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田中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田中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5 10: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市田中实高 2022—2023 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期末测试
生 物 试 卷
考试时间:70 满分: 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2 分 20 小题,共 40 分)
1.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2.结核杆菌入侵人体并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结核杆菌入侵的细胞称为靶细胞。下列能使
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
A.细胞毒性 T细胞 B.浆细胞 C.B淋巴细胞 D.记忆细胞
3.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通过实验科学家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 )
A.多肽 B.丙酮酸 C.色氨酸 D.吲哚乙酸
4.环境因素能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基因的突变
B.植物开花不需要外界因素刺激,只与激素调节有关
C.春化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D.“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光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
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池塘中的鲤鱼不属于一个种群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6.在一片约 1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 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
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该铁环不利于山雀运动,更容易被人捕捉),然后
全部放掉(不考虑被天敌捕食的情况)。第二次捕获了 30只大山雀,其中有 5只是有标记
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 150 B.略小于 150 C.略大于 6 D.略小于 6
7.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就越高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C.森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D.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第 1 页 共 9 页
8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
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
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
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了初生演替
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D.人类活动会影响林场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
9.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每种生物只被一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动物都可以称为第二营养级 D.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
10.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草昆虫类的能量流动情况,此外,该农田生态系统还存在
蜣螂等生物,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食草昆虫类的总能量为 568kJ,其中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499.84kJ
B.蜣螂等生物获取的能量属于食草昆虫类体内同化的能量
C.图中储存能用于食草昆虫类的生长、发育、繁殖
D.该生态系统虽有人工的管理,但生态系统稳定性比自然区域低
11.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鼠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同化类型为异养型
B.若蜘蛛大量减少,鼹鼠与蚯蚓的数量均可能增多
C.甲螨和蜘蛛摄入等量食物时,甲螨净体重增长更大
D.该生态系统没有生产者,没有光能的输入
12.生态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对于有毒物质来说,
还存在有毒物质富集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
B.一定时间内,某些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可以大于第一营养级
C.流经较高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故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也较少
D.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形成有毒物质富集金字塔
13.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 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
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青土湖的演替顺序为荒漠群落→盐化草原群落→草原群落。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别荒漠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B.在水平方向上草本植物无分层现象
C.草原群落中的植物叶片具有面积小、气孔下陷等特点
D.人类的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第 2 页 共 9 页
14.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
漠气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
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
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B.食物网相对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C.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特性如抗逆性有关
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对捕食者有利
16.下列有关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提高成活率
B.供者与受体的主要 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C.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D.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 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17.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 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赖以生存的前提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都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但其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者
D.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系成一个整体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含 C有机物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 1 kg的草,则这 1 kg 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 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第 3 页 共 9 页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答案不唯一,每题 3 分,选对但不全的 1 分,有错误选项不
得分,共 15 分)
21.下列有关叙述中,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点的是( )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C.参与的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2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23.某长方形的狭长样地中有甲、乙两种植株大小相近的草本植物,经目测发现甲的种
群密度显著大于乙,甲分布密集,乙分布比较稀疏,某同学欲调查甲、乙的种群密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甲、乙种群密度时应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B.调查乙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面积应大于甲
C.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
D.调查种群密度能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4.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25.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是( )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通过分解(呼吸)作用使能
量返回大气中
B.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D.大气中的氮气被根瘤菌转化成无机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第 4 页 共 9 页
三、分析说明题(本题有 4 个小题 ,共 45 分)
2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 30
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
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
得到下图甲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___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
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
群落的演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
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往往可以
_______________(2 分)。
(2)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乔木、灌木和草
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从图乙所示的林业部门对
该地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看,新的环境容纳量明显________于原
来的环境容纳量,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
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生 物 系 统 的 结 构 包
括 、 。
(2)图甲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蚱
蜢属于________消费者。
(3)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32
(5)给草施加含 P 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 P 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
图乙,图中 B 为________(填“蚱蜢”或“青蛙”)。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
的检测,则它们体内的放射性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前两者。
(6)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________(填“增
加”或“减少”)。如果鹰的食物中有 1/2 来自蛇、1/2 来自蛙,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那么鹰每增加 1 千克体重,需消耗植物 千克。
(7)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第 5 页 共 9 页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中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
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
线 ,可选用图中 (横坐标上的点)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
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 ,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 (填“促进”
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
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
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
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和根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是 (2分)。此实验还说明了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
可用 (填“浸泡”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5)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调控、激素调节和 调节共同完
成的。
第 6 页 共 9 页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
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 S 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
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新冠病毒大规模
传播后,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和药物的研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实
现了免疫 、免疫 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2)病毒核酸侵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性。
(3)在研制灭活新冠病毒疫苗时,研究人员将纯化的新冠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中培
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在实验室中处理时,为了成功获得疫苗,需要
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要确保灭活病毒所特有的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才能成为有用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
B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 细胞,并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
结合。
(4)预防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
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5)在抗击新冠病毒研发中,发现中药制剂 X 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 X 的作用,
以年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药物 X,另一组注
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新冠病毒。实验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据结果可知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 X 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原理不同,接
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细胞和抗体,注射中药 X 的原理是
能显著提 (2 分)的数量。
第 7 页 共 9 页
2022—2023 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期末测试
生物试题答题卡
2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
(1) ___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
(2分)
(2分)。
(2)
(2 分)。
(3) 。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 、
(2)
(3)
(4)
(5) (填“蚱蜢”或“青蛙”) (填“高于”或“低于”)
(6) (填“增加”或“减少”)
(7)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2)
(3)
(2 分)
(4) (填“浸泡”或“沾蘸”)。
(5)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
(1)
(2)
(3)
(4) (2 分)
(5) (2 分)
第 8 页 共 9 页
2022—2023 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题答案
1-5 A A D C B 6-10 A A C B B
11-15 B C A B A 16-20 D A B A C
21.BD 22.BCD 23. ACD 24.ABD 25.ACD
26 答案 (1)多于 次生演替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2 分) 改
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 分)(2)增加(变大) 垂直 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3)低 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27 答案 (1)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4 初
级 (3)鹰
(4)捕食和种间竞争 (5)青蛙 高于 (6)增加 5500 (7)二氧化碳
28:(1)2;d (2)生长素;促进
(3)乙烯浓度;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2分)
(4)浸泡 (5)基因表达 环境因素
29 (1)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2)流动性 (3)活细胞 抗原
浆细胞与记忆 B 细胞 (4)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2
分) (5)记忆 吞噬细胞和抗体(2 分)
第 9 页 共 9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