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火焰(yàn) 实施(shī) 里程碑(bēi )
B.先驱(qū) 实践(jiàn) 党中央(dǎng)
C.不懈(jiě) 惨重(chóng) 九天揽月(l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B.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C.自从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科技便伴随我们一路向前。
D.隆隆的炮声中,一队队骑兵拔出利剑,前俯后仰地杀了过来。
3.下列选项中与“‘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一句意思相同的是( )。
A.难道“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没有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吗?
B.难道“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真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吗?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
B.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C.“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我体会到了中国航天的历程是坎坷的,古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坚持不懈的奋斗。
D.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五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5.( )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A.玉兔二号 B.嫦娥四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一号
6.“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A.三 B.四 C.五
7.读句子,完成练习。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对杨利伟的这三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三句话体现了杨利伟对其他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也表现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B.这三句话说明杨利伟心态平和、冷静、沉着,对其他事已经麻木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仿写句子)
(2)杨利伟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改为转述句)
(3)仿照例子,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是句意不变。
例: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改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改为:
9.
月球之谜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来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 碰到月球尘土, 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而在地球上, 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 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著名的宇宙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从月球上带回的第几种尘土具有特殊的杀菌能力?“特殊的杀菌力”具体指什么?
(3)“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不能只生活在地球上,还要向月球上移居。
B.单纯依赖地球是不够的,人可以想办法把农作物如玉米等种在月球上。
C.人在地球上生活,还必须探究宇宙天体的奥秘,使广阔的宇宙为人类服务。
D.地球资源有限,而人口越来越多,应该及早设法寻找新的“摇篮”。
(4)“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指哪些试验结果?什么使人感到费解?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 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zǎi zài) 。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léng líng) 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 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选出文中合适的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在横线上。
(2)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
A.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
B.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3)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晕是怎样形成的: 。
(4)第⑤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第⑥自然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 。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5)本文是依次从 、 、 、 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填序号)
①追溯历史 ②解说概念 ③解释成因 ④说明作用
(6)你能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吗?请在右边的六棱柱上画一画。
提示:如果不理解,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哦!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火焰(yàn) 实施(shī) 里程碑(bēi )
B.先驱(qū) 实践(jiàn) 党中央(dǎng)
C.不懈(jiě) 惨重(chóng) 九天揽月(lǎn)
【解答】A、B正确。
C.有误,“不懈”的“懈”应读“xiè”。“惨重”中的“重”应读“zhòng”,意思是程度深。读“chóng”时意思是重复。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B.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C.自从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科技便伴随我们一路向前。
D.隆隆的炮声中,一队队骑兵拔出利剑,前俯后仰地杀了过来。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下列选项中与“‘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一句意思相同的是( )。
A.难道“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没有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吗?
B.难道“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真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吗?
【解答】A.改为陈述句为:“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与题目句子意思相同。
B.改为陈述句为:“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没有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与题目句子意思不相同。
故选:A。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
B.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C.“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我体会到了中国航天的历程是坎坷的,古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坚持不懈的奋斗。
D.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五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 )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A.玉兔二号 B.嫦娥四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一号
【解答】结合知识积累可知,“嫦娥一号”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故选:D。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6.“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A.三 B.四 C.五
【解答】《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学习课文后我们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7.读句子,完成练习。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对杨利伟的这三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三句话体现了杨利伟对其他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也表现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B.这三句话说明杨利伟心态平和、冷静、沉着,对其他事已经麻木了。
【解答】这个句子出自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三句话体现了杨利伟对其他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也表现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故选:A。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仿写句子)
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杨利伟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改为转述句)
杨利伟说,飞船运行正常。他自我感觉良好。他为祖国感到骄傲。
(3)仿照例子,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是句意不变。
例: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改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改为: 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是中国。
【解答】(1)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是比喻句,据此仿写。
(2)考查了改写句子。将冒号改为逗号,删去引号,将“我”改为“他”。
(3)仿照例子,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是句意不变。把“中国”放在句子末尾,用“是”相连。
故答案为:
(1)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杨利伟说,飞船运行正常。他自我感觉良好。他为祖国感到骄傲。
(3)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是中国。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9.
月球之谜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来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 一 碰到月球尘土, 就 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而在地球上, 只有 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 才 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著名的宇宙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从月球上带回的第几种尘土具有特殊的杀菌能力?“特殊的杀菌力”具体指什么? 从月球上带回的第四种尘土具有特殊的杀菌能力。“特殊的杀菌力”具体指将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3)“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 。
A.人不能只生活在地球上,还要向月球上移居。
B.单纯依赖地球是不够的,人可以想办法把农作物如玉米等种在月球上。
C.人在地球上生活,还必须探究宇宙天体的奥秘,使广阔的宇宙为人类服务。
D.地球资源有限,而人口越来越多,应该及早设法寻找新的“摇篮”。
(4)“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指哪些试验结果?什么使人感到费解? 从月球上带回的前三种尘土没有杀菌能力,第四种却有杀菌能力。玉米在月球的尘土里与在地球土壤里生长的速度没有明显不同,水藻一碰到月球上的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月球的尘土,为什么有的具有杀菌力,而有的没有;为什么水藻一碰到月球上的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而玉米没有明显变化。
【解答】(1)考查填入合适的关联词。根据语境,应填入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可分别填入“一……就……”“只有……才……”。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及对文章信息的提取。从文章第2自然段可知,从月球上带回的第四种尘土具有特殊的杀菌能力,“特殊的杀菌力”具体指将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由文中句子“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可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一句的意思是:人类必须探究宇宙天体的奥秘,让宇宙为人类服务。故C选项正确。文中并没有提到要向月球移居,所以A、B选项错误;地球资源有限,人口越来越多,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保护地球的资源环境,而不是及早设法寻找新的“摇篮”,所以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是C。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第2、第3自然段可知,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指:月球上带回的前三种尘土没有杀菌能力,第四种却有杀菌能力。玉米在月球的尘土里与在地球土壤里生长的速度没有明显不同,水藻一碰到月球上的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同样是月球的尘土,为什么有的具有杀菌力,而有的没有;为什么水藻一碰到月球上的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而玉米没有明显变化”令人费解。
故答案为:
(1)一……就……只有……才……;
(2)从月球上带回的第四种尘土具有特殊的杀菌能力。“特殊的杀菌力”具体指将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3)C;
(4)从月球上带回的前三种尘土没有杀菌能力,第四种却有杀菌能力;玉米在月球的尘土里与在地球土壤里生长的速度没有明显不同,水藻一碰到月球上的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月球的尘土,为什么有的具有杀菌力,而有的没有;为什么水藻一碰到月球上的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而玉米没有明显变化。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 铺 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zǎi zài) zǎi 。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léng líng) léng 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 斓 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选出文中合适的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在横线上。
(2)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 C
A.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
B.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3)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晕是怎样形成的: 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
(4)第⑤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B ;第⑥自然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 D 。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5)本文是依次从 ② 、 ① 、 ③ 、 ④ 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填序号)
①追溯历史 ②解说概念 ③解释成因 ④说明作用
(6)你能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吗?请在右边的六棱柱上画一画。
提示:如果不理解,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哦!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加点字的理解。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捕:捉;逮。根据语义应选“铺”。载:[zǎi]刊登。[zài]装载。根据语义应选“zǎi”。“棱”读“léng”。斑斓:灿烂多彩。根据语义应选“斓”。
(2)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可知,“这一发现”指的是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故选C。
(3)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可知,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4)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⑤自然段首句“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可知,后面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故选B。从“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可知,对晕进行分类,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故选D。
(5)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本文从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
(6)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可知,意思是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就是三棱柱体。据此画图。
故答案为:
(1)铺 zǎi léng 斓;
(2)C;
(3)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4)B D;
(5)②①③④;
(6)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