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10 苏武传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10 苏武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09:5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苏武传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穹庐(gōng) 廪食(lǐn) 扶辇(niǎn) 诡言(guǐ)
B.窥视(kuī) 单于(Chán) 弓弩(nǔ) 煴火(yūn)
C.赏赐(Chì) 蛮夷(yí) 自刎(wěn) 溺死(nì)
D.斧钺(yuè) 喟然(wèi) 赦罪(shè) 阏氏(yān zhī)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愿大王少假借之
B.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其言不让,故哂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诚甘乐之。
A.单于壮其节 B.欲因此时降武
C.反欲斗两主 D.羝乳乃得归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判罪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D.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因此时降武
A.空以身膏草野 B.反欲斗两主
C.单于壮其节 D.杖汉节牧羊
7.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辞;口供,受辞即受审讯。②膏:肥美滋润,这里用作动词。③北海:匈奴比部达境,今贝加尔湖。④羝:公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辞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使卫律召苏武
④匈奴以为神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3)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结合甲文内容举例说明。
(4)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三.默写(共1小题)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   ,   。
(2)《苏武传》中写卫律告诉单于苏武不屈服,不投降,表现单于想法的句子是:   。
(3)《苏武传》中写丁令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次陷于困境的句子是:   ,   。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10.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
11.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 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心恸酸。
心灵独白: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苏武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穹庐(gōng) 廪食(lǐn) 扶辇(niǎn) 诡言(guǐ)
B.窥视(kuī) 单于(Chán) 弓弩(nǔ) 煴火(yūn)
C.赏赐(Chì) 蛮夷(yí) 自刎(wěn) 溺死(nì)
D.斧钺(yuè) 喟然(wèi) 赦罪(shè) 阏氏(yān zhī)
【解答】解析:
A项中的“穹”应读“qióng”,其余正确;
B项全部正确;
C项中的“赐”应读“cì”,其余正确;
D项中的“喟”应读“kuì”,其余正确;
故选:B。
【点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读准字音,写准汉字,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注意积累常见的易混淆字和易读错的字.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解答】A.“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B.无通假。译文: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
C.“去”通“弆”,收藏。
D.“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辞别。
故选:B。
【点评】常见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滕王阁序》)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通“几”(《滕王阁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六国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愿大王少假借之
B.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其言不让,故哂之
【解答】A.临时充任/宽容;
B.希望/幸亏;
C.均是“台阶”;
D.责备/谦让。
故选:C。
【点评】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诚甘乐之。
A.单于壮其节 B.欲因此时降武
C.反欲斗两主 D.羝乳乃得归
【解答】例句“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A“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B“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C“斗”,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
D“乳”,名词作动词,“产仔”;
故选:A。
【点评】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判罪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D.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解答】B.当:判罪。译文:汉朝使者张胜谋杀产于的近臣,判死罪。
故选:B。
【点评】文言实词众多,并且一个实词有多个义项和用法,除了平常多积累之外,同学们还需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字形推断法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二、邻字帮助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以单音节为主,即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而以两个或几个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实词合起来表示一个共同的意义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其意义。
三、成语联想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成语,加以比较验证,这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语法分析法
所谓“语法分析法”,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其词性。一般来说,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是名词,在谓语位置上的是动词。受副词、数次修饰的是动词,受形容词修饰的是名词。然后根据词性来确定词义,词性不同,词义往往不同。
五、代入验证法
这是最简洁直接的方法。把所给义项代入到句中之后,解释准确的就是正确答案。它的局限性也在这里,就是只能适用于已给义项的题目。
六、语境分析法
所谓“语境分析法”,即联系该实词在文中的前后语句甚或前后语段来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所以,“语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因此时降武
A.空以身膏草野 B.反欲斗两主
C.单于壮其节 D.杖汉节牧羊
【解答】例句:“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A.“膏”,名词作动词,做肥料;
B.“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壮”,意动用法,认为……壮;
D.“杖”,名词作动词,拄着。
故选:B。
【点评】词类活用需要了解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活用的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活用的类型有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的类型有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的类型有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7.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解答】D.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故选:D。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辞;口供,受辞即受审讯。②膏:肥美滋润,这里用作动词。③北海:匈奴比部达境,今贝加尔湖。④羝:公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辞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使卫律召苏武
④匈奴以为神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3)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结合甲文内容举例说明。
(4)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解答】(1)①句意: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辟,躲避。
②句意: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蹴尔,践踏貌。
③句意: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使,派。
④句意:是“以……作为……”的意思,译为“把……当作……”。
(2)①为,为了;美,华丽,华美;奉,侍奉;穷乏,贫穷;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②愈益,越发;降,使……投降;幽,囚禁;绝不饮食,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译文: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3)甲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来类比“生”和“义”,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选择“熊掌”,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物,在两者不能得兼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来论证“舍生取义”的道理。这样既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表达上看,既把深刻的道理论述得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并接受,又让说理富有文学色彩,增加了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
(4)首先判断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用“我认为苏武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来回答。
然后分析这样说的理由。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可以看出,孟子在文中阐明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告诫人民不能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文章劝勉人们保持“本心”,不丧失羞恶之心,不做不符合“义”的事情。
苏武被扣匈奴后,无论是面对高官厚禄的劝诱,还是面对严刑砍头的威胁,即使是在“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艰难困苦的时候,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而能高擎汉节,忠于国家,表现了苏武傲岸不屈的民族大义。他坚守本心,决不投降,没有屈节辱命,这就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所说的“舍生取义”,苏武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答案:
(1)①辟,躲避;②蹴尔,践踏貌;③使,派;④以为,是“以……作为……”的意思,译为“把……当作……”。
(2)①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②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3)语段【甲】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与“义”,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引出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取意浅近,既使道理易于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4)我认为苏武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明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告诫人们不能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劝勉人们保持“本心”,即人当有“羞恶之心”;苏武被扣匈奴后,无论是高官厚禄的劝诱,还是严刑威胁,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渝,苏武在“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艰苦情况下,也决不投降,坚守底线,没有屈节辱命,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乙】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苏武当成是神。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点评】分析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1)语境推断法: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2)语法分析法: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
(3)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或相近(相同)。
(4)联想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5)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
三.默写(共1小题)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 乃幽武置大窖中 , 绝不饮食 。
(2)《苏武传》中写卫律告诉单于苏武不屈服,不投降,表现单于想法的句子是: 单于愈益欲降之 。
(3)《苏武传》中写丁令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次陷于困境的句子是: 丁令盗武牛羊 , 武复穷厄 。
【解答】故答案为:
(1)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重点字:幽)
(2)单于愈益欲降之(重点字:益)
(3)丁令盗武牛羊 武复穷厄(重点字:厄)
【点评】《苏武传》理解性默写: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苏武传》中写苏武被关囚,为了活着吃雪吞羊毛的句子是: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为了不让苏武回去,提出了一个让公羊产子的荒谬条件的语句是: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4.《苏武传》中表现苏武被单于流放到北海边上牧羊,却不给他提供食物,苏武只能掘野鼠,收草实来吃的句子是: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苏武传》中表现苏武因能制作修补打猎工具被单于弟弟於靬王赏识并供给衣食的句子是: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10.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①“汉书”应用书名号.②缺少宾语,应在后面加上“的事迹”.③去掉引号里面“威武不能屈”后的逗号.④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在“运用的”前面. 。
【解答】①“汉书”是一部典籍,此处应该加上书名号;②“记述”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事迹”;③“威武不能屈,”中的逗号在此处无实际意义,应该去掉;④“经常”“运用的”的语序混乱,此处应该调整,将“经常”放在“运用的”前面.
答案:
①“汉书”应用书名号.②缺少宾语,应在后面加上“的事迹”.③去掉引号里面“威武不能屈”后的逗号.④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在“运用的”前面.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11.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 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心恸酸。
心灵独白: 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我心酸。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 。
【解答】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内容上,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形式上,句式简洁、整齐,与歌词的句式特点吻合,尽量做到押韵,可以借助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让独白有文采。
答案: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我心酸。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
【点评】心灵独白:文学作品中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