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问题:人类的居住形式演变?
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
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
地坑院:是建在地下的房子。属于黄土高原一带独有的民居形式
被视为了解人类"穴居"史演变的"活化石"。
问题:看图分析:村落的作用?
(非定居条件下的人)经常不断游走觅食,不遑寄居,壮年的人辛苦,而老弱幼小则难以存活。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村落的作用: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集镇的出现
分析明清时期的集镇有什么特点。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③元朝:运河沿岸兴起很多
工商业集镇
④明清:集镇专业分工
海运
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
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
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
四大商业名镇
广东佛山镇(手工业)
河南朱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
江西景德镇(瓷器)
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
明清四大名镇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交换
集聚
商人
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筑垒设防
形成集镇
二、集镇的出现
9. 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 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 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 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A
三、城市的产生
城市含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职能。
早期城市的产生
(1)时间: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2)地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
位于两河流域的乌尔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中国古代的城市
中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买卖所之也。”“贸、贾,市也”。
政治、军事功能
经济功能
看图分析:
中国古代的城市布局的特点?
类别 天子王城 诸侯国都 卿大夫都城
城墙高度 九雉(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道路宽度 宽九轨 (九辆车的宽度) 宽七轨 宽五轨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特点:
①布局工整
②突出王权
③体现礼制
④强调等级尊卑
内容 农耕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的 功能
内部布局
政府管理
由政治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发展,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由坊市分开到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
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逐渐放宽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7.宋代对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D.阻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答案】C
中国南方潮湿多雨—巢居。 中国北方干燥少雨—穴居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问题:欣赏各地民居:分析影响民居的因素
也门 提哈姆:高粱杆屋顶
因纽特人的冰屋
迪拜最高楼:
哈利法塔,穿越云层之上的最高建筑
印度农村小茅屋
影响民居的因素:
1、自然环境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政治制度,文化习俗
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 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
【答案】B
3.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互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知,明朝房屋的营造( )
A.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
B.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C.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
D.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
C
先秦以来民居
遵循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
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木构抬梁结构。
明朝以后民居
①结构: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②明清民居类型:
北方的窑洞、四合院,
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傣族干栏式竹楼
湘西吊脚楼
傣族干栏式竹楼:滇南地区的傣族,气候炎热,雨量充足,空气潮湿,地表容易积水,蚊虫毒蛇很多,傣族人民变创造和选择了干栏式的竹楼,住房架空又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有透风、凉爽、防潮、避虫蛇的多重功效。雨季时洪水可从架空的底层通过,因此可以避洪灾。
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民居:
过游猎生活,住圆锥形的帐篷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转块 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有前庭、前室、主室
古埃及 泥和木材、椰子叶 庭院、院落有柱廊
古代中国 砖木结构 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古希腊、罗马 木、石、砖、混凝土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古印第安 野牛皮、木头 圆锥形帐篷、圆形公共居所
世界民居小结
课堂小结
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2.(2019.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C
3.(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B
4.(2018·北京高考·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B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城郊兴起了为数不少的草市。草市这一名称初见于东晋南朝,是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具有时间性,是定期集市。位于东京郊区的草市渐渐发展为城外厢,成为郊区的经济中心,起着中心市场的作用。真宗时东京郊区草市已非常繁盛,“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附城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一般多位于交通要道。在这些草市上,批发业、零售业都很繁盛,有的特别繁盛之处已和市区别无二致。——摘编自樊莉娜《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材料二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当时号称村市、草市、墟、会、市、镇等。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中流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特别是在十七世纪前后约两百多年间(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发展最为迅速。从明清两代地方志里的一些史料可知,江南市镇人口增长的情况,有自数百家、数千家以至万家者。——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附城草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特点:成为城郊的中心市场;位于交通要道;商业繁荣;突破时间限制。
(2)原因:前代草市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促进。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
产生
集镇
出现
居住形式演变
穴居、巣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产生
原因
农业的出现
影响
为人类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两宋出现集镇
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
城市
产生
世界各地民居
产生
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中国古代城市
布局: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特点:有严格制度规定
两河流域:黏土、芦苇制成砖块混合建房
古埃及:木建筑
古罗马:列柱围廊的中庭
古代北美:圆锥形帐篷
课堂小结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