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狄更斯小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狄更斯小说(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08: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狄更斯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有了变化
狄更斯
汉姆背上背着我,胳臂下夹着我们的一只小箱子,佩格蒂则提着我们的另一只小箱子。……我打远处就已看到的那片单调的荒滩。这时汉姆说:
“大卫少爷,那就是我们家的房子!”
我朝那片荒滩的四面八方看去,尽量往远处看,一直看到海,看到河,可是我什么房子也没看见。在不远处,有一条黑糊糊的驳船,或者是别的什么旧船,扣在稍高处的干燥地面上,上面伸出一个铁漏斗似的东西当作烟囱,正在舒畅地冒着烟。可是除此之外,我再也看不到有任何可以住人的地方。
“不会是那个吧?”我说,“那个像船一样的东西?” “正是那个,大卫少爷。”汉姆回答说。
即使是阿拉丁的宫殿,或者是大鹏鸟的蛋什么的,比起住在船里的古怪主意来,我想也不会使我更着迷。船帮上开有一个很有趣的门,还有屋顶,上面还开着几扇小窗。而它之所以让人着迷, 在于它是一条真正的船,无疑下过几百次水,从来没有人想到会有人把它搁在旱地上当房子住。我觉得,这就是它让我着迷的地方。要是它本来就打算用来住人,我会觉得它小了点,不太方便,而且也太冷清了。可是,由于从来没有打算作这样的用途,它就成了一个完美的住处了。
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只荷兰钟,一个带抽屉的木柜,柜子上搁有一只茶盘,茶盘上绘着一个拿阳伞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军人模样的小孩在散步, 那小孩正在滚铁环。茶盘用一本《圣经》挡着,免得它翻滚过来,因为要是翻滚过来的话,会砸破放在《圣经》周围的许多杯子、碟子和一把茶壶。墙上挂着几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普通彩色画,画的都是《圣经》故事。打这以后,每逢我看到小贩手里拿着这种画兜售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佩格蒂哥哥家里的情景。这些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幅:一幅是穿红衣服的亚伯拉罕要拿穿蓝衣服的以撒祭神,另一幅是穿黄衣服的但以理被投进绿色狮子的坑中。在那小小的壁炉台上方,挂着另一幅画,画的是在森德兰建造的一艘叫“莎拉 詹思号”的斜桁四角帆帆船,它黏有一个真正的木雕小船尾,这是一件融画家的技巧和木工的手艺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件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佳作。房顶的椽子上还钉有一些钩子,至于它们派什么用场,我当时并不清楚。另外,还有一些柜子、箱子之类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坐人,以补椅子的不足。
这都是我进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按我的理论,这是孩子的特点——接着佩格蒂打开一扇小门,让我看了我的卧室。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让人喜欢的卧室了——它位于船尾,有一个小小的窗子,这原本是伸出船舵的地方。墙上挂着一面小镜子,镜框上镶着牡蛎壳,镜子挂的高度正好适合我。房里有一张小床,刚好够我睡。还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只蓝色的大杯子,里面插着一束海草。墙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碎布拼成的百衲被,鲜亮得使我的眼睛都发痛了。在这座有趣的房子里,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有一件事,那就是鱼腥味;它简直无孔不入,就连我掏出衣袋里的手帕擦鼻子时,我发现手帕的味儿也像包过一只海虾似的。当我悄悄把这一发现告诉佩格蒂时,她说,她哥哥是贩卖海虾、螃蟹和龙虾的。后来我才发现,在外面一间放有钵钵罐罐的小木屋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大堆这样的海货,它们彼此有趣地聚结在一起,不管钳住什么,就再也不肯松开。
来时,我们受到了一位系着白围裙的很有礼貌的妇女的迎接。当我还在汉姆背上,离船屋还有大约四分之一英里时,我就看见她立在门口,朝我们屈膝行礼了。跟她一样行礼的,还有一个戴串蓝珠子项圈的挺美的小姑娘(或者说我认为她挺美)。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让我吻,跑开躲起来了。接着,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有清蒸比目鱼、黄油酱和土豆,还专为我做了一份排骨。后来,进来一个毛发浓密、满脸和气的汉子。因为他管佩格蒂叫“小妞”,还在她脸上来了一个亲热的响吻,从她对他的一般礼数来看,我断定这人定是她的哥哥。果然是这样——佩格蒂对我介绍说,他就是这一家的主人佩格蒂先生。
“见到你很高兴,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会觉得我们粗鲁,少爷,不过你也会发现我们还是挺爽快的。”
我向他道了谢,同时回答说:“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我一定会很快活的。” “你妈好吗,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离开她时,她高兴吗?”
我对佩格蒂先生说,她高兴极了,她还要我代她向你问好——这是我自己编造的一句客气话。“多谢她的关心,说真的,”佩格蒂先生说,“啊,少爷,你要是能跟她,”他朝他妹妹点了点头,“跟汉姆,还有小艾米莉,一块儿在这儿待上两个星期,那我们就觉得太有光彩啦。”
佩格蒂先生用这样殷勤的态度表示过自己的地主之谊后,就到屋外用一壶热水洗起脸来,一边说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的龌龊的。没过多久,他就回来了,外表已大大改观,不过脸色却红得厉害,使得我不由想到,他的脸在这点上竟会跟海虾、螃蟹和龙虾一个样,放进热水时黑不溜秋, 出来时就红不棱登了。
吃过茶点后,关上屋门,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此时屋外的夜色中,寒风阵阵、雾气沉沉), 我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居之所了。
(摘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到佩格蒂家时,先连用四个“看”后又用“没看到”“看不到”等词生动刻画我听到汉姆话时极力搜索的迫切情态和没找到的失望之情。
B.大卫初到船屋看到佩格蒂先生家里摆设时表示由衷的喜欢,传达出主人公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C.文中反复地表达大卫对破旧船屋的着迷,主要是因为童年的大卫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D.“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的龌龊的”看似一笔带过实则巧妙地点出底层小人物内心深处深藏着的职业“自卑”心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写“黑糊糊的驳船”时采用拟人手法,用“扣”“伸”“舒畅地冒着烟”生动形象地写出驳船的与众不同,突出我的好奇。
B.小说中大量使用数字“一”来描写船屋和我的房间,突出表现佩格蒂先生家的贫穷,传达作者的同情之情和人道主义关怀。
C.童年的大卫特别关注《圣经》和《圣经》故事的场景,为后来大卫爱好讲故事和阅读并最终成为作家埋下伏笔。
D.小说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绘佩格蒂先生的积极乐观、可亲可爱形象,也写出“一家人”和睦快乐的生活。
3.节选部分在叙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效果。
4.《大卫˙科波菲尔》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穷人的专利权
[英]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妹妹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甚至都打算用掉上面提到的那笔钱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汉令提要”。就为这两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一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的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将近一百镑。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老约翰”这一人物形象,以第一人称视角,突出了“我”的勤劳——老实的老铁匠形象。
B.约翰在办理专利申请中,多次得到女王、内务大臣、首席检察官等政府官员的签字同意,可见他们的耐心。
C.小说中老约翰被政府各级机构反复“折腾”申请签字,一系列不合理的规定,表现出浓浓的讽刺意味。
D.小说以小见大,以约翰的不幸经历,讽刺了资本主义政府的剥削面目,也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极大同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幽默讽刺的特点,同时也在情节设置中足见技巧,在巨大起伏中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兴趣。
B.作者以典型来反映大背景,围绕约翰的生活经历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内容突出主题。
C.作者匠心独具,使前后内容衔接紧密,妻子哥哥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D.小说叙事很有个性,以平常的笔调讲述故事,不厌其烦地叙事,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3.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格比的小堂倌
【英】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倌,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是指我们大不列颠),饮食业才合乎养生之道,对顾客的口腹之欲发挥了如此显著的节制作用。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人,摘下帽子,要求我们的老板娘和女士们给他“一小杯白兰地”,她们只是透过他望着他背后的铁路,毫无反应,他只得亲自动手,大概这是他本国的习惯,这可不得了,我们的老板娘顿时怒火直冒,来不及搽发蜡,便竖起眼晴,劈手夺下了盛酒器,喊道:“放下!不准自己动手!”外国人吓得脸色发白,耸起肩膀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外国佬,我们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国实地考察,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经营饮食业,好做个比较,明确认识到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的饮食业如何出类拔萃。我们几个女招待,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对,因为正如她们每人说的,尽人皆知,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精通做生意的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烦,要证明业已证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买了一张船票,动身走了。
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们店里一名无足轻重的正式职工。有时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拿着开塞钻站在柜台后面;但是只要应付得了,从不请他帮忙,因为他对顾客低声下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几个女招待对他很不客气,看到他低声下气讨好顾客,把食物递给他们,便把东西从他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节打算回答顾客的问题,便把他的话打断,不让他往下说。这样,她们弄得他老是眼泪汪汪的,仿佛他没有把芥末撒进三明治,却撒进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的老板娘出国考察期间,店务便由嗤夫太太负责。她常把顾客弄得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来了,据说,带回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中生意最清淡的时刻,在梳洗室报告她出国考察的见闻。
梳洗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两个学员用花在墙上布置了三组花纹。一组的文字是:“英国永远不向外国学习!”另一组是:“不让顾客得逞!”还有一组是:“这是我们饮食业的大宪章。”整个设计华丽美观,可以与舒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庄严的讲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喷夫小姐和吹夫小姐坐在她的脚边。她们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倌,那便是在下。
老板娘板着脸,向周围扫视了一眼,问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当即答道:“我想最好还是别让他参加。他是一头蠢驴。”
老板娘赞同道:“他的确是一头蠢驴。但正因为这样,不是更加应该对他加强教育吗?”
嗤夫太太说道:“可惜什么教育对他也不起作用。”
但老板娘自有主张:“以西结,叫他进来。”
我把他叫了进来。这家伙垂头丧气的,一进屋便遭到了众人的呵斥,因为他仍随身带着开塞钻。他辩解说这是“习惯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请你别再谈什么力量。听着!站在这儿别动,把背靠在墙上。”
老板娘开始道:“我本来不打算讲那些令人作呕的见闻,但我还是决定谈一下,因为我相信,这能使你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行使你们在一个宪政国家中的权力,更加忠于我们的格言。”
那些学员,作为格言的制造者,当即响应道:“对,对,说得对!”斯尼夫刚为参加这大合唱表现了一点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皱了起来,吓得他只好半途而废。
老板娘接着道:“法国人的卑贱无耻,从他们饮食业中奉承顾客的风气看来,已相等于拿破仑臭名远扬的任何卑鄙行径了。”
“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得告诉你们,当我踏上,”说到这里,她很很瞪了斯尼夫一眼,“那个大逆不道的国土后,我立即给领进了一家饮食店,那里——我毫不夸张——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耻!”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
老板娘继续补充道:“我要求你们以最大的愤怒注意我的话:他们对顾客服务周到,不,简直可以说彬彬有礼!”
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骚动的会场突然安静了。原来,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
你如果到马格比车站附近饮食店来,你假装不认识我,我会把右手的大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我们的老板娘,哪位是喷夫小姐,哪位是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见不到斯尼夫了,因为那天夜里他就失踪了。他是遇难了,还是给撕成碎块抛弃了,这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的开塞钻作为他一味奉承顾客的罪证,依然留在店里。
(有删改)
【注】“食蛙者”是法国人的外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讽的口气与读者对话,指出马格比车站饮食店最大的骄傲是从不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确立了全文讽刺的行文风格。
B.小说中将几个女招待取名为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这样的命名颇具嘲讽意味,直白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对待客人的服务态度。
C.小说通过种种夸张描写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衬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人们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社会,达到教化的作用。
D.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
2.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称呼法国人为“吃青蛙的家伙”,认为法国人“卑贱无耻”,反映出英国人的傲慢、自大的心态,恰恰暴露其自身的顽固与愚昧。
C.小说以车站上的一个小小饮食店为故事背景,将锋芒指向了整个英国社会和制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D.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给人以非常荒诞的感觉,但实则是作者对荒诞现实的批判,讽刺了英国人自诩为文明人的丑态。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4.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必然带着时代的精神印记,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某一类人的缩影,这就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概括分析文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考伯先生的挑战
狄更斯
约定的时间到了,我的三位客人也一起来到。米考伯先生的硬领比过去更高了,眼镜上系了条新缎带;米考伯太太的帽子用浅棕色的牛皮纸包着;特拉德尔一手托着那帽子,一手扶着米考伯太太。他们都很喜欢我的住所。
“我亲爱的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道,“这很豪华。这种生活方式使我想到我还在独身状态时的生活,那时米考伯太太还没被请到婚姻之神的祭坛前订约呢。”
“他是说,被他请到,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打趣地说道,“他不能为别人负责呀。”
“我亲爱的,”米考伯先生突然认真地答道,“我不愿为别人负责。我实在太明白了,当不可知的命运把你留给我时,或许已经注定把你留给一个经长期斗争终于在复杂的经济困难中牺牲的人了。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的爱人。我为你说的而遗憾,但我能忍受。”
“米考伯!”米考伯太太哭着喊道,“这是我的错吗!我永远也不抛弃你,米考伯!”
“我的爱人,”米考伯先生大为感动地说道,“你会宽恕,我相信,与我们共过患难的老朋友科波菲尔也会宽恕,受过伤的精神,因为最近和得志小人——换种话说,就是和自来水公司一个管水龙头的下贱东西——发生冲突而过分伤感的情绪在刹那间的发泄,你们会怜悯它的放肆,而不对其加以责备。”
于是,米考伯先生握我的手;这使我从这支言片语的暗示中推测到,由于未交纳水费,他家的自来水在当天下午被自来水公司停了。
为了让他忘记这令人愁苦的事,我告诉米考伯先生,说我还等他来调制那盆潘趣酒呢,并把他带到储放柠檬的地方。他那懊恼顿时便消,更说不上绝望了。在柠檬壳和糖的香气中,在滚热的甜酒芬芳中,在沸水的蒸汽中,我从没见过谁像米考伯先生那么开心呢。他搅动、调和、试味时,就好像正在干的不是调制加料酒,实乃经营他家传世之业;透过种种奇妙香气的薄雾看他那张容光焕发的脸真是让人惊奇不已。至于米考伯太太,我不知道是因为那顶帽子的作用,还是那火炉的效力,或是那对蜡烛的功劳,总之,相对来说,她从我卧室出来时挺可爱的。
“我亲爱的朋友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道,“管理得最好的家庭里也会发生点意外,在没有被那种点化神奇、感染一切的力量——简言之,我要说——那具备作夫人的崇高品格的女人的力量下管理的家庭,意外是意料之中的,应当以达观的态度对待之。”
“不过,潘趣酒,我亲爱的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品尝着酒说,“时不我待。啊!现在这酒的味道好极了。我的爱人,你的意见怎么样?”
米考伯太太说极好。
“那么,”米考伯先生说道,“如果我的朋友科波菲尔允许我如此冒昧,我要为朋友科波菲尔和我年轻的时候,还有我们共同抗争困难的那些时光,喝一杯。”
“由于这里没有外人,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喝着酒说道,“特拉德尔也是我们家的一员了,我想听听你们对米考伯先生前途的有关意见。”米考伯太太振振有词地说道,“正像我多次对米考伯先生说的,也许这样很高尚,但却无利可图。我们的标准再降低些,半个月只有两先令九便士的佣金,仍不算有利可图呀。”
我们一致同意这点。
“那么,”以明察事理自负,也以有能力使米考伯先生在可能步入歧途时走上正道的女性智慧而自负的米考伯太太说道,“那么我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谷类不可靠,还有什么可靠呢?煤可靠吗?一点也不。由于我娘家的提议,我们曾把注意力投入到那种实验上去过,我们发现那是错误的。”
米考伯先生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在一旁打量我们并向我们点头,仿佛说:“这道理已够明白了。”
米考伯太太接着就说道。“事实是,我亲爱的科波菲尔,如果不出现和现存状况完全不同的机会,我们就活不下去了。现在我自己就这么认为,最近我也几次向米考伯先生把这道理细说过,我们不能指望机会自己出现。我们应当多少来促使它出现。也许我错了,可我认定了这观点。”
特拉德尔和我对这观点大加赞许。
“一方面,米考伯先生具有各种资格,具有很大才干——我应该说,具有天才,不过这或许是我作妻子的偏心——”
特拉德尔和我都低声说,“不是的。”
“而另一方面,米考伯先生没有任何适当的职位或差使。这责任该由谁负?显然,社会应该来负。那么,我要把这种可耻的事实昭于天下,勇敢地向社会挑战,让它变好。我觉得,我亲爱的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很凶地说道,“米考伯先生必须做的是向社会挑战,事实上,他应这么说,‘有谁来应战。那就快点站出来吧。’”
说罢这些,米考伯太太谢绝了我们再干一杯的请求后,就退到我卧室去了。我的的确确觉得她是一个高贵的女人,可以算作罗马贵妇的那种女人,可以在社会动乱时建立各种奇功大业的女人。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反映了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米考伯夫妇的穷困遭遇,折射出当时英国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
B.米考伯先生参加聚会,硬领比过去更高,眼镜上系了条新缎带,这既表现米考伯先生对自身形象的维护,也表达他对科波菲尔的尊重。
C.米考伯太太把佣金标准降到半个月只有两先令九便士,这表明他们的生活遭遇困境,标题中所说的“挑战”正是这一点。
D.米考伯夫妇在困境中的互相鼓励,成为他们艰难生活中让人难忘的温馨画面。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虽没有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交织却让其别有特色。
B.米考伯调制潘趣酒时脸上容光焕发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调酒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
C.小说运用夸张、漫画式的方法去勾勒人物,使得文中米考伯先生等人物形象鲜明。
D.小说在塑造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时,既有对他们的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3.因米考伯先生形象的典型性,人们把“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称为“米考伯主义”。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将人物个性展现在读者眼前。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一、1.B“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错,文中最后一段虽然提到“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居之所了”,只是儿童初到一个地方的好奇,对佩格蒂先生家的喜爱,还有孩子因天真纯朴稚嫩而没能体会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
D“侧面描写”错,选文采用外貌、动作与语言等正面描写佩格蒂先生。并没有侧面描写。
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我”为线索,叙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而有趣,吸引读者兴趣。②以天真无邪的孩子视角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让艰辛的生活披上了童话色彩,充满童趣,幽默风趣。③以舒缓的散文化笔调叙述探索孩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寄托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4.①从大卫角度,通过大卫初到佩格蒂先生家对破小船屋的着迷,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②从佩格蒂先生角度,通过佩格蒂先生对妹妹和大卫的热情招呼,表现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热情。③从环境看,破小船屋在佩格蒂先生一家人的打理下,整洁干净,井然有序,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多困难,只要人心向好,一切都是美好的,折射出困境中的人性美的光辉。
二、1.B “可见他们的耐心”错误,这些人不断签字,目的是盘剥钱财,并非体现他们的耐心。
A“在巨大起伏中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兴趣”错误,小说的情节波澜不惊,并没有巨大的起伏变化。
3.①用第一人称写的,主人公既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是主人公,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人。
②个性化的语言,即小说整个的话语是作者创造的人物的语言,从语言即可看到人物的性格、气质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③在幽默诙谐之中包含着讽刺,这种风格既是作者狄更斯的语言风格,也是主人公老约翰性格的表现。
三、1.D “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错,从下文“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的信息可知,斯尼夫并未顺从老板娘。
2.A “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错,从文中描写来看,“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我”与那些女招待并没有什么不同,小说并未通过“我”与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来揭示主题。
3.①“我说不清楚”表明“我”对斯尼夫不幸命运是存疑的,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而“开塞钻”最后依然留在店里,则暗示了英国这种荒诞的观念最终会被历史扫进垃圾堆,而以“开塞钻”为典型的服务意识迟早会到来。
4.①文中的老板娘自大傲慢、专制蛮横,代表着当时的英国统治阶层。
②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完全听从于老板娘,狐假虎威,阿谀奉承,代表着英国社会中统治阶层的帮凶及爪牙。
③“我”原本有自己的主张,但慑于淫威而屈从于老板娘,代表着英国社会中具有奴性特征、不敢反抗的人。
④斯尼夫一直有自己的主见,最终反抗老板娘的“教导”,代表着英国社会中觉醒的具有正义感的人。
四、1.C “标题中所说的‘挑战’正是这一点”分析错误。除生活遇到挑战外,还有米考伯向社会挑战。
2.D “也有侧面烘托”说法错误,小说中刻画人物没有侧面烘托。
3.①积极乐观,即使生活陷入困境,也依然打扮得体面地出门;
②热爱生活,不向现实低头,积极寻求机会,甚至不惜向社会发起挑战。
4.①幽默、诙谐。米考伯夫人在家庭条件已经十分窘迫的条件下安慰她的丈夫,说会永远和他在一起时,不仅能戳中读者的笑点,也能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家庭生活情况产生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她的善良、朴实。
②富有个性。在与科波菲尔的对话中,米考伯的语言谦逊有礼、富有激情,塑造出一位自尊有礼,阔于谈论却疏于行动的形象。
③口语化。人物对话中有很多口语,展现了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