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13:12: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述的春天美景。
一、谈话导入,感受春天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是现代诗人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在古代诗人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古诗二首》中的春天。
【学】春天到了,孩子们,你们喜欢干些什么呢?(郊游、踏青、放风筝)
【导】有一位喜欢描绘自然景物的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古诗──《村居》。 板书课题——村居 (齐读课题)
【用】解释课题:村:乡村。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读通读顺
【学】1.自学三部曲:
(1)自由读诗,划出节奏。(2)圈生字,自读生字。(3)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交】 2.交流展示:
(1)带拼音,请生教读生字,全班跟读。
(2)开火车读生字。
【导】提醒注意读音:
平舌音:丝、裁、醉; 后鼻音:莺; 边音:柳; 翘舌音:章、妆、垂;
【用】1.去拼音读,小组赛读。
2.词语过关:开火车读词语。
3.古诗朗读:节奏划分展示、同桌对读、展示读。
三、读懂读好
《村居》
(一)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学】请你观察课本插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交】小草、柳树、小孩子、风筝。
【导】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加上修饰词。
【用】草儿从土里钻出来了,绿绿的。
柳树被风轻拂。
孩子们正在草地上放风筝,他们高兴极了。
【学】现在,结合这幅插图,你再来读这首古诗,圈出诗中提到的事物。
【交】草、黄莺、堤岸、杨柳、儿童、东风、纸鸢 。
【导】补充解释春烟:春天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学】说一说,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交】同桌补充、全班交流。
【用】全班齐读。
(二)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学】自读一、二行,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将它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
【交】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
【导】第一行:“长”:多音字,这里读zhǎnɡ,生长。“二月”指早春二月,点出了时间。黄莺除了动作“飞”,我们还可以通过想象来描绘它的叫声,如欢快地鸣叫。  
【展】早春二月,小草从土里钻出来,黄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欢快地鸣叫着。
【用】齐读第一行。
【导】拂:拂扫。 醉:沉醉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这是给柳条赋予人的动作,写出了柳条的姣姿柔态。)
【展】第二行:杨柳发出新芽,细长的柳条在轻轻地拂动堤岸,似乎陶醉在蒙蒙的春烟中。
【用】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导】老师示读一、二行,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听完讲讲自己的感受。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着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多美的景色啊!
【导】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自然景色,谁再来读一读?
【用】全班齐读一二句。
过渡:这自然之景就是春天的完美写照,在这生机盎然又充满希望的春天里,难怪早早放学回家的小孩子们——放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四行诗句。想想这两行诗所描写的内容。
【交】生抓住关键词理解。
【导】趁:忙着,从“趁”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们的迫不及待。
东风:春风。 纸鸢:风筝。
【展】孩子们放学之后早早地就回来了,因为他们要趁着这暖暖的春风去放风筝呢!
【导、用】多么令人快乐的场景啊,我们一起来朗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想意境,悟诗情。
【学】明媚春光,吸引了在村上居住的高鼎,写下这首广为流传的春天赞歌,那么三、四行诗与一、二行诗,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交】一、二行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三、四行是诗人所见之事。
【导】那么其中,又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高兴、喜悦
【导】不管是自然之景,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都是春天不可或缺的一笔色彩,两者相互映衬,突显出了春天的朝气蓬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用】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四)总结方法
孩子们,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春天的美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题意;2.释词语,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贯穿朗读)
《咏柳》
【学】现在,我们按照方法提示,参照《村居》的方式自学《咏柳》。
要求:①自读,读出节奏美。
②了解诗人贺知章,解题《咏柳》。
③结合图片,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发挥想象,了解诗意。
④读了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一)知诗人,解题意。
【学】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交】贺知章唐代诗人,
【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咏柳》都是名篇。
咏:歌咏、赞扬。柳:柳树。 这是一首赞扬柳树的古诗。
(《咏鹅》、《咏梅》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释词语,明诗意。
【学】结合图片,解释词语,想想诗句意思。
【交】同桌之间补充。
1.第一、二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碧玉:新长出的嫩绿的柳叶。
【导】碧玉和柳树有何关联?
颜色相似且有光泽。柳叶像碧绿的小玉石一样鲜嫩光亮。
这里的碧玉用来形容柳树叶的鲜嫩。
(2)妆:装饰,打扮。
【导】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手法,把柳树人格化,突出柳树的鲜嫩青翠、生机勃勃。
(3)绦:用丝编成的丝带。
【导】你还发现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把“柳条”比作“丝绦”,写出了柳条的翠绿与柔美。
(4)万条:说明柳条数量之多。
(5)一树:全树、满树。
【用】连起来说一说: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枝柳条像一条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全班朗读。
1.第三、四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细叶:柳叶。
(2)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导】谁会用剪刀?拟人手法,将二月春风人格化,表现出柳叶的纤细柔美。
(3)似:好像。
【导】比喻,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用】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不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呢?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导、展】春风能裁剪出柳叶,还可以裁剪出什么呢?
鲜艳的花朵、满山的小草......
【导】除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行诗一问一答,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它叫做“设问”。
【用】全班朗读。
(三)想意境,悟诗情,背古诗。
过渡: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学】现在,听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中的画面,请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全班朗读。
【导】指导朗读。
【用】抽人展示读,可以背诵。
四、读宽读深:
过渡:诗人用他的诗句将春景一一描绘,那么,相信你也可以将春天的事物说得更加生动,来填填空吧!
( )的小草 ( )的黄莺 ( )的春天
( )的柳树 ( )的柳叶 ( )的春风
( )的儿童 ( )的小河 ( )的纸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村居》和《咏柳》这两首诗,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
所见之景:草、莺、柳、堤
村 居 喜爱与赞扬之情
所见之事:儿童放风筝
拟人
咏柳 比喻 赞扬柳树,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设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
2.积累词语“河堤、堤岸”等词语。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村居》和《咏柳》,现在我们来背诵回顾一下这两首诗吧!
二、识字方法,识记会认字。
【学】1.自读生字。
【交】2.开火车朗读生字。
3.提醒易错读音:翘舌音:妆 平舌音:醉、丝、裁 前鼻音:剪
后鼻音:莺、咏、妆 边音:柳 三拼音节:妆、剪 整体认读音节:莺、丝
多音字:长 zhǎng(长大) 似 sì (似乎、相似)
cháng(长处) shì (似的)
4.去拼音读。
【导】5.交流识字方法
(1)结构归类识字:
左右结构:拂、堤、柳、醉、咏、妆、绦
上下结构:莺、丝、剪 半包围结构:裁
(2)形声字:拂、咏、绦、剪
(3)加一加:
6.读词语:河堤 堤岸 杨柳 柳条 吹拂 春风拂面 化妆 梳妆打扮
三、指导生字书写
【学】1.自主观察“诗、村、童、碧、妆、绿、丝、剪”的音序、部首、字形、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交】2.同桌交流观察所得。
【导】3.教师示范书写“妆、绿、丝”,补充讲解书写要领。
【用】4.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展】5.投影展示点评。
四、完成课时作业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