶的活性
③应该在餐前服用阿卡波糖,若在餐后服用会效果欠佳或无效
④应该在餐后服用阿卡波糖,若在餐前服用会效果欠佳或无效
20.(12分)痒觉是一种区别于痛觉、触觉、嗅觉、温觉等的感觉。当机体大量出汗招来蚊子叮咬后,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了被叮咬部位的反应,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同时痒觉信号通过一系列中间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痒觉,并产生抓挠行为。“抓挠止痒”的神经机制(部分)如图所示。
(1)蚁子叮咬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现象,其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_______,血浆蛋白和液体渗出,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
(2)皮肤痒觉神经元的轴突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靠________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给予皮肤痒觉感受器适宜有效的刺激,皮肤痒觉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发生的变化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a、b、c三个细胞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
(3)疼痛可以抑制痒觉。据图分析,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谷氨酸)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抓挠止痒”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甲图所示。
(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去除顶芽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两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3)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乙图)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实验的预实验,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若浓度b>c,某同学在b、c浓度之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量。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b、c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参照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个实验中,你应该在______(浓度范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进行实验,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5)该科研小组用一未知浓度的NAA溶液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量为Y1,从图丙中可查到与Y1对应的两个NAA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NAA的真实浓度,科研人员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并重新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得葡萄茎段侧芽生长量为Y2。请预测Y2与Y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2页,共7页
答案第1页,共1页丰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1.A2.C3.A4.B5.B6.A7.D8.D9.B10.D11.C12.A
13.AB14.ABC15.BC16.ABD
17.(9分,每空1分)
(1)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
(2) 物种数量迅速增长,并在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3)(al+a2+a3)/3S0
(4) 标记重捕法 黑光灯诱捕法
18.(12分,每空2分)
(1) 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巨噬细胞 防御
(2)Y2 (3)接种疫苗
19.(13分,每空1分)
(1) 协助扩散 有氧呼吸
(2) 为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分)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2分)
(3) GLUT4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甘油三酯(2分)
(4) SUR1 内质网
(5)②③(2分)
20.(12分,每空2分)
(1) 增加
(2) K+外流 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或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 a、b
(3) 兴奋 痛觉感受器接受疼痛信号产生的冲动传递到中间神经元c时,会抑制痒觉中间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
21.(14分,每空2分)
(1)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a>b 能 能
(3) 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c浓度之前(或“小于c浓度”,或“0~c浓度”)
(5)若Y2小于Y1,则NAA的浓度为低浓度(A);
若Y2大于Y1,则NAA的浓度为高浓度(B)。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