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13 迷娘(之一)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13 迷娘(之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09: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迷娘(之一)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条上的一抹嫩绿色,被尘土掩盖得有憔悴色了,__________。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__________。__________。那隆隆有力的雷声,在山谷间回响,__________。细微的雨声又以温柔的手抚摸着春之芽,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雨却迟疑着
②仿佛要将春之芽从冻土里惊醒
③使它生出油绿的枝叶
④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在我的心头
⑤需要一次雨的洗涤
⑥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A.①⑤③④⑥②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②⑥ D.⑤①⑥②③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大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B.惠特曼,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诗集《飞鸟集》开创了本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C.歌德,德国著名大诗人,浪游者为歌德的绰号,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D.易卜生,芬兰剧作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社会悲剧有《玩偶之家》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普希金城诵诗
张瑞田
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
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
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我不愿意像观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
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
宁静至极。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
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热起来,我合上《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
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
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
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我用汉语吟诵《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
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许不是,或许是《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
汉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
俄罗斯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普希金铜像,轻盈的脚步把树叶翻卷起来,那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短暂飞动,又落到地上,青翠欲滴。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
(《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5日14版)
(1)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有什么作用?
(2)文中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橡子果,有何用意?
(3)结合全文,谈谈俄罗斯少年在普希金铜像前诵诗的场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迷娘(之一)
歌 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第一节只用了寥寥数语,一幅色彩浓艳、画面鲜明的南国风光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B.诗歌并不讲究格律,但是三节歌词形式对称,都以深情的回忆开始,而以热烈的召唤结束。
C.第二节在描写大理石像的时候用了拟人的手法,石像好像被迷娘情绪感染,对她关心询问。
D.“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对危崖、瀑布的描写突出了阿尔卑斯山的险峻,充满神秘色彩。
(2)这首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3)诗人在谋篇布局时,采用了怎样的技巧?有何作用?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8.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这首小诗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环境》,美国意象派女诗人洛艾尔)
(1)修辞方法:   
(2)表达效果:   
9.仿照下面的小诗,另写一组话,要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阳光将栏杆
投影成琴键
却从不奏响
怕惊人美梦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迷娘(之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解答】A.正确。
B.“啮草”中的“啮”应读作“niè”。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解答】A.拟人,“静立”“深情守望”赋予百年古槐人的动作和情感。
B.拟人,“快乐地舞蹈”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C.比喻,本体是“石老人”,喻体是“雕像”。
D.拟人,“撑不住”“噗嗤一声”“笑”均是人的动作,故是把雪写成人。
故选:C。
【点评】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条上的一抹嫩绿色,被尘土掩盖得有憔悴色了,__________。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__________。__________。那隆隆有力的雷声,在山谷间回响,__________。细微的雨声又以温柔的手抚摸着春之芽,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雨却迟疑着
②仿佛要将春之芽从冻土里惊醒
③使它生出油绿的枝叶
④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在我的心头
⑤需要一次雨的洗涤
⑥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A.①⑤③④⑥②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②⑥ D.⑤①⑥②③④
【解答】语段描写“我”由眼前的“柳条”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根据“憔悴色”“还有……早已期待着雨”可知,第一个横线处所填的内容应体现对雨的需求,故第一个横线处应填⑤,据此排除A、B两项;第二个横线处填“雨却迟疑着”与之呼应正合适。第三处横线前面的内容是写“雷声”,后面写“雨”,且提到“春之芽”,可知⑥是这两句的总括句,②中“仿佛要将春之芽从冻土里惊醒”与“雷声”有关,承接其后。③中的“它”是指“春之芽”,应填在第五个横线处,据此排除C项。④中“这些怀想”与上文有关,是全段的收束,应放在最后。总体上看,选项D合乎题干要求。
故选:D。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大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B.惠特曼,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诗集《飞鸟集》开创了本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C.歌德,德国著名大诗人,浪游者为歌德的绰号,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D.易卜生,芬兰剧作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社会悲剧有《玩偶之家》等。
【解答】A.《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不是悲剧,应为《奥赛罗》。
B.惠特曼的诗集是《草叶集》。
C.正确。
D.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
故选:C。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是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作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过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作出相应的正误判断。
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常识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普希金城诵诗
张瑞田
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
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
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我不愿意像观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
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
宁静至极。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
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热起来,我合上《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
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
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
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我用汉语吟诵《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
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许不是,或许是《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
汉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
俄罗斯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普希金铜像,轻盈的脚步把树叶翻卷起来,那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短暂飞动,又落到地上,青翠欲滴。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
(《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5日14版)
(1)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有什么作用?
(2)文中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橡子果,有何用意?
(3)结合全文,谈谈俄罗斯少年在普希金铜像前诵诗的场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解答】(1)“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承接上文俄罗斯少年诵诗的场面,回忆起自己少年时诵读普希金诗的情怀。
“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由诗歌《自由颂》的内容可知,突出普希金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作者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所以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中开头“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与结尾“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都写到橡子果,显然在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橡果子深沉饱满,蕴含力量,用橡子果来烘托普希金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内容上最后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3)“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
“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答案:
(1)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俄罗斯少年诵诗的场面,回忆起自己少年时诵读普希金诗的情怀,同时所引用的诗突出普希金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作者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橡子果,结构上首尾呼应,橡果子深沉饱满,蕴含力量,用橡子果来烘托普希金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普希金诗歌,饱含力量,富有感染力与战斗性。
(3)读诗,能使我们从被物欲所困的状态中走出来。读诗使我们在时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与天真的本色。读普希金的诗,唤起我们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缅怀为民族的解放与自由而作出贡献的先烈,激发我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读普希金的诗,能纠正我们权力崇拜物质崇拜鬼神崇拜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迷娘(之一)
歌 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人在第一节只用了寥寥数语,一幅色彩浓艳、画面鲜明的南国风光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B.诗歌并不讲究格律,但是三节歌词形式对称,都以深情的回忆开始,而以热烈的召唤结束。
C.第二节在描写大理石像的时候用了拟人的手法,石像好像被迷娘情绪感染,对她关心询问。
D.“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对危崖、瀑布的描写突出了阿尔卑斯山的险峻,充满神秘色彩。
(2)这首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3)诗人在谋篇布局时,采用了怎样的技巧?有何作用?
【解答】(1)B.“并不讲究格律”错误。本诗三节诗行数量相同,讲究押韵和句式,所以本诗是讲究格律的。
故选B。
(2)①第一节中柠檬花、橙子,和风吹过,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的植被和气象,正是意大利南部,迷娘的家乡的动人风景。而如此风景,是带有爱情的浪漫气息的,所以在这一段,迷娘将他的恩人,威廉迈斯特称为爱人。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
②第二节写迷娘对家的向往,迷娘印象里的家,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这个家是富裕的豪华的牢固的,一个人缺什么,就会向往什么,迷娘是个小姑娘,没有家,颠沛流离,所以她需要富裕稳定的生活,和安全感。大理石塑像是关心我的,他们好像是我的家人,问我受了什么委屈。在这一段,迷娘将威廉迈斯特成为恩人,因为他给了她安定的生活。
③第三节写在回家的路上。回家这一路,有千难万险。悬崖瀑布,恶龙当道,但是又怎么样呢,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回家的步伐。所以在这一段,迷娘把威廉迈斯特称作父亲,这也是一种保护者的形象。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熟练运用。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答案:
(1)B
(2)①诗歌第一节描写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来体现的。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
②第二节描写房子、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房间以及大理石像,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思念的感情在这里更深一层,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而又复杂了。
③第三节描写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
(3)①技巧:重章叠唱。本诗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构成了一种明显的重复。
②作用:这使得诗的结构整齐而稳定,具有旋律感。这种诗歌结构对于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首先,同一句式和相似句子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这一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每节诗以“你知道吗……”“你可知道……”不断发问,表达了迷娘对于被问到的景物的执着思念。而每节都重复发问“你可知道那……”再次强调了这种感情。而每节诗末句的“前往,前往”不断重复,则强调了想要回到故乡的那种心情的急迫和强烈。其次,这种重复不是刻板的重复,而是有所变化。这就形成了稳定中的变化,而且是一种内容的递进和情感的深化和升华。迷娘思念的景物由故国到故园,最后到回故乡的道路,情感越来越急迫和强烈,而对于迈斯特的感情也由“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得到了升华。
赏析: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 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 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点评】诗歌的谋篇布局技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重章叠句,以小见大,铺垫,照应,抑扬等。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8.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这首小诗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环境》,美国意象派女诗人洛艾尔)
(1)修辞方法: 对偶比喻 
(2)表达效果: 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露珠在莲花中的晶莹;对偶突出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和改变。 
【解答】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休息的几种类型: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把握效果时,运用比喻修辞: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而对偶: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本题中,将露珠比作泪珠,更能突出此时露珠的晶莹剔透;对偶句式的应用可结合所选文章题目《环境》,通过露珠在不同环境下呈现的不同特征,可概括出:环境可以影响和改变人和事物。
答案:
(1)对偶 比喻
(2)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露珠在莲花中的晶莹;对偶突出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和改变。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9.仿照下面的小诗,另写一组话,要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阳光将栏杆
投影成琴键
却从不奏响
怕惊人美梦
【解答】首先自选仿写对象,应写出仿写对象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仿写要合乎事理。仿写的句式是“……将……/……成……/却从未……/怕……人……”。仿写注意语意连贯和词语搭配。
故答案为:
西风将雪水
冰冻成利剑
却从未试刃
怕惹人憎厌
【点评】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