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2年10月23日12:05~12:30,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下表为10月23日北京(116°20'E,39°56'N)的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1~3题。
日出时间 6:33
日落时间 17:24
1.见面会开始时,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朝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见面会结束时,地球上处于10月22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3/4 D.2/3
3.8月23日北京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4~6题。
4.“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
5.“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6.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
①常年风化 ②地壳运动 ③风雨侵袭 ④海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各月降水较多,夏季降水明显偏多。首都亚穆苏克罗2~4月气温最高。下图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8.亚穆苏克罗2~4月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 B.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多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那波利、蒙特雷两地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
A. 那波利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 蒙特雷冬半年盛行西北风
C. 蒙特雷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D. 那波利典型植被叶片多蜡质层
10. 造成那波利与蒙特雷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①地形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洋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坡,是高山盆地的封闭内陆湖,湖水来源包括河流的汇入、降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湖体水面蒸发是水量耗散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1960~2020年伊塞克湖水位、面积和水量的变化,下表示意各因子对伊塞克湖水量变化的贡献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子。 贡献率%。
1960-1986年
1987-2017年
山区降水 15.17 22.11.
山区气温。 2.31 3.08;
灌溉引水 71.64 13.85;
湖区降水 10.34 15.72
湖区蒸发 0.55 45.25.
11. 伊塞克湖( )
A. 是咸水湖
B. 属于堰塞湖
C. 1960年以来,湖泊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D. 2011年以来,湖泊水位呈小幅波动上升
12. 关于伊塞克湖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1987年前,灌溉引水是湖泊水量减少的主导因素
B. 1987年前,湖泊持续补给地下水,湖泊水量呈负平衡
C. 1998年后,降水量和冰雪消融量上升,入湖流量逐年增加
D. 1998年后,湖区蒸发量激增导致伊塞克湖水量的波动减小
黑海是亚欧大陆最深的内海之一,其深层海水盐度、密度较表层高,成为“双层海”。受纬度因素影响,地中海与黑海存在盐度差异。下图示意黑海及周围海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海峡海水的流向( )
A. 表层自北向南,底层自北向南 B. 表层自北向南,底层自南向北
C. 表层自南向北,底层自南向北 D. 表层自南向北,底层自北向南
14. 黑海成为“双层海”的主要原因有( )
①淡水河流注入②海水深度大③蒸发量大④上下层海水对流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江西省三清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三清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又处于怀玉山的腹地,兼具海洋性和山地气候的特征,正是这种典型的江南山地气候及其相应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无声地塑造着三清山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下图示意三清山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三清山峰林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塑造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①流水侵蚀②生物风化③重力崩塌④风力侵蚀⑤冰川侵蚀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呼伦湖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呈不规则的四边形。湖区全年多盛行西北风,西岸地势陡峭,东岸多沙丘带分布。下图为呼伦湖及AB一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根据AB一线的地形剖面推测呼伦湖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抬升 D. 间歇性下降
18. 湖泊东岸沙丘带形成过程为( )
①强劲的西北风携带着湖底裸露地表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②东南岸河流携带泥沙入湖③东南岸坡度较小,泥沙沉积,冬季枯水期时水位下降,湖底裸露④当风力减弱时所携带的沙子沉积下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某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与演化深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①至④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水文、地形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图示区域( )
A.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B.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 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D.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秦岭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当代作家贾平凹在小说《太白山记》中描写到:“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大稀大矮。”读太白山不同海拔段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21. 据图推测,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气温低,冰川广布
B. 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 降水少,光热不足
D. 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较差
22. 下列关于小说中描述太白山自然环境状况,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 又密又高的树木为针叶林带
D.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疏草原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甲是该区域面积最大的洪积扇,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简述洪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甲洪积扇规模较大的原因。(6分)
(3)分析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的自然原因。(4分)
1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试比较敦贺与横滨冬季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等值线说明日本港口城市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小,试指出其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4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4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温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CBC 6-10 BCDDC 11-15 AABCB 16-20 ADBBD 21--22 DC
二、综合题
16.(1)山区河流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洪积扇。(6分)
(2)河流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搬运的物质多,为洪积扇提供充足的沉积物质。(6分)
(3)洪积扇边缘地形较平坦,土壤厚度大、颗粒小,便于耕作;地下水埋藏较浅,多泉水出露,水源充足,便于灌溉。(4分)
17.(1)敦贺冬季降水量大于横滨。(1分)
原因:图示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1分)西北风越过日本海后,温度和湿度有所增加;(1分)敦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或横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1分)
(2)东南侧等深线密集,深度大,东南沿海多深水良港。(2分)
东南部0~200m等高线较稀疏,有狭长的沿海平原,有利于建造港区。(2分)
(3)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山地不利于耕作;(2分)平原地区多被城市占据,所以耕地比重较小。(2分)
18.(1)受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的影响(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均可,但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欧亚板块名字要写出来)[或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2分)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分)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2分)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2分)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1分)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流速快,侵蚀作用强),(1分)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1分)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1分)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侵蚀,导致岩石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2分)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2分)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2分)
【解析】(1)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城”,读图可知,图示区城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城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
(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3)读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4)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