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4 17: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目录
01
02
03
04
05
走近诗人
了解背景
朗读诗文
诗文赏析
诗词拓展
本课程拓展内容
1、古代的“诗*”称号 P7-8
2、古代常见的江河湖海 P18
3、诗词中常见的各种山 P20
4、李白诗 P24
5、山水诗 P25
走近诗人
了解诗人的生平,字号以及代表作
01
Part One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走近诗人——李白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黄锦祥:“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走近诗人——李白
1、诗祖:
一般指中国古诗的创始人尹吉甫、屈原和荀况。
2、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3、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4、诗佛:王维
王维诗歌中有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
5、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6、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7、诗神:苏轼
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主张“诗贵传神”
8、诗狂:贺知章
为人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性“诗狂”。
古代的“诗*”称号
9、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10、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美誉。
11、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诗奴”。
12、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13、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4、诗魂:李商隐。
15、诗绝:王桐乡。
王桐乡,原名王佐,字汝学,号桐乡。少年时代就深受业师唐舟、丘浚的器重。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五百年前明代的着名诗人。
因他以诗闻名,志书称他“博学多识,精思力践,见道精审,故其诗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
16、诗妖:谭文婉、李清照
谭文婉原名意歌,小字英奴,晚唐名士谭从道的女儿,她面貌姣美,文采名播长沙,魏公大为欣赏,赐名“文婉”,并字“才姬”;刘相戏称她为“千古诗妖”,并帮她脱了娼籍。
古代的“诗*”称号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
02
Part One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和管士光编著的《李白诗集新注》,《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了解背景
朗读诗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体会诗文的情感
03
Part One
望天门山
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文赏析
解读诗文,理解重难点,并做一定拓展
04
Part One
解析题目——望天门山
1、读题目可以看出整首诗的内容离不开对天门山的描写。题目已经暗示了整首诗的对象。
2、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二、白话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一、字词解释
三、重点理解
1、这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这句话的重点是落在楚江还是天门山呢?
楚江。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二、白话译文
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一、字词解释
三、重点理解
1、这句话重点描写了什么?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2、那这句话的重点是落在楚江还是天门山呢?
天门山。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二、白话译文
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一、字词解释
三、重点理解
3、诗人为什么写山还要写水呢?诗的题目不是《望天门山》吗?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四渎就是指的"江、淮、河、济",一般认为,"江"就是长江,"淮"就是淮河,"河"就是黄河,"济"就是济水。
**“海”曾经是方向的代名词,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简单来看:海专指靠近陆地的洋面,如我国的四海,自北向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这里要注意的是渤海是内海。
**五湖为(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四海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江河专指长江黄河。
**河东
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河西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
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拓展:古代常见的江河湖海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二、白话译文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一、字词解释
三、重点理解
1、理解这句话,诗人看到的青山是动景,为什么呢?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2、请赏析“出”字。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岳”,即高而大的山。如我国著名的“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唐代杜甫的《望岳》,就是赞咏泰山高大的名诗。
“峰”,指山的尖顶,即高而尖的山。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现引申为最高处,常用词如“勇攀高峰”“登峰造极”等。
“嶂”,指高而险的山。《辞海》解释为高险的山;《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般的山峰。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岭”,指小而尖的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顶上有路可行的山。如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汉语中,“峦”和“岭”意义接近,都指小而尖的山,区别是“峦”多指连绵的山。詞语“重峦叠嶂”中的“峦”,指起伏连绵的山。如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拓展:诗词中常见的各种山
孤帆一片日边来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二、白话译文
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一、字词解释
三、重点理解
1、这句话描写了什么场面?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2、这句话表现什么诗人什么形象?
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3、三四句诗与前两句有什么联系?
三四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主题
诗词拓展
拓展关于李白的其他诗、描写山水的诗
05
Part One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山水诗
背诵《望天门山》,并理解诗人情感
选择性背诵有关山水的诗句
课后作业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