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1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放(zhàn) 晕皱(yùn) 炫耀(xuàn) 屈服(qū)
B.余晖(huī) 赤脚(chì) 胆怯(què) 白桦(huà)
C.徜徉(chǎng) 愈合(yù) 锡纸(xī) 跋山涉水(shè )
2.下面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D.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3.下列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B.哪一朵花/没有香
C.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D.披了/一身/雪花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拟人)
B.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比喻、拟人)
C.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比喻)
D.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反问、排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诗歌,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
B.《白桦》是首现代诗,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繁星(七一)》出自冰心之手,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D.戴望舒的《绿》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6.下列诗句与作者、出处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范成大《宿新市徐公店》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繁星(一五九)》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短诗三首》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近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B.《短诗三首》三首诗歌的共同特点:语言简洁凝练,运用修辞手法。
C.《繁星》(七一)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通过许多情境﹣﹣“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和蔼、善良与体贴。
D.《繁星》(一五九)通过鸟儿归巢比喻“我”躲到母亲怀的情景,衬托出了儿女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博大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8.综合性学习。
四(1)班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的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参加吧!
(1)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和小组同学商量,再补充两个。
①合编一本诗集
②举办诗歌朗诵大赛
③
④
(2)班级合编了一本名家经典诗集,下面适合作为诗集名字的是 。
A.发明创造大比拼
B.成长的足迹
C.诗海拾贝
(3)将收集到的诗歌按照主题进行归类,下面归类正确的是 。
A.《白桦》赞颂母爱
B.《绿》热爱自然
C.《繁星》(一五九)思念家乡
(4)选择《在天晴了的时候》进行朗诵时,应用 的语气。
A.缓慢、沉重
B.舒缓、愉悦
C.急促、紧张
D.悲伤、压抑
(5)学写短诗,你也来当小诗人。
树想和花儿们开个会,
于是春天来了。
树想和蝉儿们聊聊天,
于是 。
树想 ,
于是秋天来了。
树想 ,
于是 。
9.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练习。
榕树[印度]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
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他是怎样坐在窗内,
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
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
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萧萧的枝杈;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 。
(有删改)
(1)联系上文,文中“诧异”一词指的是 。
(2)读画横线的句子,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中“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埋伏笔。“蓬头”是写榕树的形态。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
B.“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引起“榕树”对孩子的回忆。
C.“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本是看不见的,诗人从儿童的眼光来看,便是看得见的。“树根”在这里一语双关,没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
(3)诗人运用第一人称,连用了 个问句,把榕树想象成 。接着描写了 、 、 三个日常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 。
(4)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发挥想象,如果你是泰戈尔,你会怎么结尾?请写在诗歌结尾处的横线上。
10.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诗歌主要运用了 修辞方法,好处是: 。
(2)路边的小花开了,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3)面对如此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小花微不足道,开了又枯萎,真是可怜,行者伤心落泪。
B.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
11.请你以“校园里的 ”为题,写一篇关于景物的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抓住描写的对象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300字。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放(zhàn) 晕皱(yùn) 炫耀(xuàn) 屈服(qū)
B.余晖(huī) 赤脚(chì) 胆怯(què) 白桦(huà)
C.徜徉(chǎng) 愈合(yù) 锡纸(xī) 跋山涉水(shè )
【解答】A.正确。
B.有误,“怯”应读qiè。
C.有误,“徜”应读 cháng。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实践证明,学生读错音节或读不出音节,多数时候不是因为不会拼,而是他们忘了声母或韵母,或是读错了声母、韵母或声调。
2.下面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D.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解答】A、C、D与其它三句是一类,都是现代文;
B.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是文言文。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3.下列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B.哪一朵花/没有香
C.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D.披了/一身/雪花
【解答】A.有误,根据语义应划为:曝着阳光/一开一收。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正确。
C.有误,根据语义应划为: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有误,根据语义应划为:披了/一身雪花。
故选:B。
【点评】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和语气有利于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要结合内容理解。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拟人)
B.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比喻、拟人)
C.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比喻)
D.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反问、排比)
【解答】ABD正确。
C.是由“……的是……,……的是……,……的是”引导的排比句,用的排比的修辞,不是比喻。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诗歌,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
B.《白桦》是首现代诗,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繁星(七一)》出自冰心之手,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D.戴望舒的《绿》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解答】A、B、C正确。
D.错误,《绿》是艾青先生的名诗。
故选:D。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
6.下列诗句与作者、出处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范成大《宿新市徐公店》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繁星(一五九)》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
【解答】B、C、D正确。
A选项有误,《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短诗三首》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近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B.《短诗三首》三首诗歌的共同特点:语言简洁凝练,运用修辞手法。
C.《繁星》(七一)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通过许多情境﹣﹣“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和蔼、善良与体贴。
D.《繁星》(一五九)通过鸟儿归巢比喻“我”躲到母亲怀的情景,衬托出了儿女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博大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解答】A.有误,作者冰心是现代作家。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8.综合性学习。
四(1)班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的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参加吧!
(1)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和小组同学商量,再补充两个。
①合编一本诗集
②举办诗歌朗诵大赛
③ 制作“徜徉诗海”手抄报
④ 举办诗歌知识竞赛
(2)班级合编了一本名家经典诗集,下面适合作为诗集名字的是 C 。
A.发明创造大比拼
B.成长的足迹
C.诗海拾贝
(3)将收集到的诗歌按照主题进行归类,下面归类正确的是 B 。
A.《白桦》赞颂母爱
B.《绿》热爱自然
C.《繁星》(一五九)思念家乡
(4)选择《在天晴了的时候》进行朗诵时,应用 B 的语气。
A.缓慢、沉重
B.舒缓、愉悦
C.急促、紧张
D.悲伤、压抑
(5)学写短诗,你也来当小诗人。
树想和花儿们开个会,
于是春天来了。
树想和蝉儿们聊聊天,
于是 夏天来了 。
树想 和果子们做游戏 ,
于是秋天来了。
树想 和雪花们跳支舞 ,
于是 冬天来了 。
【解答】(1)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突出“轻叩诗歌大门”的主题,并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设计与诗歌有关的活动时,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中和同伴商量,活动的可操作性要强。
(2)本题考查选择诗集名字的能力。题干中提到的诗集是一本名家经典诗集,“发明创造大比拼”不适合做诗集的名字,“成长的足迹”突出的是成长的主题,所以应选C。
(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类。完成本题,要整体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诗歌,把握诗歌主题。A项,《白桦》赞美了白桦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白桦、对大自然以及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C项,《繁星》(一五九)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赞颂和怀念。B项表述正确。
(4)本题考查对朗诵语气的体会。完成本题,一是要整体回顾《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二是要反复朗读,揣摩语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自在悠闲、宁静平和的心绪,所以朗诵时语气应是舒缓、愉悦的。
(5)本题考查想象与创作的能力。根据给出的部分可知,短诗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在仿写时,也要保证写作顺序不变,抓住特点大胆想象,进行合理的创作。
故答案为:
(1)③制作“徜徉诗海”手抄报 ④举办诗歌知识竞赛;
(2)C;
(3)B;
(4)B;
(5)夏天来了 和果子们做游戏 和雪花们跳支舞 冬天来了。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9.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练习。
榕树[印度]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
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他是怎样坐在窗内,
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
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
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萧萧的枝杈;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 那两只鸭子,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
(有删改)
(1)联系上文,文中“诧异”一词指的是 (孩子对榕树根)非常惊奇 。
(2)读画横线的句子,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中“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埋伏笔。“蓬头”是写榕树的形态。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
B.“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引起“榕树”对孩子的回忆。
C.“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本是看不见的,诗人从儿童的眼光来看,便是看得见的。“树根”在这里一语双关,没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
(3)诗人运用第一人称,连用了 两 个问句,把榕树想象成 孩子的朋友 。接着描写了 妇人到池边汲水 、 鸭子在芦苇中游泳 、 孩子坐在树边 三个日常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 对这种纯真的、自然恬淡的生活的向往 。
(4)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发挥想象,如果你是泰戈尔,你会怎么结尾?请写在诗歌结尾处的横线上。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指的是孩子对榕树根非常惊奇。诧异:感到惊奇或奇怪。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A、B正确。C.有误,“树根”在这里一语双关,具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纯真生活的向往。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选取了榕树、用瓦罐汲水的妇女、池塘、树影、阳光、芦苇、鸭子、幻想的孩子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自然的农村生活的画图,给人一种静谧、恬淡、平和、自然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纯真的、自然恬淡的生活的向往。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想象能力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首先需要通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以及体会诗歌情感,合理想象,并组织语言。本题可以借用上文运用的意象:鸭子。想象出两只鸭子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的景象。
故答案为:
(1)(孩子对榕树根)非常惊奇;
(2)C;
(3)两 孩子的朋友 妇人到池边汲水 鸭子在芦苇中游泳 孩子坐在树边 对这种纯真的、自然恬淡的生活的向往。
(4)那两只鸭子,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诗歌主要运用了 拟人 修辞方法,好处是: 使所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
(2)路边的小花开了,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她梦见自己装点着这个世界,人们非常喜欢她。
(3)面对如此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些小花微不足道,开了又枯萎,真是可怜,行者伤心落泪。
B.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
【解答】(1)考查了对修辞方法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文把“路边的小花”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所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2)考查了想象写话。结合选文内容想象合理即可。例:她梦见自己装点着这个世界,人们非常喜欢她。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纤弱的身影,投在深黑的土地上,沉默的微笑,温柔了整个世界。那几片单纯的花瓣,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可知,行者被小花的默默无闻给感动了,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故选B。
故答案为:
(1)拟人 使所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2)她梦见自己装点着这个世界,人们非常喜欢她。
(3)B。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段中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情感。
11.请你以“校园里的 ”为题,写一篇关于景物的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抓住描写的对象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300字。
【解答】范文:
校园里的爬山虎
五彩缤纷的大花坛,四季常绿的松树、高大的柳树,还有被修剪整齐的小草,校园里到处都是植物,但最令我喜爱的却是爬满整个体育馆墙壁上的爬山虎。
春天,爬山虎的茎上长出娇嫩绿叶,渐渐地,叶子长大了,变绿了,茎也开始努力地往上爬,好像一位伟大的父亲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人生的最高处。
夏天,爬山虎的叶子布满了整个墙壁,它的叶尖朝下,层层叠叠的,排得非常整齐,一阵风吹来,就好像湖面荡起的一片波纹,一波接一波的,给体育馆里上课的师生们带来了阵阵清凉。
秋天,你走到体育馆前,你会发现另一番景色。原来,爬山虎与一般的植物不一样。其它的植物到了秋天就会变黄,而此时的爬山虎被秋天这个“魔术师”变成了红色、黄色,还有红里透黄、绿里透红的颜色。此时的墙壁变得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景象。秋风吹过,爬山虎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是晚秋时节爬山虎叶子即将飘落下来的声音,好像在与这美丽的校园挥手告别。这时一些彩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一个个小天使,在空中尽情地玩耍。慢慢地,这些小精灵累了,各自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静静地休息。这时,我会偶尔把它们捡起几片,做枚精美的小书签,然后夹在书中,留下一个秋天美好的记忆。
冬天,爬山虎的叶子全落了,只剩下几根干枯的茎,它在等待,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这就是外表普通,却又充满着不服输精神的爬山虎。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爬山虎的叶子布满了整个墙壁,它的叶尖朝下,层层叠叠的,排得非常整齐,一阵风吹来,就好像湖面荡起的一片波纹,一波接一波的”“这时一些彩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一个个小天使,在空中尽情地玩耍”等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四季校园的爬山虎的特点,行文流畅。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