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州桥》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赵州桥》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23: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赵 州 桥

·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距今已1400多年的历史,是由李春设计参与建造的。它是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善的敞肩型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地理位置
名称
设计者
建造年代

李春:隋朝造桥匠师。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界榜首的赵州桥可以说凝聚了李春的心血和汗水。李春也成为我们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地理位置
名称
设计者
建造年代
历史悠久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九米多宽
长度
宽度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造,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创举: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面对困难,既 ,又 。
, 既 ,又 。

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但是都没有被破坏。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法国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年,而且早1809年就已经毁坏了。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总结上文
引出下文
这种句子叫做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双龙戏珠
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驾石飞粱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杜德源

水从碧玉环中过,
人在苍龙背上行。
-- 刘百熙

你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