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5 07:5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科学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科学概念目标
1
2
3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
2
3
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科学态度目标
1
3
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
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2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
外 观
吃 食
黑色的,还长着很多毛,小小的。
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
嫩桑叶,食量小
新鲜的桑叶,食量大。
这样的蚕就叫做蚁蚕。
1
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
观察准备:蚕,蚕房和放大镜。
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泄和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家的变化。
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他们非常柔弱。
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
排便情况
进食情况
活动情况
墨绿色、颗粒状,能看见棱角。
食量大,能吃下一整片叶子
有些在蚕盒里爬动;有些在吃食;有些蚕的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在休眠;有些蚕在蜕皮,蚕盒里能看到蚕蜕下的旧皮。
怎么知道蚕还是活着的?
蚕在动;
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
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2
词汇
科学
幼 虫
观察 观察结果
蚕幼虫的颜色
蚕幼虫的形状
蚕幼虫的大小
蚕幼虫的食物
白色
圆筒形
约5厘米长
桑叶,上有弧形的咬痕。
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
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反应。
它用什么
吃东西
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
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
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
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气门
呼吸器官
用图画记录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蚕的幼虫身体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2.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用眼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蚕的皮肤很薄,对外界刺激会有反应等。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食物、空气等。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脱皮。蚕脱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脱4次皮。
资 料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
观察吐蚕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1.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
2.可以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蚕的幼虫。( )
3.蚕卵不会孵化出蚕宝宝。。( )
判 断
课堂达标


×
1.在观察蚕的生活时,不要用手触摸 ,因为他们非常

2.在观察蚕的幼虫时,我们可以用 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 。

填 空
课堂达标
柔弱
棉签
反应
总 结
蚕长大了
观察蚕
的生活
蚕的生命活动
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蚕房的变化
蚕的外形
各结构的作用
蚕的幼虫的身体变化
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短
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
身体表面由许多细毛变得光滑
幼虫
一般泛指由卵孵化出来的幼体,通常指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体。由幼虫发育为成虫,需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和变态(经过蛹期)。幼虫的形态和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例如蚕就是蚕蛾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