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4 山坡羊.潼关怀古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畿jī内首险”
“第一关”
“四镇咽喉”
“百二重关”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
万古用一夫——杜甫
潼关
新知讲解
华山
黄 河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新知讲解
相
关
链
接
本曲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新知讲解
散曲;从词发展而来,是元代韵文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流行与北方的曲调,即“北曲”写的合乐歌词。散曲用于抒情写性,合乐清唱,所以又叫清曲,包括小令、套曲两类,都有曲牌名。 小令原是民间流行的小调,体裁短小,元人也叫“叶儿”,普通为一支曲子,也有例外。几乎每句都押韵。套曲又叫套数、散套和大令,由一宫调的多种曲牌组成。套数要求一韵到底,一般都有为尾声。
文
体
简
介
诵
读
诗
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 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chóu
chú
què
新知讲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群峰众峦在这里聚集,波涛汹涌澎湃,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好一条潼关路。
聚:汇聚、聚集,用动词来表现群峰众多的样子。
怒:这里比喻气势强盛,不可阻遏。
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译
读
诗
歌
新知讲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唉!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
兴:兴盛,与下面的“亡”表示改朝换代。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遥望西都,心潮起伏。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都化作了泥土。
西都:长安。 躇踌: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层
次
划
分
第一层(1----3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4------7句):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8----12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全诗总结(画龙点睛),更是对封建时代历史总结。达对百姓疾苦的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研
读
探
究
1.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
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穿那险隘之处 。
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合作探究
“聚”化静为动,用了拟人手法准确生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雄伟气势。潼关被群山包围的 险要地势。
“怒”用了拟人手法将河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合作探究
2.赏析: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望西都,意踌蹰”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心潮起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长安曾是秦汉的京都,昔日何等繁华富丽,可是改朝换代一来都毁于兵燹 (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造成焚烧破坏等灾害。
昔日宫阙万间
今日做了土
今昔对比
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其间必有无数悲戚的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名句)
借古讽今,对全诗总结(画龙点睛),更是对封建时代历史总结。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建宫殿,修楼阁,筑池苑,围猎场……滥用民力,劳民伤财;亡则兵燹为害,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同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
作
特
色
1.情景交融,情由景生。
全曲先写山、河、关、路,再回顾历史,最后才点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2.吊古伤今,主题鲜明。
先写潼关地势险要,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望”和“伤心”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灾难之大,令万间宫殿“都做了土”。最后以警句的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
合作探究
3.语言生动,风格沉郁。
这首小令,写景,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最后凭古吊今,以议论收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积累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词。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请赏析“峰峦如聚”一句中“聚”字的妙处。(2分)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伤心”。(2分)
“聚”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修辞手法1分,大意1分)
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1分)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朝代兴亡的感慨。(1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
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A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7.选出对该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8.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A
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
山:峰峦如聚(视)
水:波涛如怒(听)
雄伟险要
兵家必争
怀古
望:西都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主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人民疾苦
热爱祖国河山
同情人民疾苦
(写景)
(抒情)
(议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第24课《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2.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3.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
4.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
(1)自读,读准字词
峦(luán) 踌(chóu ) 蹰(chú ) 阙(què) 兴(xīng)
(2)互读,读准节奏
(3)听读,读准情感
(4)齐读,巩固提升
2.介绍作者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3.写作背景
本曲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4.介绍文体知识
散曲;从词发展而来,是元代韵文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流行与北方的曲调,即“北曲”写的合乐歌词。散曲用于抒情写性,合乐清唱,所以又叫清曲,包括小令、套曲两类,都有曲牌名。 小令原是民间流行的小调,体裁短小,元人也叫“叶儿”,普通为一支曲子,也有例外。几乎每句都押韵。套曲又叫套数、散套和大令,由一宫调的多种曲牌组成。套数要求一韵到底,一般都有为尾声。
5.明确层次,初步感知
【点拨】
第一层(1----3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4------7句):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
第三层(8----12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全诗总结(画龙点睛),更是对封建时代历史总结。达对百姓疾苦的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6.概括内容主旨
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三.译读诗歌,疏通文义
1.结合注释,自译文义
(1)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2)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3)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4)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5)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6)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7)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
(8)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9)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10)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2.小组接龙,译读文义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王朝兴盛,百姓受苦;王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
四.研读诗歌,深入探究
1.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点拨】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穿那险隘之处 。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聚”化静为动,用了拟人手法准确生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雄伟气势。潼关被群山包围的 险要地势。
“怒”用了拟人手法将河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2.赏析: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点拨】“望西都,意踌蹰”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心潮起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长安曾是秦汉的京都,昔日何等繁华富丽,可是改朝换代一来都毁于兵燹 (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造成焚烧破坏等灾害。
3.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名句)
【点拨】借古讽今,对全诗总结(画龙点睛),更是对封建时代历史总结。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建宫殿,修楼阁,筑池苑,围猎场……滥用民力,劳民伤财;亡则兵燹为害,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同情。
五.品读诗歌,特色归纳
1.情景交融,情由景生。
全曲先写山、河、关、路,再回顾历史,最后才点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情景交融。
2.吊古伤今,主题鲜明。
先写潼关地势险要,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望”和“伤心”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灾难之大,令万间宫殿“都做了土”。最后以警句的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
3.语言生动,风格沉郁。
这首小令,写景,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最后凭古吊今,以议论收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积累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词。
【点拨】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点拨】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请赏析“峰峦如聚”一句中“聚”字的妙处。(2分)
【点拨】“聚”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修辞手法1分,大意1分)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伤心”。(2分)
【点拨】.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1分)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朝代兴亡的感慨。(1分)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
A.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点拨】词------曲
7.选出对该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点拨】A河,指黄河;山,指华山
板书设计