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乡土气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福字
李丰
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纸飞机正朝着墙头飞去。狗娃迅速跑到墙根伸手去拦,可还是晚了一步,他眼巴巴地看着纸飞机擦着他的指尖,飘过了半人高的墙头,巧妙地越过一垄柿子架,又快速躲过一只母鸡的飞扑,最终钻进牛棚。
当它一路抵达目的地的当儿,隔壁串秧子家的奶牛毫不客气地上去,用大牛蹄子踩了一脚,之后又转身在上面浇了一泡尿,还把屁股撅得老高,尾巴一甩一甩地向狗娃示威。
随着这泡尿,狗娃的脸色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鬓角渗出的豆大汗珠被正午的阳光晃得闪着金星星。旁边的狗娃媳妇也霎时间明白是咋回事了,她嗷唠一嗓子扑向七岁的儿子豌豆。
“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看我怎么打你!”
豌豆见娘疯了似的扑过来,忙躲到爹的后面:“爹……爹……咋了?咋了?是你让的啊!”
豌豆不知道自己咋把娘气成了这样,自己不就用一张福字叠了个小飞机吗?机飞到隔壁,娘就疯成了这样了?
狗娃一把把媳妇推开,回头瞪了一眼豌豆,又转身抓住媳妇的胳膊把她拽进屋。豌豆被爹瞪得心里发毛,他想跟进去,可门被爹在里面插上了。
“你咋呼啥,怕隔壁不知道啊?”狗娃连忙捂住媳妇的嘴巴。
“你个葫芦脑袋,你脑子咋不拿事呢?那不是串秧子家给咱打的欠条吗?五千块呀,都让牛尿泡花了,串秧子还能认账吗?”狗娃媳妇急得眼里汪起两团蒙蒙的雾。
“我哪儿知道是那张福字啊,咋这么巧呢?”狗娃背着手在屋里踅着弯弯,他来回走得急,碰倒了椅子,碰翻了米篓,踅了不知多少圈也没能想出个好招儿来。
最后他一跺脚:“唉!该着,没就没了吧,串秧子家也不容易,他得了重病下不了炕,媳妇又是个哑巴。这两年要不是他媳妇脑筋活,四处借钱买了这奶牛,卖牛奶给串秧子买药维持着,串秧子早就没了,咱就当做善事扶贫了吧!”
“放屁!”狗娃媳妇上去给了男人一杵子。狗娃没提防,一下子闹个仰八叉。“那可是五千块呀!是我一分一分攒的呀!”狗娃媳妇恨不得用眼里的雾水把狗娃淹了。
狗娃看媳妇急成这样,忙从地上爬起来,换一种语气:“你急啥,依我看啊,串秧子媳妇还真不一定丧良心。”
“欠条都没了还认啥账啊?这一年,咱这汗珠子算白摔了。”
两口子在这儿闷着不言语,冷不丁屋外的豌豆打破了沉默:“爹……爹……快开门,飞机又飞回来了!”
狗娃两口子一听赶忙打开门。豌豆手里拿着个纸飞机高兴地蹦到屋里:“噢,又飞回来喽!”欢快得像林间的小鹿。
狗娃觉得很奇怪,他赶紧抢过纸飞机,发现那也是用一张红红的福字叠的,却不是让奶牛踏了的那张。狗娃忙展开,只见福字背面写着字,是一张欠条。确切地说,是一张和飞到串秧子家那张内容一模一样的欠条。只是欠条下面多了几行字:
“狗娃哥,我在牛棚里发现欠条弄花了,就又写了一张,再次谢谢你们能借钱给我。还有那些好心人,我都一一记着呢。东头柱子哥扛来过两袋米,我给他钱他没要;西头宝根叔去年开春时,用四轮子帮我们犁地,也不收钱;还有月桂嫂偷偷放在我家院子里的一筐鸡蛋,我都忘不了。这些债我都是要还的……”
他们看时,豌豆也在看,他见爹娘不再像刚才那么焦急发怒了,就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试探着问:“爹,这飞机我还能玩吗?”
狗娃看看媳妇,又看看豌豆稚气的小脸,想都没想:“能,能,拿去玩吧!”
他转向媳妇:“家里还有钱吗?”狗娃媳妇啥也没说,默默地点了点头。
豌豆得到了允许,接过纸飞机,高兴得满院子蹦着、跑着、喊着,他跳上了墙头,将军一样小手用力一挥,福字飞机立即迎着微风,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节选自2015年第1期《小说月刊》)
1.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莲
侯发山
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
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
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
水莲忍俊不禁。
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 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
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
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
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
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撒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
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
“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
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
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
“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
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
“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万,闸口开闸 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2.有人评价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以本文为例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河
老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
这年头,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
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
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
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 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劳动的意义
路遥
安检员从岩壁上用肩膀接连扛开了两扇沉重的风门,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拐巷。
一片寂静。一片黑暗。
接连跋涉一百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绞车坡,人已经不能直立了。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
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掌子面上。
这里刚放完头茬炮,硝烟还没有散尽。煤溜子隆隆地转动着。斧子工和攉煤工正在挣命般地操作。
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堪,四肢着地爬过柱林横立的掌子面。许多人丢盔撂甲……
在正式下井之前,全矿招收的新工人中跑了二十多人。少平宿舍里也跑了一个。
但大部分人没有跑。到了这个年龄,人就有了自尊心;再艰难,也得强打起精神,准备承受人生最初的考验。
每当一茬炮放完,就要赶紧挂荐支棚。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动作要闪电般快,否则引起冒顶,后果就会不堪设想!班长一声呼喊,人们就从回风巷冲进了掌子面。头上矸石岩土哗哗跌落着,斧子工抱起沉重的钢梁,迅速挂在旧茬上;同时,攉煤工像手术室给主刀大夫递器械的护士,紧张而飞快地把绷顶的荆笆和搪采棍递给师傅,还要腾出手见缝插针刨开煤堆,寻找底板,扣住梁茬,以便让师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柱子“叭”一斧头锁住……所有这一切都在紧张而无声地进行,气氛的确像抢救垂危病人的手术室﹣﹣不同的只是他们手中的器械都在一百斤以上!在紧张、快速、沉重的劳动中,人们在低矮的巷道里连腰也直不起来,东躲西避倒腾一百多斤重的钢铁家伙,而且稍有不慎,瞬息间就会被拉扯成一堆肉泥!
只有将破碎的空棚架好,安全才有了保障。攉煤工这才操起大铁锨,把炸下来的煤往溜子上推…一班三茬炮,每茬炮过后,都要进行这样一番拼命,一天的时光就在这样紧张而繁重的劳动中缓慢地流过。
这天上午十点钟左右,少平上井后欣喜地看见,雪花在纷纷扬扬飘飞着。昨夜十二点下井时,天空还是一片乌蓝,想不到现在竟成了这样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这一片美丽之中。
今天,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要第一次领工资了。只有他和另外两个新工人在月中上了满班,月工资能领一百三十元。好大一笔钱哪!
前面有两个新工人,一个领了十八元,一个领了二十元。蹲在旁边的雷区长对他们说:“不好好下井,裤衩都要卖得吃了!甭看矿井是黑口口,很公正!钻得多了钱就多,不上工,就是你爸当矿长,也是这两个钱!”
那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悄悄退出了人群。
……
一晃眼,孙少平已经来这里半年了。半年来,他几乎不误一天工,月月都上满班。
半年之中,新工人又逃跑了不少。跑了的人当然也被矿上除了名,有些没走的人,也不好好下井。他们磨蹭着,等待自己的父亲四处寻找关系,以便调出煤矿。
少平当然没这种靠山。他也不企图再改变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这工作虽然危险和劳累,但只要下井劳动,不仅工资有保障,而且收入相当可观。
钱对他是极其重要的。他要给父亲寄钱,好让他买化肥和日常油盐酱醋。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养她上大学。
另外,他还有个梦想,就是能为父亲箍两三孔新窑洞。他要把这窑洞箍成双水村最漂亮的!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立的一块纪念碑!
正因为这样,他才舍不得误一天工;他才在沉重的生马般的劳动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
少平揣着一摞硬铮铮的票子回到宿舍,看见其他人都在床上躺着。大家的情绪不好。今天发工资,每个人都没领到几个钱。
在这样一个时刻,劳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不劳动给人带来的空虚,无情地在这孔窑洞里互为映照。
他刚躺下不久,就听见前边一个说:“孙少平,你要不要我的那只箱子?”
这时,另外一个同样吃不开的人,指了指他胳膊腕上的手表,问:“这块表你要不要?”
而同屋的另外几个人,也分别问他买不买他们的某件东西﹣﹣几乎都是各自最值钱的家当。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少平计划要买的。现在这些人用很便宜的价钱出售他需要的东西时,他却有点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这些人需要解决起码的吃饭问题。他如果买了他们的东西,反倒是帮助他们度难关哩!
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情绪,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是的,孙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他成了征服者。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要想求得解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其中的两三个人便开始上班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本文节选自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此书乡土气息浓厚,请分析《劳动的意义》怎样体现这一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小杨月楼的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但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辆有字有画的斑行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旗把箱等等,早已摆在柜台外边。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甭说海上的船开不进江来,江里的船晚走两天使给冻得死死的,比抛锚还稳当。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整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您叫我帮忙,又不叫我费劲。这点儿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像赵君王、周信芳、黄玉麟、刘筱衞、王芸芳、刘斌昆、高百岁等等,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外头拿红纸包得四四方方,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小杨月楼叫李金鏊这一席话说得又热又辣,五体流畅。第二天唱(花木兰),分外的精气神足,嗓门冒光,整场都是满堂彩。
5.本小说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样的语言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
一、1.(1)大量使用极富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如极具乡村特点的名词、动词、语气词,鲜活真实;(2)修辞的运用极富乡土气息,新颖别致;(3)人物对话具有浓厚的乡土味;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二、2.①从语言看,文章语言个性化、富有乡土气息,如“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等语言具有乡土气息;②从人物看,文中的人物名字富有乡土气息,比如“治河”“水莲”这两个名字富有乡土特色;③从环境看,“鱼塘”“莲鱼共养”“种养共存”“农家民宿”“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等带有当下新农村的典型特征;④从主题看,文章通过一次洪灾再现汛情期间各地农民相互帮助、人们相互支持的情景,透露着质朴的人性美,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3.①语言质朴。文章用个性化、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等语言具有乡土气息。
②人物形象质朴。文中的人物名字富有乡土气息,比如“治河”“水莲”这两个名字富有乡土特色。
③题材质朴。从环境看,“鱼塘”“莲鱼共养”“种养共存”“农家民宿”“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等带有当下新农村的典型特征。
④人情质朴。文章通过一次洪灾再现汛情期间各地农民相互帮助、人们相互支持的情景,透露着质朴的人性美,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四、4、①情节描摹的是下矿;②主人公是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农民;③主旨歌颂了社会底层农民不屈的抗争精神,赞扬了劳动带给人尊严、人生出路,并彰显自我价值。
五、5、①小说叙述语言带有天津方言的特点,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突出了环境的真实性,让人觉得小说故事真实可信;
②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带有当年下层劳动人民语言的土气,通俗、豪爽、富有表现力,又贴合人物的身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