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唯物史观】 借助时间轴和地图,了解自15世纪开始,殖民国家在亚非拉各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时空观念】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表现;亚非拉人民的遭遇;《柏林会议总议定书》的内容。
【史料实证】 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含义;理解总督制度;知道农奴制、“有效占领”原则的内容;
【历史解释】 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入手,理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
【家国情怀】 树立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获得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概念辨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体系
经济体系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美国
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拉丁美洲?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1)西班牙:
①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圣多明各。
②16世纪中叶,殖民地范围:除巴西之外的
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2)葡萄牙:巴西
(3)荷英法:中南美洲零散地区小部分土地。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列强在拉美的殖民征服(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
(1)政治:建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③奴役屠杀印第安人
④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
⑤垄断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波托西银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银矿——鼎盛时期,其产量占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1545-1824年近300年间,殖民者共从这里攫取了2.5万吨白银,有800万印第安人死于繁重的劳役之中,被称作“地狱的入口”。
墨西哥的波托西银矿
2.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样就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在工业方面,西班牙禁止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输出的产品,在对外贸易方面,不许在殖民地各地区之间有贸易往来,不准跟外国进行贸易。实行专卖制,如烟草、食盐都在政府专卖之列;征收苛重的捐税。
材料1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首要目标是攫取贵金属,西班牙殖民者在矿场强制使用印第安劳工……
在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葡萄牙人在这里主要经营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恶劣的劳动条件,超强度的劳动负荷,严重的营养不良以及热带的酷暑天气和横行肆虐的瘟疫,造成黑人奴隶的死亡率常年保持在5%—10%之间,平均每生产1吨糖就要有1名奴隶失去生命。由于奴隶死亡率超高,因此巴西对非洲黑奴的需求几无止境。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问题探究一】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
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2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教材第72页“学思之窗”
材料3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1)对美洲:
摧毁了传统美洲文明,给美洲带来巨大灾难,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美洲的社会发展;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2)对欧洲: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引发价格革命,推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15、16世纪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
主要殖民国家
主要侵略对象
殖民特点(方式)
葡萄牙
亚洲沿海地区(印度的果阿、马六甲、中国澳门)
建立商站,垄断商路
西班牙
菲律宾
直接统治,抢夺土地和财富
2.17世纪后英国、荷兰、法国成为主角
其殖民活动主要有三种方式:武力侵略、不平等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
——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
地区 殖民国家 殖民概况
南亚 英
东南亚 荷、英 法、美
西亚 英、法、俄
东亚 欧美列强 日本
①经济掠夺: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
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大量财富和
巨额利润,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政治控制: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到19世
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①荷兰:侵略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
②英国:占领缅甸和马来半岛大部分
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印度支那地区)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美西战争:1898)
①英、法、俄:瓜分奥斯曼帝国
②英、俄:控制瓜分伊朗
①列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日本: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材料4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统编教材下册71页历史纵横
【问题探究二】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5 ……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商品输出
直接掠夺
材料6 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资本输出
原因:
①17、18世纪时殖民扩张以寻求黄金和进行资本
原始积累为主。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寻求商品
市场和原料为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以资本输出为主。
时间 背景 侵略活动 侵略特征
15-19世纪中叶 新航路 开辟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
港口和城镇,持续进行奴隶贸易
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①英法争夺埃及,控制苏伊士
运河;
②英国侵占埃及进而侵略苏丹;
③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
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1、过程梳理
①由奴隶贸易到全方面进
行殖民入侵;
②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
地探险。
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侵略非洲计划;
②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柏林会议,“有效占领”“地图上作业”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欧洲
列强之间达成侵略协议;
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2、全面殖民非洲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9世纪后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争夺,英、法、德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
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各自制定侵略计划,空前激烈地争夺非洲。
英国:“2C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Cape town),南至开普敦(Cairo),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法国:“2S计划”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Senegal)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Somalia)。
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背景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时间 1884年
参加国 英、法、德等国
内容 ①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
②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
影响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
3、1884年柏林会议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思考点:图中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给非洲带来什么影响?
特点:
分界线大多平直,多按经纬线划分,或用直线、曲线几何方法划分,自然边界较少。
影响:
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问题: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列强瓜分非洲示意图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材料7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张红菊《全球视野下的殖民主义研究: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时间:
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表现:
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因素:
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2、最终形成(20世纪初)
材料8 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构成》
国家 占有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最终形成(20世纪初)
材料9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①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格局;
②国际分工完成,欧美国家、日本成为工业国;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成为农业国和原料产地。
材料10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著,贾士着译《帝国的年代:1875一1914》
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这一格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11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问题探究三】
(1)对世界
形成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世界殖民体系;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2)对殖民者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3)对殖民地
①破坏性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破了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②建设性
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及阶段特征
开始: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开始
早期殖民扩张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工业时期殖民扩张
垄断时期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殖民扩张始终伴随其产生和发展。
1.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欧美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了世界联系加强。
3.19世纪中期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