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短诗三首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繁密 繁多 删繁就简 自生自灭
B.繁杂 葡萄藤 顺藤摸瓜 慢不经心
C.菠萝 熄灭 东躲西藏 漫山遍野
D.盘膝 膝盖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D.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4.对“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事对作者来说很重要,而且值得回味。
B.现在作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的甜蜜回忆。
C.表现出作者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儿时的快乐。
D.小时候的事情,作者只记得这些,其余的全部忘记了,所以说是“永不漫灭”。
5.对诗歌《繁星(一三一)》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诗中冰心把自己的思考亲切地说成是受大海的影响。
B.诗中三个反问句的排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大海的挚爱。
C.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明了诗人对于星星和花朵的爱同大海一样。
D.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繁华世界,想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6.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对大海的提问,但其实是冰心对大海的赞美。
B.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禁不住思潮翻涌,赞美了它博大和宽广的胸怀。
C.这些诗句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使抒发的赞美之情更加强烈。
D.这些句子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含蓄,表现的意境凄美而悲凉。
7.下列句子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C.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D.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改为陈述句)
(2)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缩句)
(3)给下列诗句加标点。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半明半昧:
(2)选文中有多处语句表现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置身在群星密布的场景里,你能想象一下星星是怎样的吗?填一填。
作者 好像看见① 仿佛听见② 感到③
我 ④ ⑤ ⑥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的理解。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常年漂泊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
10.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年8月27日
(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沾在船头(zhān zhàn)
载着她的爱(zǎi zài)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希望﹣ 倘若﹣ 惊讶﹣
(3)“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因为“我”要将纸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中“我要它到的地方”指的是 ;诗人借“纸船”寄托了 之情。
(4)下列对“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十分担心母亲的健康,害怕打扰了母亲的好梦。
B.诗人的母亲经常梦见纸船,所以诗人才会用纸船来寄托感情。
C.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纸船写成了自己的化身。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纸船上。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短诗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繁密 繁多 删繁就简 自生自灭
B.繁杂 葡萄藤 顺藤摸瓜 慢不经心
C.菠萝 熄灭 东躲西藏 漫山遍野
D.盘膝 膝盖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解答】A、C、D项都正确。
B.有误,“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故“慢不经心”的“慢”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解答】A.有误,“膝”应读xī。
B、C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实践证明,学生读错音节或读不出音节,多数时候不是因为不会拼,而是他们忘了声母或韵母,或是读错了声母、韵母或声调。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D.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根据句意可知,应划为: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故选:D。
【点评】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和语气有利于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要结合内容理解。
4.对“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事对作者来说很重要,而且值得回味。
B.现在作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的甜蜜回忆。
C.表现出作者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儿时的快乐。
D.小时候的事情,作者只记得这些,其余的全部忘记了,所以说是“永不漫灭”。
【解答】本句出自冰心诗集《繁星》中的一首小诗,“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中“永不漫灭”说明“这些事”在作者内心的重要性,因为作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的甜蜜回忆,表现出作者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与儿时的快乐。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课文中重点句往往是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总结,含义深刻,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对诗歌《繁星(一三一)》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诗中冰心把自己的思考亲切地说成是受大海的影响。
B.诗中三个反问句的排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大海的挚爱。
C.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明了诗人对于星星和花朵的爱同大海一样。
D.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繁华世界,想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解答】《繁星(一三一)》这首诗歌中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与花香,星光使夜空熠熠生辉,鲜花馥郁的香气令人陶醉,这些都是充满诗情画意、无比美好的事物。诗人以此来衬托、强调大海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从而抒发热爱大海的情怀。故A、B、D正确,C选项有误,诗歌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对大海的提问,但其实是冰心对大海的赞美。
B.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禁不住思潮翻涌,赞美了它博大和宽广的胸怀。
C.这些诗句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使抒发的赞美之情更加强烈。
D.这些句子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含蓄,表现的意境凄美而悲凉。
【解答】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可知,这三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故D项表述错误。
故选:D。
【点评】对于诗歌的理解,不但要理解其表面意思,还要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7.下列句子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C.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D.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解答】A.是比喻句。把“眼冒金星”比喻成“萤火虫”。
B.排比句。用连续三个“是”写出了在大海上的感受。
C.比喻句。把“自己”比喻成“小孩子”。
D.拟人句,把“星”赋予人的特点。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改为陈述句)
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2)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缩句)
这些事是回忆。
(3)给下列诗句加标点。
天上的风雨来了 ,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心中的风雨来了 ,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解答】(1)把“哪”改为“每”,“没有”改为“都有”,问号改为句号。
(2)把“永不漫灭的”去掉即可。
(3)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用分号,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用逗号,一句话结束用句号。
故答案为:
(1)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2)这些事是回忆。
(3)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半明半昧: 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在文中是指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
(2)选文中有多处语句表现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置身在群星密布的场景里,你能想象一下星星是怎样的吗?填一填。
作者 好像看见① 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仿佛听见② 它们在小声说话。 感到③ 睡在母亲的怀里。
我 ④ 无数白衣少女跳起了舞蹈。 ⑤ 她们在随风歌唱。 ⑥ 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的理解。
那些星星就像孩子,我好像也是星星中的一员,我好像看见,它们在对我调皮眨眼睛;在静谧的、深蓝色的天空,它们在细细地说着悄悄话。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常年漂泊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
【解答】(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在文中是指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
(2)考查理解语段内容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和通过自己的想象,本题可填空如下:
“作者”①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②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③感到:睡在母亲的怀里。
“我”④好像看见:数白衣少女跳起了舞蹈。⑤仿佛听见:她们在随风歌唱。⑥感到: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意思是那些星星就像孩子,我好像也是星星中的一员,我好像看见,它们在对我调皮眨眼睛;在静谧的、深蓝色的天空,它们在细细地说着悄悄话。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题目中对这句话理解、分析正确的是A、C、D.“‘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这样理解、分析不恰当,因为不符合语段内容。故选题目中的B项。
故答案为:
(1)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在文中是指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
(2)①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②它们在小声说话 ③睡在母亲的怀里;
④无数白衣少女跳起了舞蹈 ⑤她们在随风歌唱 ⑥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3)那些星星就像孩子,我好像也是星星中的一员,我好像看见,它们在对我调皮眨眼睛;在静谧的、深蓝色的天空,它们在细细地说着悄悄话。
(4)B。
【点评】学习语段,理解语段内容,了解“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认真回答课后问题。
10.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年8月27日
(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沾在船头(zhān zhàn) zhān
载着她的爱(zǎi zài) zài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希望﹣ 期望 倘若﹣ 假若 惊讶﹣ 惊异
(3)“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因为“我”要将纸 叠成纸船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中“我要它到的地方”指的是 母亲的梦中 ;诗人借“纸船”寄托了 对母亲的思念 之情。
(4)下列对“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十分担心母亲的健康,害怕打扰了母亲的好梦。
B.诗人的母亲经常梦见纸船,所以诗人才会用纸船来寄托感情。
C.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纸船写成了自己的化身。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纸船上。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沾”的读音是“zhān”。“载”是一个多音字。读“zài”时意思是装,用交通工具装。读“zǎi”时意思是年、岁。结合语境选择读音“zài”。
(2)考查了对近义词的理解。希望:美好的愿望或理想。故近义词为“期望”。倘若:表示假设关系。故近义词为“假若”。惊讶:惊异;惊奇。故近义词为“惊异”。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可知,“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因为“我”要将纸叠成纸船。“我要它到的地方”指的是母亲的梦中。诗人借“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可知,“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句话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纸船上。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zhān zài;
(2)期望 假若 惊异;
(3)叠成纸船 母亲的梦中 对母亲的思念;
(4)D。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